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草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及物种资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及农业资源中一系列问题的阐述,总结了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及具体方法,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带给人们生活更多的方便,与此同时在资源的不恰当利用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既要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要重视,这两者关系似乎是矛盾的,但是现况证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当前,如何利用高科技技术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人们对“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了解,在一些企业中也在尝试这种清洁生产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资源、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高度重视,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也有了深刻而广泛的认识,看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清洁环保,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资源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工业革命使人类在开发,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结果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信息资源被认为是现代经济的主导资源,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丁丽艳 《价值工程》2014,(9):303-304
自古以来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就是土地资源,人类通过土地创造了丰富璀璨的社会财富,土地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古言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指的就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因此更应当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人类只有协调好自身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二、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资源开发利用史,资源开发利用支撑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迈向生态文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消耗过多、人们的资源观念和资源管理观念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利用的规模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各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油气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建立了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政策仿真分析,通过各种方案仿真结果分析,找出了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类利用资源的历史记录了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的活动,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资源关系认识的发展轨迹。对人类资源开发历史的回顾,为现代人类保护、节约、合理利用资源提供诸多借鉴,从而有助于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9):303-304
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承载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反映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实物代表,具有不可再生性,文章以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为例,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邹宇 《活力》2006,(4):189-189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近年来Internet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Internet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因此网络安全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保科技的发展会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足迹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河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严重阻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环保科技瓶颈亟待突破。本文在简析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环保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环保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突破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约束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认可。矿产资源成为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成为地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对此,矿业开采人员要树立和保护矿业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矿业得到长远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贫乏,人口基数大。矿政管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保护好国土资源,在总的设计原则上开发和保护矿业资源。并且将矿产资源保护放在资源开发的前面,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9,(30):188-18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对生活环境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带动了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高速发展。在装饰装修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反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在人们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下,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形成。对此,本文就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中对低碳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人口是决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开始着手分析,引出了人口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联系,认为人口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且分析了目前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最后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环保科技的发展会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足迹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河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严重阻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环保科技瓶颈亟待突破。本文在简析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环保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环保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突破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约束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通过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循环过程,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非常严重,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人类的发展伴随的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随着资源短缺现象的逐步显露,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就对环境保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国外在环保立法、环保融资、环保教育等方面均有了相对较成熟的发展体系,值得我国充分加以借鉴,并与自身实际结合,建设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8.
孙秀杰 《民营科技》2014,(8):248-248
水资源作为自然界生物和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得以持续的重要基础。我国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分布较为广泛,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的保证了我国的供水能力。但在当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超量开采的情况,而且地下水资源由于受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质受污染较为严重,使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作为信息储存、传播和交流中心的图书馆,是便成为人们进行科学探索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平台。于是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社会功能的体现。为此,本文在介绍贵州省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为了节约当前的能源资源,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并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不仅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增强了吸纳社会就业人员的能力,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我国未来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