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北京市公安局透露,9月30日~10月7日,北京地区银行卡短信息诈骗案件大面积爆发,8天内110报警台共接到银行卡短信诈骗报警1265件,仅10月2日就接报88件.此外,据中国银联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的银行卡短信诈骗总额已超过千万元,单个受害人被骗金额最高达到53万元.这样的数据在让我们震惊的同时,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时下,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随身之物,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通过手机短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与此同时,手机这一通信工具在支付领域也崭露头角。然而,猝不及防,上海、北京等地突然大规模爆发了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虚假消费短信,冒充银行或银联工作人员,骗取持卡人银行卡内的资金。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商业银行以及公安机关相继通过各种方式对持卡人发出了警示。其实,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类短信诈骗案件也曾在我国台湾地区集中爆发过,为此,台湾“行政院内政部”于2005年4月大幅调低ATM转账限额,以确保持…  相似文献   

3.
招数一: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要当心。持卡人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后,应拨打银行卡上的客服电话与银行联系核实。不要与可疑电话或短信中提供的电话联系。对涉嫌诈骗的电话或短信,拔打"110"举报。招数二:设置、保管密码要用心。银行卡密码不应设置成简单数字排列的密码(如:123456或333333),不应用生日日期、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设置密码,以防被  相似文献   

4.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融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林林总总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大多都是因为持卡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一本奉献给持卡人的读物,《中国信用卡·生活版》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安全用卡的常识,以提高银行卡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并掌握反银行卡欺诈的技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纠纷民事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不法分子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卡,并使用伪卡盗取持卡人资金,持卡人发现资金被盗后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件,发案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伪卡欺诈类案件还出现了对银行尤其是发卡行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一是欺诈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6.
最近,银行卡诈骗又出新招,骗子利用“十一”长假期间对持卡人进行诈骗。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骗子的手法其实很拙劣,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屡屡有持卡人上当受骗。今年国庆节前后,大量市民收到类似短信:“某银行紧急通知:客户于某月某日在某商场刷卡消费若干元成功,将从本月结账扣除,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不法分子针对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方式层出不穷,从最初在ATM等终端设备上或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上安装复制器和摄像头,盗取卡号和拍摄密码后“克隆”伪卡,在ATM上做手脚制造吞卡事故,到不久前的安装山寨版ATM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等。近日,一种新的银行卡诈骗方式又浮出水面:不法分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为诱饵,在持卡人不明真相进行网购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克隆”银行卡犹如电魅般悄然出现并在2009年大规模爆发,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克隆”卡犯罪分子多通过在银行的自助仉具上加装盗窃装置,窃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并伪造卡片,在真正的银行卡与持卡人并未分离的情况下,通过取现或转账窃取卡内资金。“克隆”卡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及储户与银行资金安全,扰乱了金融运行秩序,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银行业采取严密措施不给“克隆”卡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公安部门协调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大了查处和打击的力度。处理“克隆”卡案件的一个难题是,因“克隆”卡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是什么?对此,银行与银行卡储户各执一词,司法机关的判决结果不一,理论界也存在分歧意见。  相似文献   

