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燕良中 《开放导报》2005,(5):i0014-i0015
“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深圳等经济特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远没有结束,而且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经济特区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关键、最重要的在于创新,要把创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温家宝总理为深圳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指明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 24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依赖“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的独特成长道路,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外商投资经济不仅构成深圳经济特区重要的微观基础,而且外商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最重要内容,有力促动了经济特区的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入世贸后,我国根据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统一性原则所作出的承诺,使经济特区利用特殊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的作法受到一定约束,虽然经济特区的一些特殊经济政策仍然可以保留,但必须转换思路,主要依靠先行优势和移民城市具有的大量战略性资产,参加跨国公司本土化,培育深圳经济特区核心竞争力,建成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平 《特区经济》2004,(10):8-10
<正> 邓小平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不仅首倡创办经济特区,而且两次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就办什么样的经济特区和怎样办经济特区作出了许多具体指示。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亲自倡导、设计并缔造了深圳经济特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任务。邓小平要求“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经济特区的创设与发展阶段做出了卓越贡献.邓小平改革与开放理论指导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经济特区是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助推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百川 《特区经济》2005,(11):12-16
我国经济特区风雨兼程走过了25个年头。25年来,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已经成为全国瞩目的经济发展极,在推动全国的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经济特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何诚颖 《特区经济》1996,(11):21-23
<正>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各经济特区应选择何种发展模式,这是各特区亟待总结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一、特区现行经济模式的总结和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各国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各国经济特区的经济模式众多,特色迥异,但是根据其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型、出口加工型和综合型三种主要类型.自由贸易型以减免税为主要的优惠政策,吸收外商、外资、外轮和各种商品,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兼营出口加工业务,是一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流通型特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7.
1992年4月,我们对海南、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就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研究情况分述如下。三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情况三个经济特区虽然发展历史不同,但在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深圳经济特区,1990年与1979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68倍,达到16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9倍,达到135亿元;社会总产值增长了73倍,达到214.5亿元;国民收入增长了44倍,达到72亿元;出口商品总额增长了232倍,达到22亿元。海南经济特区四年间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社会总产值达184亿元,为1987年的155.7%;国民生产总值达110亿元,为1987年的146.7%;国民收入达88.6亿  相似文献   

8.
黄平 《特区经济》1998,(8):22-23
<正> 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自1980年以来,先后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大经济特区。1990年开辟了上海浦东新区,实际上是非特区的特区。国务院对这些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即批准这些特区率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其具体表现在:①发展“特区”的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②构成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体系;③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市场调节的特区经济运行机制;④特区经济以外向型为主要发展目标;⑤国家给予特区较多的自主权,较多的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等。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特区人民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使得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到1996年,五个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69.03亿元,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计算为2959.64亿元,利用外资达61.87亿美元。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工业总产值增长18%。五个经济特区中最著名的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2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0亿美元,创下了可与“亚洲四小龙”相媲美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我国行政机关正处于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进程中,其宗旨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地,在行政机关改革过程中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发展历史的梳理、总结和对比,在经济特区的特殊发展背景下,试图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深圳经济特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存在,而且应该继续“特”下去,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带头示范的作用,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发展空间做出新的定位,使深圳重新回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从而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1)内部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2)外部整合,形成区域中心城市,(3)发展高科技主导产业,(4)培育中国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5)继续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与香港接壤,于1979年3月建市,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全市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238.53万;其中深圳经济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人口119.81万。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发展所采取的一种新形式,上海、深圳、天津的保税区已在建设中,广州保税区也在争取筹备中。保税区有何特点?其功能与现有的经济特区有何不同?保税区应采取什么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正在建设或筹备建设中的保税区,无疑是有意义的。一、保税区的概念保税区是经济特区的一种形式,与我国现有的经济特区相比,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保税区是采取保税的办法,根据保税原则设置的特殊经济区域。“保税”主要是指在进口货物出售以前保留关税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运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发挥毗临国际市场的优势,大力引进利用外资,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复关”的临近,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有关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出现了不确定性,议论中既有要求再造经济特区政策优势的呼声,又有经济特区将不再“特”的断言。 笔者认为,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经济特区的原有规范与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新约束之间的冲突。为此,经济特区需要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新规范自己,选择适合新形势和自身特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 经济特区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的提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吸收、消化、实验、运用、推广的作用。这是经济特区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特殊使命,由此,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实验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各种经济改革方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5.
唐毅 《特区经济》2014,(8):174-176
农村改革长期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是设立农村经济特区,只有设立农村经济特区,才能较快推进农村的体制改革;只有设立农村经济特区,才能较快推进农村的思想变革;只有设立农村经济特区,才能较快探索农村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 首先说明一下,笔者认为福田保税工业区应改提福田自由工业区更为妥当,这是本文题目的来由。较之沙头角保税工业区更高层次的福田自由工业区,是经济特区进一步改革开放,造“内地香港”的新尝试,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实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突破口之一。这一决策广泛借鉴了世界经济性特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必将在以往10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闯出新的路子,开创新的局面,对我国经济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本文试就福田自由工业区的模式谈谈笔者的浅见。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福田自由工业区  相似文献   

17.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9-12
<正> 我国经济特区如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从现实出发,利用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和升级,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顺应和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特区”的称谓是我国的首创,因为在我国建立经济特区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种叫法。然而,经济特区的问世,却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至今风靡不衰,成为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首先,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它已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除大洋洲外,亚、非、欧都各有1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是准工业化国家,抑或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都辟有经济特区。再次,经济特区已超越社会经济制度的限制,无论带有浓厚前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抑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兴办了各类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还属“小字辈”,它与最早出现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一类经济性特区相比,设区时间相差七个多世纪;与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诞生时间相比,迟了20年以上;与一些综合性特区的问世相比,也迟了十多  相似文献   

18.
1988年4月,海南正式建省,海南岛划为中国又一个经济特区。从此,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为海南特区制订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用三至五年时间,达到全国平均经济水平,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1500元;第二步到本世纪末达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第三步在下世纪再用十多年赶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从特区的功能看,实现这样的目标是责无旁贷的;但从海南的现实基础考察,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海南起步面临着三时矛盾:其一,目标高、起点  相似文献   

19.
深圳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近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大胆创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实践,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  相似文献   

20.
<正>15年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这种启动力量现在是否还存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如何培植这种推动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特区发展的初始启动机制及其转换 中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宣布建立经济特区,以使特区成为改革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出口创汇的“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现在看来,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了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这两种或人为或历史赋予的优势是启动我国经济特区初始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政策优势是主要的,而地理优势则只有在政策优势的驱动和配合下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