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早在6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时,制造业就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到了70年代,制造业已在香港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制造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总值一般都在四分之一以上,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在80年代,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制造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除1980年和1984年分别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3.8%和24.1%外,其余几年均只占21~22%。制造业尽管在香港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但它仍以强劲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着。这表现在港产品出口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80年代初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于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香港经济转型中最突出、最令人关注的变化,是数万家厂商把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和生产线以及上千亿的工业投资陆续潮水般地迁移和倾泻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中国地区,而其自身的制造业则逐渐走向萎缩和衰落。1994年与1980年比较,香港的工厂数目从近5万家减为3万多家,制造业雇员从近90万减为40多万,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3.7%降为约10%。尤其进入90年代后,不仅增长停滞和相对下降,还出现了绝对下降,若剔除价格因素,制造业生产总额和本地产品出口值实际上连年都是负增长。 香港工业的起飞和成为世界级的轻纺产品加工制造中心,曾经为东方之珠增添无限的荣耀。而今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则不能不引起香港社会各界的震动,由此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讨论。讨论的问题可归结为二:一是香港还要不要制造业?是让它衰落下去,还是积极寻求其发展新途径?二是如何发展香港制造业?是走高增值之路,还是走高科技之路? 一、旧工业模式的衰落不等于工业发展无路可走 不论持有何种看法或观点,都不能不面对香港制造业萎缩和衰落的现实,都不能不承认原有的生产厂家在香港高成本环境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3.
沪港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安山 《沪港经济》2006,(11):51-51
香港产业结构已经高度轻型化 二次大战前的100多年时间里,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其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发展转口贸易.即使是制造业,不少也是为本地转口贸易服务的.由于过分依赖转口贸易,朝鲜战争的爆发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之后,香港经济即刻陷入危机,转口贸易一落千丈.但香港人善于掌握机遇,他们充分运用来自上海等内地大城市的资金和人力,努力发展工业,使香港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在第二产业的坚实基础之上,并在上世纪60-70年代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过去100多年来以转口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9%提高到1970年的31%.即使到了1988年,制造业的比重依然保持在20%以上.可以说,195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是香港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1997,(7):37-39
制造业与服务业香港两大经济支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在过去30多年以来,经济一直保持增长。最近10年,由于能够充分把握内地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并在亚太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刺激下,香港经济迅速成为一颗夺目的亚太明珠。腾飞的香港经济香港经济在过去十年间,以每年...  相似文献   

5.
陈达明 《特区经济》1997,(11):43-43
<正>香港制造业萎缩了吗? 香港制造业生产工序北移后,呈现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据统计,1992年至1993年,香港有6200家厂商,被划为“服务业”,这些厂商留港的49000个员工,被划为服务工人,香港厂商慢慢同贸易商融为一体;香港制造业厂商留港进行设计、销售、管理等高增值部分,慢慢地从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成为香港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制造业厂商成了两栖的“商人厂家”。  相似文献   

6.
香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香港华闽公司许卓松制造业曾在香港的经济发展中辉煌十载,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至八十年代初,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制造业大举北迁内地,从此风光不在,但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重大作用,并仍是香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一、香港金融业景象繁荣香港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在香港的国际贸易、航运、旅游及信息中心的基础上的。香港的经济已超过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美元达1425亿,人均2.3万美元。在香港这块土地上,金融业经过70年代的腾飞,已是相当的繁荣。1.银行业蓬勃发展。香港的银行  相似文献   

8.
<正>加快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增加绿色能源供给、加强负荷侧管理和健全完善碳市场建设,是提升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碳壁垒”为核心的贸易保护主义导向和西方发达国家竞相仿效出台类似政策的大背景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绿色能源供给问题,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面临重大挑战,制造业“东向西移”将成为必然,当前国内已出现制造业向绿电富集省份迁移的趋势,值得重视警惕。为此,加快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增加绿色能源供给、加强负荷侧管理和健全完善碳市场建设,既是提升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破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制造业大规模地向外转移为标志,香港从80年代开始了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过程。这种多元化是由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促成的。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是香港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有较大上升,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减弱。而外部因素较多,包括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制造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地;香港周边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发达的制造业是现代香港经济成长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香港已从战后初期的转口港发展成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城市,骄人的成就令世人为之侧目。香港制造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工业结构有何特点?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汽车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在经过60年代和70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以后(1973年全球汽车产量是3000万辆,比1950年增长了近3倍),80年代,汽车工业仍不失工业巨人的丰采,一方面伴随着西方经济低速、持续、平稳地增长,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在起伏中缓慢地爬升;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把汽车工业视为经济起飞的驱动力,作为支柱性产业对待,致力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实现汽车部分进口替代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汽车开进了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的理念最初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当时,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新的产业革命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导致新的社会结构与传统工业社会的城市管理体制与方法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者提出城市经营理念,其核心是强调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包括政府在内,  相似文献   

13.
从外商直接投资看江苏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特区经济》2005,(10):65-66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江苏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转移大多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从技术领先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从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大多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技术优势是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一国拥有领先的技术是别国产业进入改国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长期雄居首位。然而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在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随着大批工厂的内迁北移及邻近地区竞争力的增强,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香港“工业空心化”,香港工业  相似文献   

15.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同样受到深远影响的是出口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业,本文选择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对新经济形势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新经济形势对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接着运用SWOT法分析当前中小高新企业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其间穿插着对中小高新企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香港《大公报》8月29日】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前,西方尚处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当时,制造业在其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到来,西方国家便开始朝着知识经济的方向迈进,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工业在西方经济中占据了显著地位。与此同时,随着高技术的兴起,西方国家的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往的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经营方式被现时的低能耗,高产出集约经营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缺乏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制造业企业陷入困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愿望十分强烈,一些企业甚至愿意转让核心技术。国内不少制造业企业,抓住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陷入困境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在香港1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殖民地经济模式十分突出,经济此起彼伏,产业转轨频繁。50年代之后,因受国际政治形势和内地经济形势的影响,刚刚兴起的对外贸易受到制约,对内地的转口贸易额急剧下降,且这受制期持续时间长,一直持续至70年代末。幸好香港企业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对内地的转口贸易降为次要地位,转向以轻纺为主的制造业,走外向型的工业发展道路,全力拓展本地产品的出口贸易。六、七十年代,香港对外贸易藉助于制造业的兴盛而再度勃发,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进入80年代,香港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旅游业异军突起,香港经济因此而进入“发展高峰”期。由此可见,香港产业频繁转轨既是形势所迫,又是经济发展所需,而唯独香港的航运业始终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经久未改。这是因为给香港经济带来繁荣的航运业,对制造业、外贸和金融都起到内外承启的桥梁作用,根基牢固,一旦航运转轨,桥梁根基动移,可能会引起  相似文献   

19.
结构转型与香港的产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背景香港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近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全面的结构转型。转型的推动因素主要为:一是由于中国内地开放,在劳动力、土地和税收成本方面,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近邻地区相差巨大,而香港的法律、经济制度和服务业却可同时提供给近邻地区的外资企业,服务的范围覆盖超越香港,扩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的制造业开始出走,在90年代中期,绝大部分已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和内地其它地方。二是由于转移内地的制造业所产生的巨大利润返回或滞留在香港(香港取得海外订单,内地生产),内地开放初期的非法资金流入(包括走私和各种…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在胶东半岛建设对外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的构想,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山东经济发展新优势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世界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欧美以及日韩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这为威海发展对外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实现对外加工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威海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业企业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一、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