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零售企业的店铺已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川渝地区是其店铺布局最为密集的地区;部分跨国零售企业已经完成了在全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并且已经开始大规模扩张;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扩张选择市场时主要受中国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城市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能力、商务环境和投资政策、城市的性质、功能和区位条件、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FDI与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外商投资流量与我国房地产价格高度相关,应当谨防境外"热钱"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文章最后对为防止境外"热钱"对房地市场的冲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要素"观点,从产业链的视角设计了影响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并通过实际调研对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各国房价态势与我国房价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6月以来,中国政府收紧土地政策和消费信贷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投资与消费景气度有所降温.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但与国外主要国家的房价的比较,我国房价从上涨幅度、投机比重、以及房价与个人收入比等方面看,楼市过热现象依然十分明显.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引导我国房市健康稳定地发展的几项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微观角度讲,消费需求升级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消费需求的升级引致了产业链分工制度安排的重新选择。消费需求升级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对分工制度安排重新进行选择。在转型经济中,由于存在诸多抑制产业链分工制度安排选择的因素,因而市场的传导机制会受到阻塞,这就使得产业链中企业对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缺乏自主性。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使消费需求升级对产业链分工制度安排重新选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文章就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2007房地产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可供房地产管理和市场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过热"、"房地产炒作"和"房地产泡沫"等是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最热门评论,然后而通过结合相关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不存在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但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旺盛的真实需求和被放大的投资需求是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市场交易的不规范导致的房地产炒作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必要采取宏观调控,和完善相关的交易机制、产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作,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本文就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2007房地产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可供房地产管理和市场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兼议房地产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过热”、“房地产炒作”和“房地产泡沫”等是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最热门评论,然后而通过结合相关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不存在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但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旺盛的真实需求和被放大的投资需求是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市场交易的不规范导致的房地产炒作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必要采取宏观调控,和完善相关的交易机制、产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作,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组织形态—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平抑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近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土地、信贷、税收、产业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发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滞性和周期性,且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当主要采用土地政策和信贷政策适度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可得出结论:流动性过剩引发投资热、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通胀预期、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房地产国企掀起新一轮抢地热潮是上海房地产市场井喷的主要原因,并有助于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链条长、影响广,对多个产业部门的投资、布局、升级都有深远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整有利于这些产业部门要素成本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过剩产能的消化和控制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租赁业等服务业部门和电气设备、金属加工、化工等制造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最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要保障制造业用地,控制土地要素成本上涨,发挥技术进步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执行更高建筑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促进房地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金融》2012,(1):94-96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房地产业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并且随着房地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房地产业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庆阳市等三线城市房地产业与全国房地产形势保持一致,连年保持了"量价齐升"的迅猛发展势头。为研究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下金融机构所能承载的风险范围,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对其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利用压力测试法进行了量化评估,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其中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较利率更为显著的结论。实证分析部分主要运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1.5对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与房地产投资呈现正相关关系,贷款利率与房地产投资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内部经济的非同质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无论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供给还是房地产的金融支持来看,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强化了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效应。本文将房地产供给面分解为四个指标,即土地购置面积、土地开发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以及施工面积,分别从房地产需求和供给面两个层面考察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调...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镇化和降低房价被认为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去库存的主要措施。利用2001—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推进城镇化和降低房价对房地产去库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讲,推进城镇化和降低房价确实能够有效消化当前我国过剩的房地产库存;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的作用明显但降低房价的作用有限,中西部地区降低房价的作用显著而推进城镇化的作用有限;此外,提高人均收入对房地产去库存也具有积极影响,而地方财政收入越高、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越大。因此,房地产去库存应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实现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城镇居民资产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分阶段实证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住宅资产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法律制度以及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成熟,是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公共投资与住宅或土地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地价、房价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价格受公共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公共交通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高;教育投资,尤其是中学教育投资对两类房地产的溢价值较为稳定,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为稳定。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效进行分析,认为总体上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在一些部门投资扩大,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股市出现价格指数上升趋势。但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缓慢,建筑投资依然低迷;工薪收入增额下降和较高失业率的存在,以及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使得个人消费支出难以迅速扩大。此外,该政策推动了国家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信用等级下降,投资者风险增大,这些因素反过来进一步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就业岗位创造艰难,GDP增长疲软。该政策虽使金融市场流动性增加,但促进投资、刺激消费的两大目标并未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