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当下,延迟退休已是必然的政策选择,而退休制度的整体化改革对延迟退休的稳步推进意义重大。近年来,由于我国退休制度在制度构成、理念传承及群体适用等方面存在发展片面性,导致退休法律制度、退休年龄偏好、区域退休待遇及退休保障机制均存在短板。在延迟退休的时代需求下,建议通过“规范法律制度的整体设计、制定弹性延退的整体战略、完善退休保障的整体布局”等来构建我国退休制度的整体化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退休年龄延迟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社保缴费率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率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有效改善社保缴费率下降所产生的两难困境,退休年龄延迟与社保缴费率之间存在最优组合;进一步利用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保缴费率在退休年龄延迟与就业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机制,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社保缴费率进而增加就业率。政府应“小步渐进式”地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构建社保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相联动的调整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改革养老金制度,并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职工退休制度的雏形产生于50年代初期,后虽经过几次修改,但还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人均寿命的提高、受教育时间的延长、对人性人权的关注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行的退休制度中所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条改革意见:(1)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2)推行弹性退休政策;(3)社会养老保险受益激励;(4)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抑制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4.
随着女性从业年龄的增加,职业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普遍面临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冲突,女性退休年龄问题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的对象,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本文针对高校女教师群体,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对延迟高校女教师退休制度的观点进行论证、剖析与透视,提出一些符合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弹性退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需要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欧洲一些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引发动荡,警醒中国应尽快将提高退休年龄纳入议程,并稳步推进改革。建议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到63岁,将女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到60岁。并通过采取实行弹性退休和抑制提前退休等措施,为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但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等社会问题。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社会体制而言,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分析得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具有必然性,并客观地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出规范提前退休、实施弹性退休政策、适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等措施确保退休年龄调整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导致老年妇女贫困的原因,指出,应通过逐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扩大覆盖面,引入遗属保险,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以及加强对贫困老年妇女的社会救助等措施来解决老年妇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但是究竞如何改,却众说纷纭,争论激烈。本文从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的弊端,并在借鉴国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一直备受诟病,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极为急迫和重要。国情的复杂性、养老金制度的刚性、新旧制度的难以衔接和对不同利益群体的难以兼顾是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主要困难。我国应尽快强制实行全民统一的养老制度,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同时适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0.
延迟退休已成为国际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我国经济活动人口规模增速减缓,国家支付养老金压力增大。延迟退休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政策实施也一波三折。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如劳动力参与率、老龄人口与就业人口之比、抚养比等为参考依据,得出了目前我国实施的退休年龄制度已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从而理性得出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凸显出现行退休制度的弊端,这一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亟需改革。弹性退休制度有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等优势。本文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偏短,而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限偏长,一方面引起赡养率上升,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退休职工平均寿命将超出10年,个人账户面临长寿者支付风险。因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成为改革的必然。但是考虑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能挤占青年人就业岗位,产生就业替代效应:而延迟退休年龄也会产生就业促进效应,并且就业促进效应将大干就业替代效应。借鉴国外做法,结合国情。建议我国应尽快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行浮动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弹性退休年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已不适应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危机和养老金危机,必须进行调整,但是考虑到不同人群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不同态度,建议我国实行适时适度、充分考虑男女差别和当事人自主意愿的弹性退休年龄改革。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在短期内推迟退休年龄将对就业产生巨大冲击,提高失业率;但根据相关数据模型测算,从长期来看推迟退休的劳动力数量增长幅度逐年减少,在长期过程中对就业的冲击较小。因此,短期内我国不适宜推迟退休年龄;长期内推迟退休年龄将成为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中重要的年龄界限,是一个敏感的社会保障变量,涉及国家、企业、劳动者等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本文以社会保障财富收益理论为依据,收集了近十年的工资分配变化和养老保险金的缴纳与支取资料,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分析不同阶层职工的社会保障收益,进而测算出各类职工的合理退休年龄,最后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角度提出了确定合理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给付确定的养老制度下,构建一个动态优化模型,模拟延迟退休方案对劳动人口福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不延迟退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不仅没有挤占当前和未来的劳动人口福利,相反改善了劳动人口福利,并且这个结果对于参数和养老制度的改变是稳健的,而其中的机制是,延迟退休通过提高未来的人均产出和降低单个劳动人口的抚养和赡养负担,进而提高劳动人口福利水平。为应对60后婴儿潮促发的养老潮,宜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方案,但是为保障未来延迟退休方案不降低劳动人口福利,要适当控制生育成本和养老金替代率的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然而,由于担心延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失业,这一举措也遭到延迟退休国家民众的普遍反对。那么,延迟退休年龄究竟对就业有何影响?如何找到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均衡点?我们从充分就业和劳动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了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关系的计量模型,揭示了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经济发展之间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算不同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退休年龄下的养老金交叉替代率,发现现行养老金制度具有较强的缴费激励效应;而早退休、早调待、少缴费的养老金水平明显高于晚退休、晚调待、多缴费的养老金水平。这种养老金调整方式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缴费激励机制相矛盾,它将打击职工长缴、多缴的积极性,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提出,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扩大调整范围,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  相似文献   

19.
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建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社会统筹账户的缴费积累和养老金领取的精算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后扩大的社会统筹账户不足以应对基础养老金水平的待遇变化,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被削弱,支付缺口呈现扩大趋势。政府在采取有效遏制提早退休现象、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等政策外,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来增强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给付确定的养老制度下,构建一个动态优化模型,模拟延迟退休方案对劳动人口福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不延迟退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不仅没有挤占当前和未来的劳动人口福利,相反改善了劳动人口福利,并且这个结果对于参数和养老制度的改变是稳健的,而其中的机制是,延迟退休通过提高未来的人均产出和降低单个劳动人口的抚养和赡养负担,进而提高劳动人口福利水平。为应对60后婴儿潮促发的养老潮,宜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方案,但是为保障未来延迟退休方案不降低劳动人口福利,要适当控制生育成本和养老金替代率的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