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担保物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权,在保障债权实现、促进社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也主要源于其自身能够优先受偿和具有物上代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确定其位序效力规则的两个基本原则──公示公信在先原则和动产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原则。  相似文献   

3.
专利质押作为一种权利质押,由于其标的的无形性,给实务操作带来诸多难题,专利质押的法律效力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对专利质押的法律效力的争议主要体现在对物效力和对人效力上,对物效力表现为专利质押的标的范围和专利质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的界定上,而其对人效力则通过出质人和质权人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得以体现。通过对专利质押的这两种效力的探讨,有助于我国专利质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牢固树立利益平衡理念,平衡保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利益平衡为基点,在确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宜采用折衷原则,即应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基准,包括相同特征和等同特征。同时根据诚信和公平原则,应适用禁止反悔和公知技术抗辩作为排除规则。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可从“产品”的范围和受保护的“外观设计”的范围两个方面来界定;同时,就判断方法而言,宜在普通观察者法基础上借鉴美国做法引入“新颖点法”。  相似文献   

5.
担保法第49条对抵押人转让抵押物规定了相对详细的转让条件,从立法上承认了抵押权人对抵押物转让价金的物上代位权,同时也加重了抵押人的责任,否定了抵押权的物上追及力,对受让人的权利未予以充分的保护。为此,有必要在将来制定物权法时予以纠正,恢复抵押物权的追及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对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各担保人的责任范围之规定过于粗略,在适用中出现许多难题。诸如,保证人免责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保证与物的担保非同时,保证人可否就物的担保数额部分主张免除相应的保证责任;物的担保由第三人提供时,保证人是否得以主张免除相应的保证责任,等等。为科学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对《担保法》第28条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7.
对于楼花按揭抵押是否具有物的担保效力问题,现行《担保法》及其解释尚未明确,在理论上和法律适用中均存在很大争议。文章针对该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将按揭房屋抵押视为物的担保,并以该性质适用相应法律,符合有关法律精神和客观情况,利于保证法律规则在适用上的统一,并有助公平解决实际纠纷。  相似文献   

8.
混合担保的概念辨析是研究混合担保规则的前提,务必要予以重视和澄清。《民法典》第392条确立的债权人实现担保权的顺位,应当贯彻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充分尊重各方的约定。适用自物担保物权实现在先规则时要区分保证方式,充分保障债权人的自主选择权。《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明确回应了没有约定且无意思联络相互独立的混合担保人之间不享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设立中,现物出资是与现金出资相对应的一种出资方式。我国《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于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规定与传统民事主体理论的冲突,使得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移转的实际操作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国内外立法例的比较研究,将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进行信托,以现物出资财产的独立性公示来明确现物出资的目的及其中的法律关系,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资本问题是关键,仅靠政府主体是难以达到农村基础设施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的,大力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政府与民间资本在农村基础领域投资范围应做必要的界定,在界定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两者投资范围的划分也有一定的标准,并须注意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全保障义务是近年来在我国侵权法领域得到确立的新义务类型。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既集中体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和特征,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内涵及特征。旅游业中安全损害赔偿的法律专用问题要求必须探讨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范围的必要性,以及对旅游业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范围"进行界定的具体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立法规范的不明确,导致当前司法实践中全额担保已成常态,刚性的诉前财产保全担保并不利于平衡保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明确诉前财产保全中担保的限度存在必要性。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的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弱势群体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必要性审查问题,财力雄厚的经济实体或个人滥用诉前财产保全担保问题以及传统担保方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问题;在立法及司法实践层面,我国诉前财产保全担保原则上应坚持全额担保,特殊情况下也可免除担保,未来立法可借鉴关于诉中财产保全的按比例担保,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案件设定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的最低限度,使诉前保全担保制度的预期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解释义务是现代合同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危险的防范具有重大决定性意义的资讯或信息,债务人应当进行解释,以避免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因合同的履行而受侵害。为了保障司法实践中适用解释义务的正当性,应当界定其涵义,明确其前提,厘定其界限,讨论其标准,发展其内涵,分析其分类,确立适用解释义务的一般原则或规则,减少法官的随意性,增强判决的可预见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立法规范的不明确,导致当前司法实践中全额担保已成常态,刚性的诉前财产保全担保并不利于平衡保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明确诉前财产保全中担保的限度存在必要性。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的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弱势群体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必要性审查问题、财力雄厚的经济实体或个人滥用诉前财产保全担保问题以及传统担保方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问题;在立法及司法实践层面,我国诉前财产保全担保原则上应坚持全额担保,特殊情况下也可免除担保,未来立法可借鉴关于诉中财产保全的按比例担保,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案件设定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的最低限度,使诉前保全担保制度的预期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可以被称为物权法上的物,什么可以被称为物权法上的视为物,其回答将直接影响到对动产概念的界定。物这一概念应以对象的客观性为基础,视为物这一概念应以对象的主观性为特征。基于此,对动产概念的界定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是减法原则,即动产是物这一概念所及外延减去不动产后所剩余者;二是拟制原则,即动产还包括物权法上可以被视为物的那些对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法定原因之一的"公共利益",因其内涵模糊不清、界定主体异化,往往成为达到征收与拆迁目的的"法器"。界定公共利益,应首先设定界定标准,同时构建公共利益的评价机制。对于前者,国家须在立法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多种要素的综合考量;对于后者,国家应强调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作用,摒除行政机关的评价,并赋予被征收人、被拆迁人参与评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担保行为是担保行业的主要工作。物权法的实施,对担保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对担保机构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担保实践对担保法的效力与适用、独立保证合同约定独立的效力认定、关于担保物的范围扩张、物保与人保关系的改变、担保物权的实现制度等问题做出探研。  相似文献   

18.
破产以一定的财产作为其物质客体。破产财产是指由法律所规定在破产宣告后依照破产程序用于对债权人的债权进行清偿的破产企业的财产总和。破产财产是供破产债权人实际分配的破产企业的财产,它决定着各债权人的债权受偿程度,也直接决定着破产关系中有关主体的利润分配关系。破产企业的财产不仅在静态构成上十分复杂,同时,由于企业在破产宣告之前仍然处于动态营运之中,其财产的流转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也非常复杂。这就需要破产法能够准确地对破产财产的范围予以界定。因此,研究破产财产,尤其是研究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特殊权利结构下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劳动债权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实现的优先性作出了规定,即以时间为界限确定了劳动债权的实现优先于担保债仅,然而学术界对担保债权与劳动债权在优先受偿方面孰先孰后一直存在分岐。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认定不动产善意取得,在主观要件上,以"受让时"为准据时点,对受让人实行"推定善意"规则,不要求原权利人具有可归责性;在交易要件上,以"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为标准,将事实行为、无效合同和无偿取得不动产的情形排除在外;在公示要件上,以登记为原则,以占有为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