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庭湖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董明辉 《经济地理》2004,24(3):347-350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官田湖区内实行“渔牧结合,种养结合,治湖与治虫、治穷结合,鱼、草、牧、果、沼协调发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对湖区水陆相洲滩低地开发治理模式的作法及经验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为类似湖区的生态建设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顺林 《时代经贸》2011,(4):150-151
目前,全方位的旅游开发工作已经在升钟湖风景区展开。本文对文化旅游开发在湖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景区文化资源的罗列,提出了湖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泸沽湖是云南重要风景旅游景点之一,其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现象,已影响到湖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恢复湖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从分析湖区生态经济矛盾着手,提出了根治小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判定条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淡水湖泊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所处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地位突出.水资源是湖泊资源的核心,是湖泊生态系统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水质和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研究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高原湖泊湖区的发展,应在水环境容量的范围内,通过建立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和管理制度,运用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手段,促进外部效应内部化,调整湖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积极引导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细英 《经济地理》2007,27(4):625-628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就环保疏浚工程的相关特点,本文从设备选型、施工控制、污染底泥处置、抛泥区选择等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湖区航道维护性疏浚中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借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不同的县域经济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战略。湖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大,境内山区县与平原湖区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一、山区县域经济和平原湖区县域经济的比较1、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种植业居主导地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都是比较高的。就平原湖区与山区县市的产业结构特点来说,既有相同点也有异化点。平原湖区虽然交通便利,信息灵便,但是与山区县市相比,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几乎一样,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都没有实现域内资…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区PRED开放系统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的特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和血吸虫病的干扰,社会因素包括人口膨胀、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并存。从系统要素的观点,得出鄱阳湖区PRED系统的实质是人地水关系。鄱阳湖区的发展是整治与开发的统一,具体来说,应该突出重点地进行湖区土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调整湖区产业结构,以小城镇建设为楔机,协调湖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区自然条件优越,湿地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将有利于南四湖这一国内重要湿地的保护及促进湖区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初步研究了南四湖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功能分区及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1.
轰鸣的推土机、光秃秃的山体、流失的红土,伴随着豪华别墅和高尔夫球场,这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也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抚仙湖。记者近日探访抚仙湖,发现湖区红线已被房地产开发商撕开,水土流失严重,这一高原生态系统正在遭到破坏。(《中国青年报》4月16日)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算法获取环境指标,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数字模型和灰色多元回归模型,以洞庭湖为例,对环境质量背景进行了重构和预测,结果表明:7年间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滑,城市郊区和湿地尤为明显。大气可降雨量降低,植被覆盖度减少,地表温度升高,土地利用强度增加为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强度和降雨条件与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强相关性;未来短期内湖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退化趋势,预测2021年环境质量相比2007年将退化18.5%;环境变化并不完全是单一要素驱动或多要素叠加干扰,还存在环境因子的集聚作用,包括正向集聚—提升环境质量和负向集聚—降低环境质量,重视正向聚集(促进降雨、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利用强度等)带来的环境效应将有利于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嘉兴市被正式批复为浙江省首个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以浙江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平台,以南湖区科技城作为研发孵化副平台,嘉兴将瞄准光伏产业高端产业链,引领光伏产业高端化发展,开展屋项光伏发电创新示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方位的旅游开发工作已经在升钟湖风景区展开.本文对文化旅游开发在湖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景区文化资源的罗列,提出了湖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五大湖环境保护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五大湖环境保护介绍普宏江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从东到西1200公里,这辽阔的内陆淡水湖提供了丰富的淡水和渔业资源、便利的水运交通、能源和娱乐场所。湖和湖区资源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洞庭湖区1996—2016年21个县(市、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综合采用SE-SBM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对湖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县(市、区)际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洞庭湖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农药、农膜和化肥投入过量是影响洞庭湖区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同时碳排放、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过量排放也是造成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且各县(市、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泰尔指数三个指标显示,总体上湖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县际差异及差异变化程度相对不大;σ敛散性检验结果显示,湖区各县(市、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差距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大环境威胁,低碳经济也逐渐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与工业节能减排的高投入、高成本相比,林业减排具有成本低、持续性强等优势。因此,在我国工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当前阶段,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其对低碳经济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地区为例,通过回顾湖区生态林业建设历程,对湖区生态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指出湖区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发展平原地区生态林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生态经济的观点分析洱海湖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创湖区发展模式是依托湖荡河海等资源优势及生态环境为支撑布局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湘家荡区域作为嘉兴市科创湖区发展模式的先行先试地区,始终锚定"科创区+风景区"发展定位,加快创新能力建设.目前既有建设成效也有短板.发展路径要着眼建一流创新平台、聚一流创新人才、育一流创新产业、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一流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