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临时工改为"助勤工",企业用工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它"新"在企业招雇短期职工时,不再从"马路游击队"中挑选,也不再与包工头单独签订合同后,由包工头去组织劳务队伍,而是向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人才库、职业介绍中心等专业机构招雇.  相似文献   

2.
国企临时工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所谓的"临时工",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是与固定工、合同工相对应的一种用工形式,一般是指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劳动法》实施后,"临时工"作为一项用工形式已失去继续存在的法律依据,"临时工"作为与"正式工"相对应的名称已经不复存在一用人单位招用的一切劳动者,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他们之间的区  相似文献   

3.
日薪制员工即传统中所谓的“临时工”,是企业按照所给定的酬金每日进行支付的,且与正式员工享受同等待遇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缴纳一切社会统筹基金的临时聘用劳动合同工。日薪制员工大量进入企业,对于改善劳动用工结构、缓解劳动冲突、增强战斗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张毅 《现代企业》2013,(2):18-19
一、企业劳动用工现状以南方某煤矿企业为例,目前该公司各类用工还沿用以往的习惯将用工性质分为固定工、合同制工人、农民工、劳务队用工、家属(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公司8月初职工人数为6662人,按原用工性质分:固定工66人,合同制工人2185人,农合工2098人,劳务队用工1454人,家属工、临时工859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用工都统称为职工,它  相似文献   

5.
8月初,当媒体披露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临时工的生存境遇堪忧的状况后,农发行随即出台了《关于核查临时用工人员有关情况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分行核查临时工情况。一般说来,这应当被认为是善意的应对。然而实际效果未必如此,当事临时工有被清退的预感,局外人认为是走过场。这些都足以说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主张对那些为改革开放做出贡献的弱势群体进行回馈,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6.
何燕珍 《人力资源》2005,(19):68-69
长期以来,"临时工"意味着一种与"正式工"截然不同的身份.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开始由劳动合同来确定,这就打破了以身份划分的用工形式.但是,"临时工"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劳务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种点工=非全日制用工? 老张师傅多年前下乡回城时被安排在一个单位做临时工,一直想转正也没能如愿.<劳动合同法>出台后,老张十分关注自己的临时工身份,他找到单位人事处处长,询问他自己属于哪一类用工形式,是不是现在所说的"钟点工"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经过30多年的演变,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企业用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企业用工数量、用工形式和用工办法,以固定工为主,兼以少量临时工作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特定环境下被称为"铁饭碗"的用工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所谓的“临时工”,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是与固定工、合同工相对应的一种用工形式,般是指使用期限不超过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劳动法》实施后,“临时工”作为项用工形式已失去继续存在的法律依据,“临时工”作为与”正式工”相对应的名称已经不复存在一用人单位招用的切劳动者,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他们之间的区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经研究,决定废止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劳办力字[1993]17号)和《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涉及农民工及其他临时工的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新一代临时工”们,用工单位不与其签合同、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不少用人单位正在以“临时工”为由侵害着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从10月开始全面推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以有效掌握就业资源。大连市市长薄熙来说,城市的就业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政府必须在宏观方面予以掌握。大连实行空岗报告制度,是政府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又一举措。大连的企业空岗报告制度规定,所有企业必须在每季度的最后一周,将下一季度的用工数量、岗位来源、招收对象、工资信息等详情填入《空岗报告表》,通过计算机联网等形式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新建企业应在用工一个月前报告空岗情况,临时改变用工计划或临时用工,均需报告。企业在办  相似文献   

16.
何燕珍 《人力资源》2005,(10):68-69
长期以来,“临时工”意味着一种与“正式工”截然不同的身份。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开始由劳动合同来确定,这就打破了以身份划分的用工形式。但是,“临时工”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劳务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李伟 《人力资源》2013,(7):70-71
当延安城管跳起踩踏他人头部的视频刚在网上曝光时,微博上就有人断言又是"临时工"所为。果不其然,官方回应此事时,"临时工"再次成为主角。近年来,"临时工"违规执法、暴力执法、上班玩游戏等事件时有发生——频繁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临时工",其实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不仅在众多政府机关里存在,就是在不少企业里,也存在着"临时工"。  相似文献   

18.
"民工荒"折射企业管理缺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以及北方一些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纷纷出现用工告急现象。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仅珠江三角洲民工缺口就达200万人。这种用工短缺现象,大多发生在中小企业之中,致使许多企业手中订单很多,工厂却无法开工。从当年的"民工潮"一下演变成了"民工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值得重视。一、"民工荒"现象--偶然中的必然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推  相似文献   

19.
春节过后,新一轮农民工离乡打工潮涌来.根据近期媒体消息报道,浙江,广东等传统的用工大省已经出现了用工荒.随着部分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当地用工也在增加.为此,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农民工争夺战正在进行中.相对央企,国企,为何非公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却在为招人而发愁呢?  相似文献   

20.
阶梯式用工动态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是体现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激励机制 ,用工制度也不例外。为吻合这三种机制 ,不断适应并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在用工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 ,形成了“阶梯式用工 ,动态式管理”。所谓阶梯式用工 ,就是用工采取多种形式 ,终身员工、固定工、合同工、试用合同工、临时工同时并存 ,并且实行阶梯式排列 ,一级比一级高 ,每一级的工资收入、福利特遇都不相同。所谓动态式管理 ,即是五种形式之间 ,实行流动式管理 ,可上可下 ,可高可低。回顾集团三十年持续稳定的发展 ,七十年代日创利润1万元 ,八十年代日创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