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多年来,高用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两用车依然保持了大于50%的市场贡献度。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然而,2005年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市场结构终于由不断的量变引发了质变。19月.全国汽车销售413.62万辆,其中商用车13330万辆.乘用车280.32万辆,商用车对汽车市场的销售贡献度降为32.23%.商用车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但奠定了汽车消费的基础也促成了各级城市汽车市场流通和发展的格局。同时,汽车企业市场份额的竞争,品牌营销氛围的需求则推动了汽车市场各项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了汽车市场整体格局及交易规范化水平。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经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地调整和充实,逐渐平稳地向良性机制循环发展,市场已出现向多元化功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市场周刊》2004,(27):30-30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显然已进入冷淡平稳发展期,京城各大汽车市场销售情况也没有任何起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吸引的不只是大众、通用、丰田这样的汽车巨头。在知名世界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后,一向默默无闻的印度本土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公司也在谋划撬开商机无限的中国市场大门,希望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切得一块蛋糕。日前,塔塔汽车公司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拟将塔塔汽车引进中国生产。预计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将会得出最后的结果,以决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还是通过华晨进行进口销售。  相似文献   

5.
张锐 《市场周刊》2001,(23):4-6
从计划经济巢臼中走出的中国汽车尽管不断提速一路快跑追赶着市场的脚步,但仍然在反复体验着许多的无奈和酸楚。当美国人将190万辆的汽车月销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时,只有200万辆年销量的中国汽车又多了一层反思:我们被甩在后面的不只是生产和技术,还有流通和销售。一切产品总要依靠相应匹配的营销网络再传递到消费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特别是当企业的价值已从生产延伸到销售和服务环节的今天,后的落后也许更可怕。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外汽车巨头纷纷进入我国的汽车市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经形成。经过2002、2003年的“井喷”.之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趋于理性,导致汽车生产企业产能相对严重过剩,一些传统的营销手段失灵,汽车行业的营销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市场一度井喷.随后是市场的低潮和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服务、渠道、技术和外观等方面.还体现在广告的投放上。某种程度上说.广告是汽车销售的引擎。广告不仅提升了品牌的认知度.还引导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购买行为。因此.广告的投放策略非常关键。本文根据广告监测数据.分别从投放总量、投放区域、媒体选择、时间分布、企业分布、车型分布.投资效果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从中管窥中国轿车行业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入世五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深入被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之为深海的WTO商战中。回首五年,本土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数量方面似乎都驶上了快行道。无论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北京车展上本土汽车品牌高端产品的频频亮相,皆已显示出本土汽车企业似乎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突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仍旧牢牢掌控利润相对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仍旧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本土汽车企业意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商海大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旧充满了诸多的陷阱和挑战。 本文聚焦汽车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品牌传播。检讨目前本土企业品牌传播活跃态势下隐藏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了国外本土汽车品牌、其它行业本土企业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助力本土汽车企业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诞辰50周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在此仅以上京城上半年汽车市场为主,以轿车和私人购车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看看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篇文章是由KPMG金融咨询服务中国区的PAUL BROUGH先生于2005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汽车零件和产品市场的一篇文章,由本刊编辑部编译。旨在给中国的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借鉴。目前,中国汽车界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从2003年汽车销售的飞速发展到2004年的价格战,2005年又是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一年。纵观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国汽车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并且,产业要独立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在这里,PAUL BROUGH介绍了关于中国汽车业在未来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以下八大变化: 新车型不断快速涌现。新车型不断快速出现,在欧美国家,新车型的推出到成为旧车型需要两年,而国内新车型上市周期目前是大约不到六个月时间。为了刺激销售,扩大市场占有,汽车厂家频频推出原车改进版和新的车型。  相似文献   

13.
直面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车市寒流”,对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往前看是降价,回头望是库存,截至10月底,我国汽车库存量已经超过4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三年的火爆之后变得成熟、有序、已经趋于平稳而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稳重和理智。尽管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强化营销手段、价格降了又降,但消费者依然持币等待。虽已接近年底.可车市中的“寒流”似乎还将继续.业内人士称这种消费现象为尴尬消费。面对这种尴尬的汽车消费局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东风雪铁龙“系列、“东风标致”系列车型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汽车市场——新千年的成功故事近年来,中国迅速赶超日本和欧洲主要市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市场。随着预期20%的年销售增长,中国也注定在未来3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将在2015年之前跃居世界汽车市场首位(图1)。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5):6-7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占据主要市场,品牌竞争逐渐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但目前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现状还不容乐观,企业品牌战略也走过一些弯路。本文谨以中国汽车市场典型国产品牌为例,对自主汽车品牌战略的发展变化通过实际案例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汽车厂商们的盛宴,其中,中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比上年提高4.38个百分点,表现得异常出色。不过,自主品牌汽车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实践和扎实根基。  相似文献   

17.
年产超千万辆目标的实现,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到汽车消费大国的行列.今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排名世界第一,使得全球各个企业更加重视中国汽车市场,包括整车、零部件、研发,以及汽车后市场等,这些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加深,有利于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规范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市场》2005,(3):37-37
中国的汽车销售在2002年和2003年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2004年为15%左右.在全球各大市场中仍属增长极快的。但到了2004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猛然刹车。现在.汽车库存正在增加.而产量在下降,价格在下跌。受到影响的还有经营利润。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学术)》2005,(7):54-58
从2005年4月1日起.由商务部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行,该办法实施以后,没有得到汽车厂家授权许可证的企业将不能在工商局注册销售汽车,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汽车销售的3万多家经销商中.只有2000多家得到了厂家的授权。只占约7%,按照目前的态势,将有93%的经销商将出局.而动辄投资几亿元的全国近500家有形汽车市场也将同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徐小海 《市场周刊》2005,(20):35-35
最近车市又出现了紧俏车,甚至有个别车型要加价销售。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厂家和业内专家。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一些车紧俏,还只是个别现象.并不能因此就断言,中国汽车市场又开始进入紧缺销售。而个别车的紧俏,大体是由五方面原因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