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企业可持续盈利的支撑作用远远胜过产品改良、提升终端、加大广告投入等一般的营销传播活动。如果没有品牌战略的指导。没有为品牌定位独特的认知与联想。并不断地向目标消费者传播这一独特的认知与联想,营销传播活动做得再好。也无法打造强势大品牌。做好营销传播≠打造强势大品牌。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尤其是央视广告所传播的品牌主张与概念,毕竟还是可以把一切营销活动系统化的重要手段,否则各个活动终将会是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3.
正品牌主张从最初的"立邦漆处处放光彩"、"我的灵感我的立邦"转变为如今的"立邦为你刷新生活",从"名词"变成"动词",从"产品"向"服务"转型。这些都是立邦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改变。《中国广告》:在数字化传播的背景下,比起5-10年前,立邦在营销部门上是否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您认为,品牌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产生新的变化需求,是基于新生态下哪些要素的变更?吴佳伦: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5-10年前,我们在品牌营销上还比较侧重于传统广告和公关的运用,但近些年,随着数字化时代迅速崛起,整体传播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为了顺应数字化的趋势,我们的营销部门也加大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曾特别强调:"无论在何种传播研究的场合,关于传播效果的问题都是学者的主要研究动机。"同样,广告传播的效果也备受广告主们的关注,因为他们总是在苦苦寻找"浪费的那一半"。所以,广告传播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怎样的广告传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目标?……这些都是传播学者、广告传播者和广告主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华中科技大学传播系、品牌传播研究所的课题组成员于2004年2月、3月对目  相似文献   

5.
刘兵 《糖烟酒周刊》2007,(25):21-21
作为执行公司战略的一个工具,广告营销成为提升品牌的必要手段,更是整个营销传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品牌是先有“品”才有“牌”,广告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品牌的品味,因此广告营销逐渐成为品牌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广告正在成为众多企业营销的重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正不遗余力的运用广告这种快速的传播手段为销售助跑。  相似文献   

6.
张惠争 《中国广告》2005,(11):19-19
近年来.名人广告构成中国广告运动的一大风景。广告代言人正在成为品牌传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以为,这是新的传播时代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在规律。没有理由从营销的层面否定广告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奢侈品牌情节型广告的视觉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伟  贺世兰 《中国广告》2007,(9):134-139
众多奢侈品广告,往往通过其"唯美、尊贵"的情境营造,展现商品卓越的尊贵气质,传达品牌的奢华理念。由"模特"(主要以人物为主)演绎的情节型广告,是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广告表现形式。这种广告形式与纯粹的产品展示型广告相比,更有利于强化品牌整体形象的传播。产品被置于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人物活动的情节设置来传达品牌独特的奢华主张,诠释品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商》2015,(51)
数字营销环境下,大数据被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种信息传播活动都离不开对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且广告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各种各样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品牌传播发生了变化。本文首先对数字营销、广告技术和品牌传播做了简单的解释,重点对广告技术是如何影响品牌传播做了分析,从广告技术改变了品牌的环境、对象、内容、方式和效果这五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广告行业与广告学术研究仍在积极前行。以"三会一刊"为广告行业主流平台,全年共举行近20场大型广告与品牌学术研讨会或论坛,广告研究呈现十大热点,包括公益广告的理论与实践归结及抗疫角色、短视频的营销策略与效果评测、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与存在的问题、社交化营销与营销模式探析、跨界营销热催生的营销创新、农业品牌营销的理念与大数据方法、城市品牌传播的国际策略与形象设计创新、中国品牌国际传播的战略意义与微观路径、智能广告的理论探讨与伦理忧虑、计算广告的理论盘整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告目标就是整个广告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它的宗旨是为企业传播信息,以使企业增加销售机会和利润,扩大社会影响。企业营销目标是指企业为实现利润所开展的营销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广告目标与企业营销目标两者紧密相关。从结构上看,广告目标是企业营销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逻辑上看,先有企业营销目标,后有广告目标。从隶属关系上看,  相似文献   

