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城市群2003—2014年服务业各部门相关数据进行区位熵指数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分析服务业集聚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京津冀地区服务业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差异化集聚,并且服务业集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长期内不显著;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表明该地区的增长仍处于新旧增长模式转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省份之一,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结构失衡,亟待转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山西省经济结构优化、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山西省实施与京津冀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省内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京津冀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是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发展要素。基于契约理论和博弈理论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作方式包括组织建设、基金项目、举办会议、竞合发展等;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作必须建立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合作协议、完善市场与政府激励机制、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10%的从业人员抽样数据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10余年来职能分工演进的主要特征,并就产业网络的互补性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演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在产业网络分工上,京津冀表现为典型的双中心格局,北京为服务业职能,天津则主要承担资本和技术型制造业的职能,这种分工的格局不断发展强化了京津冀的中心—外围发展格局,2000年以来,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职能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潜在的城市经济互补性有所提高,其中制造业整体表现为同构性演化,而城市间的服务业横向联系在加强。  相似文献   

6.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找出北京未来必将成为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优势及现实差距,以及北京建成世界城市的两大难点,即行政区划壁垒和发展腹地不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应规划建立"立足京津冀,携手陕晋蒙,辐射鲁豫辽"的大北京经济圈的战略构想,逐步实现以总部经济和北京优势资源和产业为龙头的星形辐射和网格化覆盖相叠加的产业布局,同时,提出"科学规划、人大立法、跨行政任期执行"是大北京经济圈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与服务业区域融合:对京津冀地区的一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域融合可以分为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集群式发展两个阶段。笔者基于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认为区域融合机制的创新可以借助服务增强战略、知识区与产业区互动以及产业集群政策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巍  ;宋英杰 《企业导报》2014,(9):111-112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尚未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产业关联比较弱,产业结构融合度低;二是政府在引导区域合作方面存在偏差,关系混淆、思路摇摆;缺乏对京津发展战略的跟踪研究;三是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京津冀三省(直辖)市中,尽管河北经济总量最大,但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最低,京津冀梯度差仍在加大。分析其主要原因:区域合作关系复杂,京津冀之间的经济合作掺杂着政治因素,无法像长三角区域那样形成平等的省级单位之间合作;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产业发展的层次不同和发展水平不同,区域功能整合难度大。区域市场化水平较低,立足于行政区划、依靠非市场手段的行政主导型经济痕迹较重。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规划推动、政策拉动、转型带动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产业间的关联性及合作机制。以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关联性,一般呈现产业内部行业之间、高端产业之间、高端工业与服务业之间关联性较强的特征,与长三角相比较,京津冀两市一省的断崖式的产业层次布局是阻碍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原因:基础工业和服务业畸轻畸重,高端产业发展不均衡,基础产业和高端产业间合作机制不完善,以及行政等级制度、行政性分割都是主要障碍。对策是以产业升级为动力,推进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性和合作,形成高端拉动和一体化的互动共进机制,加强京津冀的市场化建设和产权多元化发展,增强北京等核心区域的扩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之外的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在推动我国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京津冀区域又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有所不同,京津冀地区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目的在于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促进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京津冀超地方网络背景下,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投入产出法发现两者联系,从而提出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人才,尤其是高职人才提出了旺盛的需求。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决定了以创业为主要目标的高职人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随着京津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形成和推动高职人才需求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邢台市物流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旨在依托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打通产业边界,以创新驱动实现邢台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商业、信息业、金融业等产业的有机融合,提升物流服务在生产经营领域的渗透性、价值性,推动邢台市传统物流业向综合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确立邢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下,北京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CBD区内国际金融、文化传媒以及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现代化高端商务区.根据现代服务业在北京CBD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产业发展重点、科技创新投入、优惠政策、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低碳交通这五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与全国相比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与区位优势不符,地区发展不平衡;分析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模式及经验,得出主要发展对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发挥区位优势,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调整空间布局,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赫芬达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基于省域尺度的服务业集中度不显著,且就业人数的空间差异程度大于基于增加值的空间差异程度;基于市域尺度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省域背景下相似,但是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度波动更大;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空间格局呈现以北京、天津地区为核心向西向北呈圈状辐射分布,增长集聚水平空间格局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基本耦合。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开发》2016,(14):94-95
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对整个区域乃至北方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无论是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问题考虑,都要求京津冀地区必须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担当起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应充分利用京津两市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金融支持基础雄厚的特点,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向产业链条下游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整个京津冀应该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注重运用现代先进技术与实用技术,改造京津冀地区能源、钢铁、建材、有色冶金、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