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现象的产生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具有唯一性。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唯一根源。私有制播下了腐败的种子,其他的原因提供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腐败现象的彻底消灭有赖于私有制的彻底消灭。但铲除它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在当前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一、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反腐败斗争的思想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拒腐防变教育工作抓得好,腐败现象就减少。建国初期,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地把反腐防变教育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反腐防变的思想意识,因而全党上下以廉洁为荣、腐败为耻,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政治敏锐性。我们现在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而这场斗争,又是在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要西化、分化我们的形势下开展的。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抓住腐败问题大做文章,攻击共产党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有的打着反腐败的旗号,成立所谓的“反腐败”组织,到处散布谣言,企图搞乱我们的阵脚,颠覆我们的政权,这是当前一个很要害的问题。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性质和政治环境,确定了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与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4.
腐败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无论哪个国家的哪个政党执政,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反腐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通过对腐败问题产生的特征、原因等方面的分析,试图探求解决腐败问题的合理途径,以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巩固我党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治标和治本 ,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治标 ,严惩各种腐败行为 ,把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抑制下去 ,才能为反腐败治本创造前提条件。治本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已经取得的成果 ,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当前 ,反腐败斗争应该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 ,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将预防腐败现象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 ,制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政策 ,出台重大的改革措施 ,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 ,都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 ,做到存利去弊 ,完善决策 ,未雨绸缪 ,预防在…  相似文献   

6.
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果不下大力气惩治腐败、克服腐败现象,就会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心理因素作初步思考和分析,并从这一角度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以期有助于标本兼治反腐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腐败现象的经济、政治根源 ,提出治理腐败现象的一些标本兼治的措施。明确指出 :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府是解决我国目前腐败问题的根本。同时指出反腐败措施的实施必须以成本 -效益原则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建构防腐机制与杜绝高校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冶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87-189
高校腐败现象对社会已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对高校肩负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高度重视高校腐败问题及其预防、治理等问题的研究,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对于高校腐败问题的根治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尽快建立一套预防机制,使高校腐败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并提出预警,将其消除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9.
坚持标本兼治,以教育为本,这是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近几年,我们在工作中自觉地贯彻这一方针,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教育重点,并在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在求实效上做文章,从而使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下面我结合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举措。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遏制腐败现象要靠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铲除腐败的根源必须在治本上下功夫,这是我们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并不是都能正确认识和摆正标与本的关系位置的。“治标”,就是对已发生的腐败问题进行检查和处理,遏制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治本”,就是从源头  相似文献   

10.
香港廉政公署人士谈反腐败任朝生,程景民按: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腐败现象在中国不断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阻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此,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指出:改革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现状和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问题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社会污染和重大政治挑战。目前我国腐败现象之所以蔓延,纵然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致因,但从制度建构层面上分析,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应是其最重要原因之一。从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建设现状出发,梳理近几年来我国出台的有关反腐败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见加强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打击、惩处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是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制度不完备、制度不适以及执行不力是当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制度创新方面,这说明从制度上对权利加以制约,建立适应转型期需要的反腐败制度,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才是治本之策。当今21世纪是一个公民参与的世纪,反腐败的制度创新更应该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迈向善治的反腐败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日益猖獗的腐败现象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近年来对党政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进行的一些社会调查中,腐败问题已经赫然位居当今中国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政治问题的首位.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为遏制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反腐败的努力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作者认为,这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迈向善治①的反腐败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将继续推进以善治为目标的反腐败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在遏止腐败方面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例题1: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答题要点】(1)承认腐败问题。我国存在腐败问题,但是腐败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反腐败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应该明确腐败现象屡打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并不是反腐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孙烨  郝敏 《经济视角》2000,(10):43-45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致命伤,要彻底杜绝造假等现象,进一步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就必须对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进行改革。根据中纪委二次全会公报关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的决定,理  相似文献   

16.
十七届四中全会将腐败问题作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提出.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必须正确认识腐败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阻力.我国现阶段公务员腐败现象滋长蔓延,是同执政党和这会主义制度不能相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声誉.文章从剖析我国现阶段公务员腐败问题的表现入手,从而揭示了公务员腐败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防治公务员腐败的途径.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问题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腐败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加强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公共选择理论为人们正确认识腐败现象的本质、探讨反腐败的对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本质是掌握某种公共权力的人违法乱纪、以权谋私 ,并通过某种恶性示范效应 ,导致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和违法犯罪的增加 ,最终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经济的恶性滑坡。所以说 ,腐败是权力的变质、公仆的异化、社会的毒瘤。近年来 ,反腐倡廉的举措虽频频出台 ,但腐败现象的蔓延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究其原因 ,就不仅仅是腐败分子自身思想品质恶劣的问题 ,而主要是我们社会正常的扶正祛邪机制存在着漏洞和盲区。谁应对腐败问题负责 ?这是反腐败斗争中应该明确的基本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 ,这一问题并不明确。正是这一问题的含糊其辞和概念模糊…  相似文献   

19.
也淡反腐败斗争的对策张如媛,王墨生我国去年开始的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据我们调查,相当数量的人对这场斗争能否取得彻底胜利持怀疑态度,认为反腐倡廉的任务还很艰巨。群众的这种心态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腐败作为一种世界公害,一次斗争不可能根除,必须...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省纪委、省府经济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和省社科联联合主办了“加快广东经济发展与反腐保廉”专题研讨会,与会者针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认识问题,结合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点、腐败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根源、市场经济与反腐保廉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遏制腐败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本刊现发表研讨会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