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属四中主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进行国企改革,作为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并且提出了“有进有通,有所力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增创国企发展新优势,进而达到盘活国有资产、提高生产效益这个目的,是我们进行国企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个根本的宗旨。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目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新机制、创建新环境,增创国企发展新优势。龙岗区国企改革的实践也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区国有企业经过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大大提高了经济…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层面调整。要真正激发国企发展动力,深层次改革必须基于顶层设计,从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着手,重启有序的"国退民进",实现"国民共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改革的地位提升到了空前高度,将其定性为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正式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主战场。只有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廓清国企边界,充分给予民企发展空间,探索中国的淡马锡模式,才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党中央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决定》指导下,国企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减少了国企数量,提高了质量;国有经济和民有经济两个轮子共同驱动,促使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的快速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把股份指定性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目前,在国企改革方面至少还存在四大误区:一是继续维护已经过时的宪法第六条。二是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三是国有企业是宏观调控的物资基础。四是企业经营好坏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理论陷阱与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面前有许多理论陷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思想再解放,当前,深化国企改革要深入思考国家为什么要直接拥有国有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国企改革可否选择“民营化”路径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与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人事管理的发展必须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放开企业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和在未来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力。未来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企业文化的竞争,而其根本竞争是人才竞争。因此,国企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企业人事管理思路,健全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并对其战略转变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6.
王贺 《时代经贸》2014,(6):41-4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建设五位一体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经济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为国有企业改革指出方向,并在分析国有企业目前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监管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成就的取得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具体到国企改革的操作层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始终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始终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面对新时代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激发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升国有资本的引导力、带动力,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应成为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马克思、列宁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14,(3):109-112
<正>新一轮国企改革远不是国企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民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而激发经济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着墨甚多"。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面临的背景是:当前国有经济布局行业过多,垄断行业改革缓慢,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为了给中国经济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新一轮国企改革远不是国企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民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而激发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基石,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提出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国有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国有经济创新力提升明显,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国有经济控制力较强,但形式较为单一、布局有待优化;国有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产业链的纵向关联度有待提升;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内控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为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国有经济“五力”按照“三个层次、五个构成”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促进向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以提升国有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在关键领域的引导核心作用以夯实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扩大国有经济影响力,化解不确定条件下的各类风险以提升国有经济安全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其中,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首次被正式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未来我国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乃至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都要求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当前,国有企业竞争能力提高步伐比较缓慢,除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原因,是缺乏一支职业企业家队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国企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煤炭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行业,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自觉加强煤炭企业党建工作.本文对股份制煤炭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创新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杨畅 《生产力研究》2008,(17):123-124
文章通过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国资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国有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从最近的情况看,深化国企改革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不少国企通过深化改革活力有所增强,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但也有一些同志对搞好国企信心不足,顾虑重重。 这些同志之所以有顾虑,不外乎缘于国企包袱重、困难大、矛盾多,对国企改革缺乏信心和毅力。毋庸讳言,目前确有一些国企处境困难,但也有相当一批国企却靠不断转换机制、制度创新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说明,国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深化改  相似文献   

16.
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出发,这些年国有经济领域的改革沿着两个途径不断向前推进:(1)结构调整,即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适当收缩国有投资的分布面,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制度创新,即按照股份制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国有经济的分布面总体收缩和国有独资企业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7.
高友才 《经济师》2000,(2):36-36,45
一、观念创新。当前,在改革观念上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改变传统的公有制观念,破除国有企业等于国有经济、社会主义等于公有制的错误认识。二是正确理解、把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破除一大二公三纯四统,实现从公有企业占主体到公有经济占主体的转变。三是转变改革思路,从试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向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把精力放在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控制力上。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资本观念,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把效益、效率放在第一位。二、体制创新。要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途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吴延兵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1):1-10,124
吴延兵基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理论,提出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的理论假说。本文利用我国行业层面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数据,对此假说进行再次检验,研究结果仍旧支持该假说。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在国有垄断行业中的创新效率损失远大于其在非国有垄断行业中的创新效率损失。重构国企产权和破除国企垄断应是国企改革的两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蔡锐 《经济师》2014,(8):25-26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体。解读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性,对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夯实国有经济发展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永国  戴元钦 《经济师》2001,(7):156-15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论述了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指出:“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中的这段话,对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的浙江省温州国有企业,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形成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开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