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想要中国老百姓消费太难,扩大投资是次优选择”,“不要妖魔化投资”。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尤其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措施,让老百姓乐意消费;改善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让老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的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3.
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把政府投资和产品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国内消费需求一直乏力,其背后是中国的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靠的是低劳动力成本发展,不仅大多数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本积累,老百姓的工资涨幅也非常有限,没有从企业挣到钱,自然消费也比较乏力。  相似文献   

4.
程欣乔 《新财经》2000,(1):16-18
今年夏天,“伟哥”的到来使得“性”这个字得以脱去厚厚的伪装,变得不那么隐晦,甚至一种投资心态也开始在中国老百姓心中萌生,这就是性投资,即科学地投资于自己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5.
激活消费有人在去年就曾预言:"从1999年二季度起,市场应达到中热,否则这一年的忙活就不叫投资,而叫打水漂。"而今年的市场情形却着实让人着急。贷款买车、买房、买家电、做装修,信贷消费政策一个接着一个,但老百姓的冷静和观望却让商家、银行和政府管理层沉不住气。老百姓的冷静也容易理解。有媒体报道说,银行80%的存款属于20%的个人。至于拥有80%存款的20%部分,或许车子、房子也有了,更遑论其他耐用消费品了;而人数占80%的那大多数,更多地或者还得考虑将来的生计。学者汪丁丁解释道:"老百姓或许把储蓄当成了保险。"百姓们…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给老百姓提高工资总要首先考虑生产力的发展,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先生产后生活,先投资后消费,这种观念早就陈旧了.站在资本家和生产者的立场,这种观念是维持不下去的,也是造成中国高投资低消费,国富民穷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扩大内需是近几年我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扩大内需,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我们知道,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投资需求看,这几年我们主要是发国债搞建设,虽然建设国债是由财政向银行发的,但银行能够买国债,最终动用的是老百姓的储蓄。从经济学一般意义上讲,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消费上不去,投资是不能长久的。内需说到底,就是人们的购买力。为了促进我国的居民消费,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增加他们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闵蕾 《沪港经济》2007,(5):20-21
最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问我——“房价会降吗?…‘该不该买房?”理由多种多样:有为孩子读书的,有为父母置业的,有自己结婚要用的,有消费升级的……他们的态度都出奇地一致:房子要买,但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也难怪,沉寂几年的股市在去年终于全线飘红,至今牛市势头不减。腰包充实以后,不仅让老百姓对投资回报的理财途径充满期待,更让他们掏钱消费的心也热了起来。买房是国人传统的需求和爱好,从2005年启动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至今也已延续了不短时日,不少人早已动心,眼下吃不准的只是房价升降。  相似文献   

9.
赵伟 《浙江经济》2009,(10):28-31
是致力于挖掘消费潜力,将老百姓不多的储蓄或预期收入先挖掘出来花掉,借以营造短期繁荣?还是致力于增加大众收入,因而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消费能力?这一点值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西部(上)》2002,(6):11-13
政府天天喊: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老百姓存那么多钱就是不消费,到底要干吗?商家也天天喊: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少!消费者还是不买账,到底怎样才满意?那么,老百姓的钱都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必须往哪儿花?想要往哪儿投?说真的,谁都知道点,但谁都说不那么准确和全面,更无法代表大多数,只有比较科学、老老实实的调查研究,才能相对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下面的调查,是由本刊和西安三维市场调研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关于普通市民消费观念和投资倾向的独家信息——  相似文献   

11.
攻关信息     
国家发展计划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提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对策最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就实现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提出如下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信心。当前不是缺少资金,而是老百姓有钱不消费,投资者有钱不投资,银行有钱不敢贷款,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安居是民生之首。2009年4月21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宜居重庆建设动员会上强调:建设宜居重庆,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既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又有吸引人才、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意义,一定要精心规划,为全市百姓造福。  相似文献   

13.
股价与房价越来越成为我国老百姓乃至政府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但很多人不知道股价与房价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股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不仅对老百姓的投资有所帮助,而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投资需求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不仅如此,在消费需求没有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只能反映出行政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从根本上来说,投资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长,投资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增长。如在消费没有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还会增加无效供给,使消费不足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而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地由投资主导,消费和投资失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谢鉴泉近日撰文认为,从长远来看,有效地扩大内需,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困此,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正确处理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在不断扩 大生活消费的同时,有重点地鼓励生产投资消费。就我国现状而言,在生产投资领域,政府的财政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民间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所占比重仍然不大。在生产投资领域,还有一块广阔的空间。同时,我国社会和民间已经积累了巨额资金可供投资,只要把这些资金供给与投资需求“对接”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消费效应。我们应该加强投资立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娜  赵翠平 《科技和产业》2008,8(4):80-82,65
投资与消费是两种不同的需求,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使用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状况不断加剧。这种不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痼疾”。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现状,试图找出解决我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金融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开发企业应该积极扩宽新的渠道,尤其是利用老百姓的资金,既可以解决开发企业的资金困顿,也可为老百姓拓宽投资渠道。因此,应该开发新的品种和渠道让老百姓投资房地产业,其中基金和信托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9.
"面对金融危机,陕西迅速反应,在重点项目的投资在全国处于前列,但陕西不应该只注重投资,还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好就业问题,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战略.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打破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经济学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20.
这20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鼓励老百姓信贷消费,同时依赖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低价消费品来降低生活成本。而中国,在将近30年招商引资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吸引外资和国外的产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我们在生产,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无节制地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