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和战略选择。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没有完备的法制,不实行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察观娥 《商场现代化》2005,(21):196-197
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和战略选择.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没有完备的法制,不实行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刘慧 《商场现代化》2007,(13):339-340
<正>我国的宪法明文规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准则。这就为我们的行为奠定了充分的法律基础。在市场经济下,我们的一切经济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经济法律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诺  周鹏 《商》2014,(40):222-222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依法治国的精神反应到经济建设领域的要求就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形成合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市场机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高效运行,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实行执法责任制,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工作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极为深远和重大的影响。依法治国,是民族自律的体现,是文明国家的保障。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为官清正,根除腐败;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民宫国强的宏伟目标,使我国以更加健美的身躯挺立于21世纪的民族之林。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全体公民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要规范国家机关的运作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依法行使权力。从这个意义说,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依法…  相似文献   

6.
《商》2015,(18)
公证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在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民事纠纷冲突以及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证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灵魂所在。党的十五大又将依法治国纳入到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当中,公证制度推动着我国法律实施以及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公证制度立身于依法治国的前沿,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本文从分析公证制度入手,着重探讨公证制度的法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并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商》2016,(11)
我国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理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涵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在法治政府的建设中,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效率和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解决法治政府在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本文将探究行政法律制度的涵义及现状,明确依法治国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设应如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有决定性意义。依法行政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国政府的推动,需要制定完备的行政法律规范,需要广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守。在实践中,尽管国家制定许多法律,但违法行政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从法律角度对影响依法行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柳飒 《市场论坛》2005,(3):64-65
依法治国(亦称“法治”).作为一项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口号和目标.已被正式载入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文件中。“法治”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1979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该“指示”指出.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衡量我国是否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赵培吉 《商》2014,(28):175-175
1997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十五大报告以来,我国领导人一直在为努力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而不懈奋斗。虽然我国已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已拥有了最完备的法律文件。相反,在这个法律框架中,有不少的空缺等着我们法律人去补充完善。随着2014年10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将“依法治国”提到了我党执政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不会以颁导人意志的转移而转移,不以社会热点聚焦之处的转移而转移,而是坚决的以法律文件为指导,全面改善和影响党和国家,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师生们,加快完善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立法的积极性。而在环境保护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普及公民的环境保护法知识,让最广大的人群拥有最为先进的环保理念,这将是中国环保事业的进步,也是依法治国框架下对法治国家所应有的法律文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