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人的“三种状态”.是指人的积极性、消极性和破坏性状态。在“三种状态”中,消极性居中.积极性和破坏性则处于两端。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对于人的“三种状态”的界定及剖析.有利于组织找到人的行为表现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旭  卢东宁 《企业导报》2011,(19):58-59
企业管理层对员工诉求的漠视会导致消极性非正式组织的快速紧密化,当消极性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不满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会产生破坏性的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消极性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博弈方式,提出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家》2004,(5):147-148
寻求重复创造新的破坏性增长浪潮的公司高级主管有三项工作。首先是短期任务,亲自横跨在破坏性增长业务和主流业务的交界面上,判断决定应当把公司的哪些资源和程序用于新业务,哪些不应当;其次是一项长期责任,领导创建我们称之为“破坏性增长引擎”的一种程序,它能够重复开创成功的增长业务;第三项职责具有永久性,感知环境何时会发生变化,并且不断教导别人去认识这些信号。  相似文献   

4.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两种资源:一种是好计量的资源,如人、财、物、土地等,企业界称之为“有形资源”;另一种是不好计量的资源,如员工的精神风貌、智慧、知识、经验以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企业界称之为“无形资源”。开发“有形资源”需要有形的力,如机械、设备、厂房、资金等,即“有形资产”。开发“无形资源”需要无形的力,如团体力、精神力、文化力、感情力等,即“无形资产”。开发“无形资源”有两种途径,即组织管理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试从理论、功能和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与探索,确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重…  相似文献   

5.
“激励”,字典上的解释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而“积极性”是“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的动力,冲劲或意欲”。由此可见,激励势必要涉及到如何激发一个人行动的内心深处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要提高班组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在“八个字”上做文章。“活”。就是对职工进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新”。即政治学习既要讲究实效,突出重点,又要有新意吸引人。“近”。要就地取材,以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职工。“小”。就是在集体学习的同时,化整为零,根据职工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班次等实际,组织三五人为一组,利用业余时间学些党的有关知识,尤其是爱国者的事迹警句等。“整”。就是一个年度或一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克服零打碎敲,或“各自为政”、“有头无尾”,或“一看二玩三完事”、“借佛游来”等形式现象,…  相似文献   

7.
段东渔 《新前程》2007,(12):61-61
今天技术与财富的泛滥,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存已不再是唯一的奋斗目标。但人们发现自己并未得到幸福,伴随而来的是烦心的焦虑、极度的苦恼。弗兰克尔把这称为“生存挫折”,它根源于人在生活中所感到的“生存空虚”。而且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厌倦状态,这是一种空虚感,一种失却自身的滋味,一种觉得万事无聊的心绪。人们只有在发现在其生存意义后才能消除这种状态。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成为滋生焦虑、神经症和其他情绪疾病的温床。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一些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果“人本管理”只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所突破。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激励作为人本管理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和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生理的需要。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就企业而言,满足员工的个性需要.优化他们的动机,强化目标的刺激作用。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这就是激励。  相似文献   

10.
李小加 《英才》2007,(10):107-113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我总要先想想,自己是在哪儿里,在做什么。”一位企业家曾经向笔者这样描述自己“空中飞人”的生活状态。在企业家这个群体里面,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某种意义上说,一位真正的企业家,首先要是一名真正的行者。 行走,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要做天大的生意。”货通天下,如此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是先人晋商乔致庸的理想,也是如今无数人在商海中沉浮的目标。 要做天大的生意,先要做到心怀天下。  相似文献   

11.
"心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发展和升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激发员工主动性,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基点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所具备的心理特性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为“心的管理”成为必然。本文同时对中国企业“心的管理”的进一步完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企业管理的理念和重点在不断由“物”向。“人”转移,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可闻可见.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高。整个社会也都非常关注民生.人本理念深入人心。但还有一些企业对“人”与“本”的真正内涵还缺乏全面的理解,人本管理受限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并未有何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人本管理求发展济南第二机床厂近三年来,我厂在转机建制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实施“人本管理”,提高人的素质,约束人的行为,考核人的责任,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提高了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了产品开发和质量提高,增强了市场适应性,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与该定义相对应,专家又提出了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既没有病,又不健康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创造企业价值的资产有五种,分为“看得见的资产”和“看不见的资产”。“看得见的资产”分别为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两种,这些资产往往在财务报表中能够体现;“看不见的资产”有组织资产、人的资产、客户资产三种,这些资产在财务报表中是没有体现的。而这三种“看不见的资产”在一个企业中又实实在在的存在。实际上“看不见的资产”对于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16.
话说危机     
就“危机”而言,我寻思大约有这几个含义:1.指令人感到危险的时刻;2.指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3.严重困难的紧要关头.危机有四大特点:1.意外性;2.聚集性;3.破坏性;4.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做好会计工作的四条途径姜息元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尤其是“九五”期间,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不断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明确会计工作的奋斗目标一用“三高”标准要求人一是立足“快”字,办事高效率。会计工作政策性、技术性、...  相似文献   

18.
村账村财交由乡镇核算管理,谓之“双代管”,这是近几年在一些地区实行的一种农村财务管理形式。据笔者亲身经历及调查所见,这种农村财务管理形式,尽管有其可取之处,但毕竟弊大于利,不宜普遍推行。其弊端至少有三:其一,“双代管”是农村财务管理上的“越俎代庖”,不利于调动村级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村会计为代表的村级财务人员,是农民群众集体推举出来的管家理财人,其基本职能就是为村集体管家理财。目前,这支队伍中的新老成员,都是经过“一推双考”取得任职资格、通过委派或聘任走上工作岗位的。“双代管”并未取消村级财…  相似文献   

19.
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人本原理。所谓“人本”原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相似文献   

20.
一、融入中心定好位,从大局上来把握
  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胸怀全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所谓胸怀全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应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要把握国家的大局,产业发展要符合国家的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建设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的现代能源企业。其次要把握公司的发展大局,按照公司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要把握公司的大局。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要变“领导”为“服务”。各级党组织要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党员政治进步、技术提高、事业发展服务,为维护员工根本利益服务。要变“指挥”为“协调”。党组织要主动转变角色,善于同企业各方沟通、协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各方力量,推进企业发展。要变“当家”为“参与”。各级党组织要善于通过参与企业“三重一大”问题决策,发挥监督保证作用。通过支持、配合行政的工作,通过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来实现党的工作意图,来保证企业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要变“总揽”为“维护”。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推进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亲情文化,努力做到为了人、教育人、培养人,服务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