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从历史上看,腐败“无代无之”,世界各国似乎都无法免除腐败现象的困扰。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腐败更呈阶段性多发、高发态势,腐败的惩治和预防因而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反腐败的重点在于遏制腐败的发生,而明晰产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是遏制腐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权力代理人腐败的经济学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将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纳入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的研究。从经济人角度分析政府官员腐败的根本原因,选择实施腐败前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和收益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腐败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对腐败预期成本和腐败预期收益两方面分析比较后所做出的主动性行为选择。进而得出预防控制腐败行为的根本方法,一是增加政府官员实施腐败行为的私人成本,二是降低其腐败所可能获得的私人收益。  相似文献   

3.
《商》2015,(49)
公共权力腐败是各国政府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为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我国政府也不断加大公共权力的查处及惩罚力度。文章分析了公共权力腐败的行为,并在经济学角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权力腐败出现的原因,同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治理公共权力腐败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造假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美云 《商业研究》2003,(23):30-33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造假泛滥,虚假上市、虚假财务、虚假重组、虚假信息比比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寻租行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监督不力。因此要根治这一弊病,必须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及完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谈企业会计行为博弈分析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博弈论和信息理论的方法分析企业的会计行为,分析认为只有在信息对称状态下,企业才有强烈动机提供既高度可靠又高度相关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制度修正,而且这才是将不对称信息转为对称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享用的食品越来越丰富齐全,按理说,现代人可以从中享受到更多的“口福”,事实却不尽然。如果要问当下老百姓的闹心事是什么,“不放心食品”没准会成为首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时下食品的安全“锁链”正受到严重的挑衅和破坏,“民以食为大”正逐渐演变成“民以食为忧”;各种有毒、“黑心”食品已侵入食品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覆盖了流行的主副食品的主要品种。南京冠生园的旧馅月饼事件、吉林毒豆奶事件、河南的毒大米事件,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普遍持怀疑态度,这制约着我国消费的增长。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消费者的商品质量预期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来实现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而监督体系重点应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改善消费者的信息劣势,从而提高消费者判别优劣商品的能力。二是提高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加强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变革也不断提速,在新形势下,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共权力腐败有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从监督机制、法律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引导等方面完善公共权力腐败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贫穷以及不平等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及环境差异是客观存在,因此贫穷及不平等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本文考察政府行为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根据两层委托代理模型,从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分析了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问及地区内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结论显示,当前中国的税收体系、增长目标与发展模式间接促成了地区间及地区内贫富差距的形成,而要发挥好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在消除贫富差距中的作用,就要充分披露个体及地方政府的信息,增加欺骗和寻租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刘春梅 《中国市场》2009,(18):93-9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腐败,为腐败给出了一个经济学定义。文章从权力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腐败,从官员腐败的成本角度来分析官员为何选择腐败。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给腐败的治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经济现象,由于腐败行为几乎完全符合寻租活动的特点,因此运用寻租理论分析腐败行为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市场准入及准出制度、政府的创租行为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都为寻租提供了土壤,为腐败提供了条件.文章指出,取消经济特权和经济垄断、建立反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明晰产权结构以及确保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自由贸易是解决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5)
近些年旅游景区的宰客、欺诈现象层出不穷,其实质为景区的市场失灵,具体表现为景区商品价格扭曲。本文在对企业价格理论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商品市场的垄断性和信息不完全两个角度分析了景区企业的价格行为不规范的原因,进而为政府部门规范旅游业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情况,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因素,理论上是不对称信息造成了交易中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组织内部则产生代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银行在体制上,贷款在契约特性上及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信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同时信用制度不完善,导致契约的不完全性在我国尤为突出,大大降低了信用市场的运作效率。因此,完善我国信用体系。一方面要以明晰产权制度为前提,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与征信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刚  梁琦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82(12):37-41,70
银行和借款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很大程度上要受益于银行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文章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抉择模型分析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与合作动力机制,得出在目前信贷市场结构下,各银行对信用信息共享程度的期望值不同,而公共机关强制的信息共享可能对银行的行为产生游离或参与两种截然不同的效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银行加深信息共享。同时通过公共征信系统和商业征信的共同辅助,形成相对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食品质量安全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关系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大量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这一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扩大,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分析,从其现状、特点、影响、发生机理到相关理论,初步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在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缪家炜 《商业科技》2014,(19):41-43
伴随着近几年食品问题的频发,食品安全这个原本作为企业道德底线的原则,突然之间变得不再可靠,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了百姓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当我们提到这个食品安全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原本都不会接触到的化学名词,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等。在这每一个名词背后,都有着血与泪的故事,有很多人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伤害,甚至有一部分人为此失去生命,还有不少人至今仍然在忍受着那些商品带给他们的痛苦。这些生僻的名词被所全民熟悉的背后,与其说是对食品安全的敲响的一次警钟,不如说是对企业道德的一次拷问。所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这些问题,并且从商家,消费者与监管者三方的选择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最终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永军  焦红梅 《中国市场》2014,(13):51-52,79
医生的执业行为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进而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绩效水平。鼓励医生走出公立医院,建立自身声誉将能够有效地促进解决我国医疗领域患者看病困境。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分析声誉机制对医生执业行为的作用条件,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医生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近几年食品问题的频发,食品安全这个原本作为企业道德底线的原则,突然之间变得不再可靠,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了百姓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当我们提到这个食品安全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原本都不会接触到的化学名词,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等。在这每一个名词背后,都有着血与泪的故事,有很多人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伤害,甚至有一部分人为此失去生命,还有不少人至今仍然在忍受着那些商品带给他们的痛苦。这些生僻的名词被所全民熟悉的背后,与其说是对食品安全的敲响的一次警钟,不如说是对企业道德的一次拷问。所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这些问题,并且从商家,消费者与监管者三方的选择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最终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