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无锡人耳熟能详的委婉曲目曾令多少人为太湖水的剔透而自豪,但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无锡敲响了警钟,也使得无锡人开始重新审视太湖.太湖治理提速,资金支持成为关键,随着农发行无锡市分行贷款支持的25亿元太湖流域一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无锡太湖重现碧波美景融入农业政策性金融这一靓丽的新色彩.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太湖山地复合农业系统位于太湖县以花亭湖为中心的大别山区,涉及9个乡镇,发展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胡氏"龙潭寨和"殷氏"蔡家畈等中国传统村落在太湖县山区河谷地带建成,并修建出"林—村—塘—田—河"的立体土地利用结构,标志着太湖山地复合农业系统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按照"一镇一园"集群发展思路,依托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园区。初步建成北部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里核心区(同里科技农业示范园),东部的汾湖农业科创园,南部的盛泽休闲农业示范园和桃源特色苗木产业园,西部的震泽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七都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西北部的横扇太湖绿洲农业科技园,中部的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形成东南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太湖所)对接苏州相城农业生态园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已经走过了第五个年头。经过五年的科技浇灌,相城农业生态园科技富农的种子正在生根、开花、结果,呈现出一幅幅丰收画卷。科技专家团队与特色村"零距离"太湖所一直致力于服务三农,但过去是"单兵作战",零星而分散,难以全面解决生产问题。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之后,组织由各个专业最优秀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驻村  相似文献   

5.
<正>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地处江浙沪交界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主要从事"万顷"牌商标的太湖蟹生产、经营,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公司拥有总资产7000万元,太湖无公害养殖基地1950亩,扣蟹良种培育基地1000亩。通过"公司+基地+渔户+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正>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地处江浙沪交界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主要从事"万顷"牌商标的太湖蟹生产、经营,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拥有总资产7000万元,太湖无公害养殖基地1950亩,扣蟹良种培育基地1000亩。通过"公司+基地+渔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直接连结湖区渔户400户,养殖面积5300亩。2013生产太湖蟹430吨,实现销售产值7660万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又名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5月,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江苏省农科院业务指导下的地区农科所。单位位于苏锡交界、太湖之滨,正处级建制,市政府核定编制91个,下设作物、蔬菜、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休闲农业、农产品贮运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等7个研究室。"十三五"期间,全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相似文献   

8.
正被誉为苏州市西大门的相城区望亭镇是镶嵌在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的一颗闪耀明珠,乾隆下江南时曾到这里歇息。望亭这个运河古镇在千年岁月之后依然向大众展示着特色风采,这里正在以智慧农业为核心,集"农、文、旅、创"为一体,精心打造独具风味的智慧农业特色小镇,成为太湖之滨的一道绚丽风景。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田间学校(以下简称"御亭农民田间学校")正是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坚持探索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后科技服务新模式,立足苏州相城区农业发展实际,联合五个挂钩村在相城农业生态园集中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服务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城南,拥有太湖水域的五分之三,占有太湖72峰中的58峰,山林地23.1万亩.占苏州市的80%,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近年来,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坚持经济发展与富裕农民、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社会发展与文明建设同步推进,让吴中这片好山好水的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  相似文献   

11.
正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又名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5月,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江苏省农科院业务指导下的区域性农业科研机构。现有在职人员8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27人,硕士、博士3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人。全院立足苏州,服务太湖地区及周边,主要从事水稻、油菜、蔬菜、荷花等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业资源环境、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贮运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现  相似文献   

12.
正姑苏城外,太湖旁边,伴随着江南的柔美气息,9月6日,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新农业·新乡村——农业电子商务论坛"在苏州举办。作为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人创业创新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汇聚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电商企业等力量,就返乡创业、农产品上行等话题展开研讨,共同探索农业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前不久,农业部刚刚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史组主编的《太湖地区农史论文集》,前不久编就已付排印,预计今年十月出书。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工副业和商品经济均较发达的地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卢良恕关于“研究探讨这个地区农业发展的进程及其经验和问题”,“使全国其他地区都可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的指示,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腹地,坐拥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五分之二的太湖岸线,是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资源优势显著。吴中区充分发挥太湖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聚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已形成“中部高效农业示范区、西部林果茶生态种植区、东部水八仙传统农业发展区”布局。  相似文献   

15.
宜兴、长兴,是太湖西部江苏、浙江毗连的二个县分。太湖地区自唐朝起,就成为我国富甲全国的经济发达之区;明清时,随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农村农业的商品生产,也迅速地发展了起来。但是,在以往发表的有关太湖地区的论著中,往往把太湖各地作为一个划一的整体甚至和江南、东南等更大范围作用水平的探讨,因此,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多少有一定的存在。太湖地区商品性农业,首先也主要由丝、棉的生产、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宜兴、长兴偏于太湖西部,半是平原半为山,所以其商品性农业较太湖东部地区起步略迟,是清朝前期才突出发展起来的。本文所以选定宜兴、长兴二县商品性农业来论述,不但在于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商品性农业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还着意指出,宜兴、长兴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上,正好介于太湖经济最发达地区和邻近宁镇、皖南地区之间。因此,从江南或江东的范围来看,宜兴、长兴居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更具发展的代表性。本文比较全面地搜集了本题史料,并且根据史料又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春天的太湖水暖鸭知,沿岸的细柳新绿盎然。依托23公里湖岸线和3300余亩环太湖生态保护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塑造了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同时也拓宽了临湖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前景。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就位于美丽的临湖镇。蓝图画就耕耘已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作品里的这两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人们对土地深深地热爱。当年轻精干、双眼炯炯  相似文献   

18.
在以工业化、城市化发达为特征的苏南地区,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农业必须承担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和持久的责任.对此,江苏省宜兴市在太湖西岸规划建设了江苏省无锡太湖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经过几年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荆邑",地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临太湖,与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人口107.6万人,境内"三山两水五分田",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是苏南地区的农业大市。6月中旬,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宜兴举行。听说当地蟹农即  相似文献   

20.
陈少华 《中国农史》1998,17(4):97-100
本文通过对太湖地区农书传承的研究,表明太湖地区的农书传承为《齐民要术》的传世、区种法的总结和蚕桑业的推广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太湖地区的农业发展;同时太湖地区较为先进的农业发展,也为此地人士总结农作经验,撰写各类农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