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是每一要素的充分利用和发挥,而又不损害另一要素,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平行的生产、生活系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聚居形态。城乡的和谐及协调是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张唯实 《发展》2006,(7):17-18
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张唯实 《发展》2006,(5):39-40
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西部地区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拥有人口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本身的增长固然很重要,而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也至关重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规模史无前例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研究和制订了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备。共同认为“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地,是社会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载体。城市垃圾是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经济活动,必然会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福祉的同时,也深陷垃圾围城的困扰。遵循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依据物质循环利用原理,在绿色(环境)、效率(经济)和公平(社会)之间找寻一个相互协调的平衡点,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垃圾资源产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经济》2008,(6):96-96
汶川地震,又一次敲响了城市安全的警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而安全减灾在这三要素之中不可或缺。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构建安全社会。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搞好小城镇建设,而搞好小城镇建设又势必无法回避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宜居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物质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倍增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等世纪性的灾难也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如何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是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发展水平需要有一个尺度作为标准加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且相互关联,具有不易量化衡量的特点。为了全面地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笔者从资源环境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亦称"都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主要表现为城市数目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的某些特征向农村的扩展.城市人口数量在人口总数量中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优化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将给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图就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秦岩 《开发研究》1999,(1):35-36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也是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较为集中的地区,而城市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则有利于保护最为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激励大家建设一个“珍惜共同资源,爱惜共...  相似文献   

14.
"十五"时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水平由36.2%上升到43%,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人口集聚以及地域延展,城市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迫切,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城市"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浙江作为资源短缺、经济发达的省份,面临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和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人口、环境已得到严格控制和保护的情况下,资源作为整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税的制度设计及战略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如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国家应当通过立法,建立一套完备的环境税体系,确立环境税主体税种,科学设定相应的环境税种、税率、税基,坚持保护环境而又不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纠正以往税制中重资源轻环保、重资源开发轻资源利用的偏差,逐步、协调实施环境税,创设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突破生产发展的资源瓶颈,减少农业资源浪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缓农村生态恶化趋势,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孟娜  伍纯 《新疆财经》2002,(3):25-2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越来越担心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制约是否会限制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是否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培育中国城市与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类安全健康突出、农村与城市发展失衡等问题。文章认为,未来时期以追求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导向,应坚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步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民生改善;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推进农业产业水平提高和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京津沪渝是我国城市化的引领者和典型代表,在教育条件、医疗条件、绿化条件等城市居住条件上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人口集聚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要。本文:首先,梳理了适度人口规模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与人口的历史变迁;然后,将适度人口规模解构为经济发展适度人口规模、社会生活适度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适度人口规模,并选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作为适度人口规模估算的三类主要指标,对京津沪渝的城市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给予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