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客户信用评级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一环是商业银行进行授信、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基础。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完善也成为了当前银行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从四个方面对评级指标进行选取。同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并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客户信用等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模型的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文章的评级模型并不同于国外研究论述的数学模型,其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信息获取也较为方便,更加适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和使用,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内外部评级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接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中占绝对优势,而来自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类因素不断诱发着诸多形态的银行信贷资金风险,而作为当前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手段之一的内部评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外部评级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助力。文章通过对我国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内涵、种类及内外部评级优势比较的分析,简述外部评级在信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并提出建立“内外结合”的信用评级体系,有效防范银行信用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体系的国际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耀明  王鹏 《当代财经》2003,(12):45-47,56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它为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识别及贷款管理的创新与完善提供了依据。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实施IRB法的条件,但认真借鉴新巴塞尔协议、积极准备向IRB法过渡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实施IRB法,才能以新的风险监管理念和先进的风险监管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与管理水平.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为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加快建设IRB法的信息数据库、促进国内外银行在IRB领域的技术交流以降低国内评级体系的开发成本、建立并长期拥有一支风险评级的专业化队伍等方面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4.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临议倡导的银行内部风险监管方法,文章阐释了内部评级法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框架.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施内部评级法进行了设计。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业应积极准备全面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条件,根据目前情况,应当分两步走,首先实施初级内部评级法,创造条件,逐步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在衡量单项风险头寸和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方面日益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介绍现在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阐明评级的使用,不同评级体系的设计和评级体系效率之间的关系,以资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借鉴。  相似文献   

6.
建设银行要求除“速贷通”和“低风险业务”外的对公所有客户都必须进行客户评级。评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翻上调评级问题以及季末突击评级问题。应该通过建立经营条线和风险条线客户评级责任人制度、建立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AB角制度、建立客户评级到期提示制度、建立客户评级提前申报制度、建立客户评级失效与相关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等措施来完善“客户评级覆盖率”评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先后成立了各自的中小企业信贷中心(或中小企业金融部)。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这些中小企业信贷中心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分析了完善银行中小企业贷前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国际较为流行的话题: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这个主题入手,特别是美国权威评级机构在经历次贷危机之后,这种一言堂的局面开始遭到质疑。我国随着国家实力增强,经济、金融环境越来越得到改善和认可,经济地位日益增强,我国应该研究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文章首先对信用评级和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的定义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依据骆驼评级模型(简称CAMEL模型)的研究模型为基础,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5A商业银行评级理论,包括对资产的控制能力(Ability of Asset)、对风险的确保度(Assurance of risks)、全程陪同(Accompany)、 SWOT分析(Analysis of SWOT)以及附加项(Addition)。其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大家对于商业银行评级的意识、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猛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32-133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在保证银行稳健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银行业的特殊地位,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现状,并相应做出改进,对稳定银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发展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芹 《财经研究》2002,28(3):51-56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作用、基本要素及春应用和发展,对如何完善与发展我国银行内部信用评估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还本金和利息而形成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面临的风险,长期以来,它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中的真实票据理论强调以真实商业票据为抵押发放贷款,即是控制信用风险的最早方法。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手段也逐渐完善。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国际商业银行已经验证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评级体系的定义是指各种方法,过程、控制技术及数据收集、支持评估信用风险的IT系统、内部风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郭瑞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97+142-97,142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具有"非独立性"。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有效需求不足、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重视、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和借款企业对高信用等级的偏好影响了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降低了信用评级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信用关系日渐复杂,信用风险日益加大,为我国的资信评估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本拟从一个完善的资信评级制度应具备的条件出发,分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现状和问题,寻找建立我国资信评级制度模式的道路,并为培育我国的资信评级市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象  余思勤  卞玥杰 《经济师》2007,(12):103-105
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加剧,各国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国际金融界对信用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强。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管理技术正日臻完善,许多定量技术、支持工具和软件已付诸商业应用。由于我国评级机构和金融市场尚处转轨和新兴发展阶段,资信评级技术较为落后。文章在介绍国际比较成熟的评级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信评级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尽快提高我国的资信评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当前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贷款向大客户聚集和部分非中心城市行信贷业务发展滞后的两种倾向。这两种发展倾向如进一步加深可能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和渠道建设,进而对银行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结合实际工作体会,简要分析了商业银行现行内部评级体系对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倾向所产生到影响。最后从支持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就改进内部评级体系提出了加重管理者的经验判断、细化内部评级系统设计、对特定信贷事项评级等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视.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评级机构体系,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影响,而当前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国金融主权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实现对内不受任何利益组织所控制,对外不为任何国际势力所左右.  相似文献   

17.
夏倩 《经济视角》2012,(6):62-63,61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视。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评级机构体系,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影响,而当前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国金融主权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实现对内不受任何利益组织所控制,对外不为任何国际势力所左右。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新协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内部评级法(IRB)。我国商业银行有否建立IRB体系的必要性,如果需要建立须克服哪些障碍,采取哪些实施策略,应成为金融界与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上都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必须完善客户信用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尽快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评级机构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给贸易往来、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因此得到市场和监管机构的一致好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信用评级机构为世界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因国内证券业市场的发展孕育而生,并通过多年的发展,信用评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