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现状、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呈现高发、多发态势,成为当前金融犯罪中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信用卡诈骗犯罪不仅严重侵犯了银行信用卡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还是产生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诱因。本文对2010年度上海法院审结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信用卡诈骗犯罪高发、多发的原因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为惩治信用卡诈骗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呈现高发态势,严重危害民众财产安全,为此国家采取了严打高压的多重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正式施行也让电信诈骗的打击治理达到更新的法治高度。在传统第三方欺诈风险中,发起交易或操作的是伪冒者,银行可以根据伪冒者和客户行为特征的差异有效甄别风险,但是在快速变化、产业化的电信诈骗生态下,主要风险形态是客户被伪冒分子诱骗、胁迫,进而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如果得不到及时保护,  相似文献   

3.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制定了严格而具体的措施打击电信诈骗,堪称重磅文件。作为资金流转通道,银行自然成为了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的重要角色,《通告》颁布后,云南省金融机构连出重拳,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通信,金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在我国快速蔓延.数以亿计的民众曾接收过诈骗信息.数以百万人上当受骗,涉案资金达数十亿之巨.在不少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数量甚至已超越盗窃案件成为珊事犯罪中发案率最高的种类.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深入分析,介绍了工商银行在协防电信诈骗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就全社会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最突出的金融犯罪类型之一,严重威胁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本文结合大庆市地方法院近两年审理的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例特点,分别从持卡人、发卡银行和管理者角度分析信用卡诈骗犯罪高发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飞速发展,信用卡风险日益突出,诈骗犯罪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成为当前金融犯罪中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信用卡诈骗犯罪不仅严重影响社会金融管理秩序,而且常常同其他犯罪相连.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法注重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对商业银行健全反电信网络诈骗内控制度,强化银行账户、外部欺诈、反洗钱等事项的合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的背景与内容(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相关背景电信网络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的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当前我国电信网络犯罪形势严峻,在刑事案件犯罪当中占据很大比重,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仅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44.1万余起,  相似文献   

8.
科技通讯     
<正>广东银结通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转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6月,广东银结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银结通”)组织开展了2022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渐显高发、多发态势,涉案账户压降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嘉峪关市64个电信诈骗涉案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风险特征及变化,结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新趋势、新手法,着力探究涉案账户压降和账户风险防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遏制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旨在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针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电信诈骗犯罪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全链条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健全了责任制度。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施行将对银行收单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银行有必要加强研判,剖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岁末年初是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期,尤其是电话、网络、短信等电信诈骗,更是值得警惕。据了解,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作为反信息诈骗先锋单位,除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之外,还坚持把"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落到实处:一方面,注重对广大市民的反诈骗知识宣传,2018年累计发放相关宣传册、页1万余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规定要求,深入推进“两卡”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同比上升5%。个人银行卡仍是电诈团伙实施犯罪资金转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高发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新趋势、涉案银行账户新特点入手,深入剖析银行机构在账户管控方面的难点、痛点,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源头上堵截涉诈资金转移渠道,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4.
“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省来省去最后被你全部骗去……”一首防范电信诈骗的“公安版”网络歌曲《伤不起》通过咆哮体汤姆猫在微博上火爆流传,被网友称为防骗“神曲”。如今电信诈骗也在如影随形地向社保领域侵袭:领取社保补贴、生育补贴的短信,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破坏社会诚信体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诈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支付领域电信网络诈骗源头治理视角,通过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新趋势和涉案账户风险特征的分析,探寻当前银行结算账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提升可疑交易监测精准度、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存量账户风险排查、提高柜面业务管理能力、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宣传精准度和效果等对策建议,以期从源头上堵截涉诈资金转移渠道,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农行全面安排部署从源头上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强化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加强客户信息保护,切实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为客户资金安全筑牢"防火墙"。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为确保工作实效,该行研究制定《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表,明确职责、制定任务、提出措施。在各级行层面均成立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设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的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特事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是网络技术和传统诈骗手段相结合的新型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之传统的诈骗犯罪更大,对其采用传统的末端司法管控的治理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本文从被害预防角度引入新的管控理念,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资金流通的关键结点入手,通过对涉案账户的资金流通进行深层次研究,分析企业银行账户开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形势严峻,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信用卡是此类犯罪的重要生存土壤。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就将信用卡诈骗行为定义为独立犯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相关规定被纳入196条。依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段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增加为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