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宅基地制度一直是围绕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受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农民拥有的宅基地无法进行合法流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和流转的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农村非农化发展和城乡统筹的需要,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近年来农村宅基地规范和流转问题十分突出: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宅基地流转无法可依;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宅基地闲置与浪费并存;缺乏健全的收益分配机制,无法保障各方利益:缺乏规范的市场体系,宅基地流转效率低下。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产权安排入手,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产权开放、产权限制、产权有限开放三个阶段。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范式来检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结构和历史变迁,可发现:宏观制度变量、中观政治变量和微观个体变量共同促成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共时性结构变迁;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路径依赖与由"关键节点"和"历史否决点"之间交互博弈形成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断裂生成共同构成了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历时性历史变迁。当前在农村宅基地制度产权有限开放阶段,需从完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产权框架和加强闲置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两个方面着手,把握其制度的"关键节点",克服其制度路径依赖,以更好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显得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虽然这一制度在过去很长时期内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农村多数地方还是适用的,但是它的欠缺和弊端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宅基地流转问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农民认知的欠缺、法律制度的缺陷以及流转程序的不规范等原因,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坚持民生共享理念,以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完善并严格遵守"一户一宅"制度、建立有序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宅基地纠纷法律解决机制、巩固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来保护农民权益,能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因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合理配置、减少浪费尤为急迫。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有限流转的做法已造成耕地被大量侵占、土地闲置浪费严重、集体及其成员利益受损等弊端。目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和许多地方创设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正逐步挣脱法律窠臼的束缚。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情景,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放宽宅基地流转方式,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有期使用制度及强化产权管理、严格宅基地取得和特殊情况下的收回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物尽其用"等,应是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有效应对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紧缺与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的问题并存,“空心村”现象突出。文章在系统阐释资本下乡盘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资本下乡盘活农村宅基地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据此,提出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用途监管机制、市场准入审查机制等,推动资本下乡盘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土地市场、土地法律体系二元格局的情形下,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许多方面与市场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极不相适应。该文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主要表现在物权效用未得到充分实现。以及政府监管严重滞后。应当从赋予农村宅基地以完整的物权和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两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宅基地抵押贷款制度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针对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宅基地产权登记制度、建立宅基地估价体系、完善宅基地抵押制度以及建立宅基地抵押风险缓释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显得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它的欠缺和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是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不相适应。农民向村集体申请宅基地可以无偿取得.由此造成宅基地供应上的“大锅饭”,致使宅基地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不少地方今后也将无地可供。二是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农民现行生产生活方式已不相适应。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宁夏平罗县是我国农村宅基地改革的试点地区,在宅基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村集体成员身份界定难、"一户一宅"政策落实难、宅基地合法转让交易及自愿有偿退出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规范审批管理和交易行为,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促进宅基地改革推进。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主要包括宅基地权属纠纷、宅基地取得纠纷、宅基地流转纠纷、宅基地继承纠纷、宅基地使用纠纷、宅基地征收(拆迁)补偿纠纷、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纠纷、农村特殊主体的宅基地权益保护纠纷等八种类型,并各有其不同的纠纷表现形式。对于各类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应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原则上,通过合法途径加以解决。各类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分别有其相应的纠纷解决途径。从立法上彻底理顺各种法律之间关于宅基地使用权规定的相互矛盾之处,是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文龙 《特区经济》2008,(12):287-289
宝安区完成城市化转制后,由于基层基础建设和城市管理模式的滞后,基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始终不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为此,宝安区委区政府以开展现代物业管理推广工作为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社区自办或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等形式,大力推进物业管理进小区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城市理念,带来了基层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的变化,丰富了基层的公共服务渠道和内涵,促进了宝安区的深度城市化发展。本文尝试着探讨宝安区在开展物业管理进小区工作中的一些特色做法,为推进城市化工作和加强基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提升人的城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核心,使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中人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城镇能力"这一概念,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得出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城市规划开发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应该由传统的用地定性模式转换为一种能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城市灰色用地理念。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现行经典的几种土地开发模式和运行策略对比研究,最终指出城市灰色用地土地开发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借助2002年到2011年全国省际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扩张的新型城镇化诱因。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过程具备市场化内生的自我生财机制;当前导致地方土地财政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追求就业拉动而采取的税收竞争行为。(2)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短期内具有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性质,但中长期具备快速提振城镇化质量的“回流效应”。(3)东部地区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急需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财政代偿机制,而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风险可控可继续实施土地出让金提取反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宅基地管理混乱、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户权益受到损害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从农村宅基地问题出发,发现宅基地征收中的得失与利弊,通过对农户宅基地意愿价格的评估,为宅基地征收补偿标准提供参考,提高农户收益,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高校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纷纷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以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水平专门人才.然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现状与我国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结合当前重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分析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娇  陈蓉 《改革与战略》2014,(12):122-124
湖北省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城镇体系和功能不健全、城市建设方式粗放等突出问题,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对农耕文化深厚、土地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等现实约束,湖北应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湖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解决我国新阶段“三农”问题的政策思路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解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城乡税制;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对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导致农村日益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推出了“三关工程”,以三类群体——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作用对象,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三关工程”不仅仅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更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乡镇治理的制度基础、城乡关系、政府职能范围等方面的变迁。从未来看,只有从综合配套的制度安排着手,理顺事权和财权关系,走向多中心治理,引入民主秩序,才能实现“三关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的良好治理,并最终推动城乡综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