11.
王琪 《北方经贸》2010,(5):59-60
整合营销传播是广告的一种广义延伸,其理论基础是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4C理论,在高度细分化的市场条件下,整合营销传播对广告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因此,为了实现整合营销传播最大功效,广告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朱玉童 《广告导报》2006,(8):103-103
相比于传统电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广播等其他以概念的形式传播的品牌广告而言,品牌娱乐化的广告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现在我所强调品牌的娱乐营销,是品牌营销手段的一种,即把产品融入到节目赞助、手机短信、终端小活动、现场互动小游戏等等一切能带来更多趣味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广告本质上是针对消费者记忆的营销活动。广告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传播信息;广告传播信息最根本的特征在于重复;广告之所以重复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加强受众对广告的认知。如果品牌名能"润物细无声"似的融入广告中.且能恰如其分地重复,这对增强受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7,(6)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以及营销环境的变化,商家主导品牌传播的时代已经结束,用户个性化共建品牌的时代行将到来。因此,品牌传播应该以"人本思想"和"智能手段"为两大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品牌传播要以用户导向为核心,通过手机广告来更好地实现互动性和精准性的提升。本文具体提出了用户导向的手机广告应用策略,从目标用户的瞄准、广告内容的优化、投放渠道的筛选和效果的监测调整四个方面,为品牌传播效果的提升提出了系统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龚琦 《中国广告》2009,(5):31-32
超越广告的品牌营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字营销传播的市场地位,第二部分是超越广告——数字传播科技演绎营销神话,最后一个部分是颠覆传统的奥运与世博营销。  相似文献   

16.
张鑫 《中国广告》2003,(3):81-82
整合营销传播(IMC)成为国内营销界走红一时的理论。营销、广告界人士动辄将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市场营销的代名词,似乎只有整合营销传播才是营销,只要用了这一方法,一切营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广告协会和舒尔茨教授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为:"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这一定义的关键在于使用各种促销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的过程。让我们来看如下两个案例:1907年的"IMC"案例:美国加州1907年的"新奇士"与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是6年前,本刊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品牌营销的专辑,题目就叫"品牌,你到底要什么?"。在市场环境、传播环境与消费群都产生巨变的今天,品牌在营销传播上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对于广告服务有什么新的要求?本期专辑《品牌,你现在要什么?》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洞察品牌主在数字环境下真正的传播需求。这些需求的揭示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广告传播的新的市场规则。纵观不长的的中外广告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市场规则的变革都会导致一大批强势公司的衰落,同时,促使另一批公司崛起,成为新的强势公司。举例来说,传统的品牌内容集中于产品与营销,而广告公司更热衷于推荐有效的强  相似文献   

18.
马咏蕾 《中国广告》2012,(7):117-119
通过分析老字号"四个老化"现状:核心产品与服务老化、品牌形象老化、目标消费群体老龄化、管理体制老化,本文指出体验经济时代下服务创新对于老字号企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行途径与新思路:服务体验的设计、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消费者共同创新特色服务体验。最后重点探讨了老字号的广告传播战略:服务广告需传播老字号品牌理念,是循序渐进的信息传播;也是对服务从有形到无形的传播,使广告受众从认知到记忆到认同服务与品牌理念。  相似文献   

19.
伍雷 《中国广告》2005,(12):32-34
《中国广告》:现在很多企业会投入大量的经费做活动营销,一些企业甚至会策划一个活动,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比如莱卡的风尚大典。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活动营销是企业品牌传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现在来看.企业确实越来越注重这种传播途径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的企业更重视线上广告的”轰炸”效果.但就我接触的许多客户案例来看.如果以线上、线下的费用比例计算的话.很多本土企业的活动费用投入要高于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20.
一个高效的企业营销活动,当然离不开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其中,公关与广告,被看做是企业营销传播最重要的工具。然而,在营销传播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对于广告与公关,很多企业经常存在着非杨即墨的派别路线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