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们出现的“用工荒”问题,实际上是对外来人口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因为中国13亿多人口,就业压力是很大的,为何还会出现“用工荒”?既有结构性的问题,也有体制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在“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上,有了一些好的典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纵览国内外发展城市化道路,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笔通过调研,提出了中国应走“以大(中)带小,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如今,中国的经济大蛋糕越做越大,GDP总量有超过日本的趋势。日本有一点与中国很不同,就是在每个大都市里面都看不见“农民工馓特的身影。笔者经常听到日本人说:“在日本,没有城乡差别”。日本化解“农民工”问题的经验对中国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几年,中国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农村问题是中国当前最需要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而加入WTO对中国农民收入增加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能够达成禁止将粮食作为武器的协议,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将会大量地增加,而其他土地比较稀缺的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也会大量地增加。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对具有13亿人口的我国而言,就业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更大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取决于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中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人属于“农民”的范畴,农民的就业状态从根本上决  相似文献   

6.
四十六年前,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当我国还是四亿多人口的时候,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已经对中国的粮食问题扑常失望。他说:“中国人口在18、19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暗,因此土地受到了不堪负重的压力,人民吃饭的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能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使中国有足够的东西吃。”美国女作家罗比·尤恩森也在她的《宋氏三姐妹》一书中写道:“中国具有世界上代代相传的最古老的文明.也不得不承认,它有着最长久的苦难史。大多数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翻身全靠毛泽东致富全靠邓小平李云河“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包产到户的实践,对八亿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要研究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大成功究竟在哪里。在感情上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一般人都会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外国投资者”一词早已耳熟能详。“外国投资者”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同时也受到一些限制,这一点也是众所周知。可是到底什么是“外国投资者”,中国的法律法规却有不同的规定,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图丫 《中国改革》2004,(3):52-55
如果没有强大重工业作为脊梁的话,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世界工厂”地位将永远无法真正确立。所以,振兴东北,重建中国重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东北亚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比较独特的,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日本、韩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合起来在全球来说几乎是可以跟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相抗衡。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对象是农民,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主体也是农民。因此,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需要一个更好的载体来发挥作用,而作为群众自然集散的乡场,就具有做好党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优势。时下,一种以乡场为载体的“乡场文化”应运而生,它正以其独特的社会效应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部分县市已在探索“乡场文化”的系统建设,并纳入规划,将之作为“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文化产业来抓。“乡场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在当前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有其独特的现实性:首先,“乡场…  相似文献   

12.
张毅 《中国改革》2005,(3):59-59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1月底,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引人注目的是,本届论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是该论坛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单独关注中国。不过,从会议议题“把握中国经济的关键点”上,我们多多少少还是把握住了世界关注之所在: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为我所用。至此,近两年来西方国家有关中国问题的鼓噪声,在这里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注脚:“中国问题”真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13.
陶文昭 《南方农村》2011,27(4):15-15
近年来,“中国特色”用得很多很广,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澄清一些问题。“中国特色”作为修饰词,实际上有三种相似但也有差别的用法: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中国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尤其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相比不同.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之内的差别和比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词的重心是社会主义.比较的对象是其他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就是比较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而言的,强调的是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别和比较。i是“中国特色的”,作为修饰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和政府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文化建设将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农村也不例外。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助推器”“导航灯”“粘合剂”的作用将决定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改革综合试验区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总结对其他地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分析了成都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国建 《南方农村》2011,27(6):50-5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形成的又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力地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识赖大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农民形象”,一是“形似”:一副削瘦的身板,黛黑的面庞,两眼炯炯有神,身板儿非常硬朗;二是“神似”,平时话语不多,对大多事总是少说多干或先干再说,做人做事刚毅沉稳,平日里也像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爱抽点“黄烟”。  相似文献   

17.
广西武鸣农村男孩卓君成为2011年“中国达人”,广西很多人奔走相告。这是一个温情、催泪的励志故事,也是众望所归的结果。回首卓君一路走来的历程,可以看到,他前行的每一步,似乎冥冥中都有“命运”的“召唤”。  相似文献   

18.
作一个比喻,本刊一个栏目板块好象一“桌”“菜”。“宏现经济”这“桌”的“菜谱”有“宏观形势”,“经济透视”、“产业经济”、“长江论坛”、“区县经济”、“比较借鉴”等诸多栏目,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观点和资料的新、实。从2000年第1期开始,“宏观经济”这“桌”“菜”由一人专“炒”,期望能形成一些风格。望诸位“食客”能多多帮助,在“品尝”后能给予一些批评与建议,同时也望大家能多提供一些质量高、字数短的“原材料”,以使“菜”能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9.
扩大有效信贷投入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有效信贷投入既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影响金融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作者关注“热点”,对保证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关系问题、实施有效信贷投入切入点问题、国有“大银行”与支持小企业问题、信贷政策与信贷策略的“磨合”问题、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的“双轮驱动”问题等进行了颇有理论深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粮食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成为了一个食物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规研究员所作出的论断,该问题也引起了各国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