9.
11.6“虚幻”现金提取这个主题与普通的银行卡欺诈不同,它之所以被详细描述,与其说统计结果重要,不如说反映了公众的忧虑。自动柜员机发生的所谓虚幻现金提取,是指持卡人仍然持有银行卡,但却取不出现金。如果交易需要输入卡自身(或复制品)外加持卡人的个人识别码(即PIN,由持卡人选定,但并不记入卡内),这时欺诈者将不得不面对两个“兼顾点”,发卡行不会承认这两个“兼顾点”的失密来自它们内部的安全系统,而认为这更可能来自于持卡人的家里或工作场所。换句话说,欺诈者(如果有的话)可能是家庭成员或者是亲戚。在一个案例中,一个天才的欺诈者通过在公共场所安装“虚幻取款机”确实成功做到了双重兼顾。当持卡人使用这个伪造机器而对尢法成功获得银行服务感到厌烦时,他们的卡号和PIN信息都被复制,而后被盗用。持卡人和银行对此都需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9日,工行湖北省襄樊市樊西支行营业室一片繁忙,一操外地口音的“客户”持一张异地卡来营业室办理取款业务,综合柜员胡忠勇按照操作程序为他办理。在客户输入密码过程中,胡忠勇发现读磁器读出的客户所持的卡号与系统内卡号不相符,这时客户已经输入密码完毕,交易成功。个人业务凭证(专用)打印出来后,胡忠勇核对时发现打印凭条上卡号和“客户”所持卡号不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朱红梅 《中国保险》2000,(10):31-32
今年9月13日,宁波市遭受“桑美”台风和天文大潮汛共同侵袭,内涝严重。此次受灾面主要集中在宁波市区及周边经济发达的县(市)、区,给宁波市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宁波市分公司共接到报案3377件,报损8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马骏 《中国信用卡》2008,(19):63-64
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VISA国际银行卡组织举办了为期8个月的“海外刷VISA,亲临北京奥运会”刷卡抽奖促销活动,该活动每天从所有境内发行的VISA卡在境外进行的交易(包括在境外电子商务网站上的交易)中抽取一名获奖持卡人,获奖者会获得北京奥运会双人游套餐一份。此套餐包括奥运会期间在北京观看两场奥运比赛以及首都景点的参观游览。共有244名持卡人获奖,他们中大部分人都用卡多年,  相似文献   

13.
为迎接农历新春的到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与钱柜携手开展了全国钱柜Party World门市联动的“恭喜发大财,新春乐无价”活动。2005年12月16日至2006年2月15日期间,万事达卡所有持卡人(包含国际卡、双币卡或人民币卡)在钱柜当日刷万事达卡信用卡,可在当日凭刷卡消费凭单及同卡号的万事达卡获得黄金红包袋一套,并可参加摇钱树活动,赢取相应奖品。  相似文献   

14.
△9月2日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9月国务院发出清理有偿集资活动,坚决制止乱集资的通知。△9月6日—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在北京举办“银行法高级研讨会”,会议对正在起草中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进行了讨论。会议期间朱镕基同志接见了与会外方  相似文献   

15.
银联国际近日启动2014年度全球“持卡人特惠计划”。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国际机场,通过与知名免税集团的70多家店铺合作,为全球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持卡人的机场购物提供专属特惠和优质服务,为环球旅行打造更丰富、实惠、便捷的购物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用卡》2009,(2):76-77
2008年12月15日,VISA宣布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通过手机动态密码方式对网上购物的持卡人进行身份验证。这项服务是VISA分别与中国光大银行和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的,上述两家银行的VISA持卡人可以分别在各自银行的网站注册“VISA验证”服务,并约定将一次性动态密码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当持卡人在网上进行交易时,在网上支付环节,持卡人输入其VISA卡卡号后,  相似文献   

17.
董峥 《金融博览》2009,(6):82-83
目前,各家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之声不绝于耳,“五星级客户中心”、“最佳客服中心”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很多持卡人面对银行“服务至上”的声音,却感到越来越迷茫,除了看到银行大张旗鼓、不惜血本地发卡之外,对其提出的“提高服务质量”却无从感受。几个“典型案例”:一、令人哭笑不得的生日短信有些银行推出了客户生日短信服务,持卡人在生日当天会收到银行的祝福短信,这本来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服务营销手段,然而持卡人有时是在凌晨三点钟被吵醒,收到这样的“祝福”短信,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应用的不断普及,互联网在日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欺诈分子通过短信嗅探、传播恶意程序及钓鱼网站等方式窃取个人信息的案件层出不穷。对发卡行而言,持卡人信息泄露成为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1、主要调查结果 保护持卡人数据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 在调查中,受访被要求用1到10来表达他们对支付卡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1表示“完全不关注”,10表示“极为关注”。右图列出了对保护持卡人数据安全、支付卡欺诈及身份盗用三大问题最为关注(得分为8-10分)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他们在介绍了争议交易的处理机制的同时也对持卡人安全用卡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