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事会》2007,(5):16-17
大约2500年前,孔子有一了不起的思想,“为天下正名”。他认为,只要普天下之人都能遵循“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道,世间就太平了。他的这种思想眼下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获得了回应,那里近3000名人大代表们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执政党届时会执行人大即将通过的法律,对于它来说,似乎也有“正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子余 《董事会》2006,(8):112-113
人类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是期待某一种理想景观模式,这成为中国传统风水最直接的缘起。我们以“青乌子”和“石敢当”两篇文章做引子,希望能引领读者步步深入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真实内核,了解传统中国对理想景观模式的几种追求。  相似文献   

3.
对处于快速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文化力的提升已成为制胜的密码。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成为润泽企业的暖流:有的企业管理者或者是同乡共事,或者是家庭成员共同创业,或者是朋友共同管理,由此形成了一种被亲情和关系覆盖的“梁山”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建屋与动物的筑巢从一开始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更多地包含了精神的内涵,并且支配着自身的行为方式,使其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关照自己。我国古代社会一直遵从礼制,孔子曾说:“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与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时期演化为一套完整的社会礼仪,即所谓的《周礼》。就礼的核心而言,它强调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老者安之,幼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等级、亲和及信义的关系,而北京的四合院的布局已将这种关系用外在形式表现到无以复加的境地。内外空间的划…  相似文献   

5.
罗娅 《中国电业》2014,(8):94-94
“猪跑学”由启功先生提出,意思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为啥这样说?人父我父都称“家父”,舟沉因为“破斧”,芳草写成“凄凄”,写信不知格式。称谓不懂敬讳……针对语文通识教育的普遍缺乏,启功先生认为,可以不必精通,但至少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本文围绕我国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准联邦式”竞争关系这三条分析线索,应用“激励变异”和“代理变异”两个概念,结合中国改革路径的渐进式特点,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变异进行描述、分析和概括。基本结论是:转型期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导致其产生激励变异;缺乏微观主体有效监督和约束的上下级政府间直接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导致其产生代理变异;“准联邦式”政府间竞争强化和放大了地方政府上述行为的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7.
浅谈社会转型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要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立体化”创新。一、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特殊环境,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为一种必然1.社会转型期的特点一是社会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失范”。原有的社会体制等在转型期被抛弃,建立健全新的体制需要过程,于是出现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社会失范”。二是“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这些构成社会转型期的多样化特点。由于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  相似文献   

8.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它是凭作者的思想,在画面分布、安排和处理人或物的关系与位置,从而组成艺术作品的整体。构图的好坏对一幅绘画作品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画家都十分重视。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置陈布势”、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都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势构图的理论探讨。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经营位置”视为“画之总要”,这足以看出构图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但这些原理并不是僵化静止的教条,而是应随时代与创作需要不停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关于电力公共基金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电力公共基金是一个既合乎市场化改革方向,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较好的政策选择。电力公共基金的用途主要有:支持电力“普遍服务”原则,落实居民用电“城乡同价”,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公共基金的来源:向电力消费者征收,多用电多负担。  相似文献   

10.
明朝有一则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 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除了启示干部公才能明察,廉才能生威,它同时还是一面镜 子,一把尺子。一个廉与一个公,正是中国百姓目前对干部的最大期望。有了廉与公,公务 员的威信与形象,在社会上才会顺理成章地树立起来。“公生明,廉生威”,这则官箴可以说凝聚了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精华,它蕴含着朴素 的辩证法,是人们处理公共事物的永恒原则。立公倡廉是为政之本,这种“仁民爱物”、“ 修己以安人”的民本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11.
余日昌 《董事会》2005,(12):103-104
一、“公”并非就是“共有” “公共财产”、“公共资源”、“公共事业”、“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知识分子”、“公共场所”甚至“公共汽车”和“公共厕所”,吸引我们眼球、侵略我们听觉的是“公共”二字。所以,有人一听见“公司”二字就会联想到“公共”,好像我们所身处的社会已经被一扇家门分隔为二:门外的一切都是“公共的”,为大家所拥有、掌控。所以,公司也是公共的。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作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应按“股东主权”的逻辑分配,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结构是股东主导型的。然而现代社会中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主权”逻辑的。根据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人与人之间分析方法分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债权人等思考的角度追求的目标、获利的方式存在着差异,没有规范的制衡机制就会出现各方利益的冲突,由此可见,企业的治理主体必定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较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股东、债权人和股东分别是企业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投入者,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实现自身的权益,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西方近200年来诞生的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许多哲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想从各自的角度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在其各自专业学科内也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说,文化区别于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生命自觉活动及结果的产物,同时又具有历史积淀与民族记忆而构成独特的人文环境,影响、育化、塑造进而规定着人生命本身及当下生命存在的状态。中国人具此概念却有2000多年的历史,《易经》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而“文化”。文化问题的提出: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中国人名义上打倒了“孔家店”,割断了现代中国人与中国传统文化显性的文字联系,西方文化及生活方式传入我国并影响着我们,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是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变成西方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与民族记忆所构成的人文环境,在浑然不觉中仍然影响、育化、塑造进而规定着我们的生命及生命存在的状态,在“骨子里”我们仍然是中国人。然而,企业及企业活动形态不是从中国文化中自然诞生的,汉语“企业”一词源自日语,英语本意是“获取盈利的工具”,是在“资本”需要流通才能增值,并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中而产生的盈利形式——也就是说,是从西方文化“生化”出来并随着西方“船坚炮利”轰开中国大门,与“资本”和“科学”一同“闯进”中国,中国人被迫与被动地接受了它(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5.
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十分严重,业已成为全煤行业安全生产的桎梏,必须严肃对待,“落实不下去”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症结究竟在何处?为此,本刊独家视点继续追踪。  相似文献   

17.
“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和”“合”文化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主题就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是管理过程中的共同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表明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和”“合”联用,  相似文献   

18.
外刊速览     
《董事会》2007,(2):12-13
社会积习妨碍中国人创新 中国社会的结构对于创新存在着与生俱来的障碍 如今,创新成为了中国的口号,政府宣称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一个创新型社会。然而世界经济论坛近日所作的竞争力调查显示,在创新方面,中国在世界的排名下滑到了第48位。而教育、健康、高等教育和公共机构方面的分数也很低,徘徊在第60位左右。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环境学家曲格平指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以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业务为主的能源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一方面积极推进我国核电的安全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既是未来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