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话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有“AA十词尾”式,如“红红哋”、“大大哋”;有“ABB”式,如“滑溜溜”、“光秃秃”;有“AABB”式,如“干干净净”、“老老实实”等。这些和普通话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广州话的形容词还有一种特殊的重叠形式。试看下面句子:1、佢跑得快一快都追唔上我(他跑得再快也赶不上我)。2、你扮到靓一靓都系唔好睇唧(你打扮得再漂亮也是不好看的)。3、将呢件嘢绑到实一实(把这件东西绑得很结实)。  相似文献   

2.
    
广州人把“狡诈”称为“奸鬼”。例如:佢正奸鬼友嚟嘅。把幽默风趣称为“鬼马”。例如:你真鬼马。“鬼马”有时也指“狡猾”。其实,“鬼”应当作“宄”。《说文》:“宄,奸也。”《书·尧典》:“寇贼奸宄”。广州话“奸宄”一词盖源于此。  相似文献   

3.
(多农)     
广州话中有一个方言词“农”,它是量词,形容面积广、数量大。如:地下有一蚁。又如:马路边企住一大人。这个词在《广韵·董韵》中注音为奴动切。“农”是一个古汉语词,《广雅·释  相似文献   

4.
勤力     
广州话的“勤力”有勤快、努力之意。如“个个后生仔好勤力”(这个年青人好勤快、努力)。“勤力”一词,《史记》已见。《史记·殷本纪》:“毋无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用法与广州话相近。《晋书·陶侃传》:“(陶侃)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勤力”之意也与广州话相同。至于古典小说中,例子就更多了。《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那周三直  相似文献   

5.
矜贵     
广州话中有一条词语:“矜贵”,“矜”字读“京”音。此词在粤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指物品的贵重、珍贵;二指人物的自我尊贵、自负贤能。例如:“有■药材好矜贵”,矜贵是指物。“自己以为好矜贵”,矜贵指人。“矜贵”一语来源于古汉语,今天广州方言中矜贵用法与古代全然相同。  相似文献   

6.
后生     
“后生”,广州话里常用作形容词,意即“年轻的”。年轻小伙叫“后生仔”,年轻姑娘叫“后生女”。“后生”作为“先生”的对义词,很早就出现了。《仪礼·有司》:“兄弟之后生者,举觯于其长。”其注云:“后生,年少也。”到明清小说中,后生一词是常用词。《古今小说》:“原有两房家人,只带一个后生些的去。”又:“(吕公)又道后生寡妇,在此居住不便,催他起身。”“后生”一词  相似文献   

7.
坳胡     
广州人恐吓孩子、制止孩子啼哭时常说:“坳胡来嘞。”“坳胡”有时又说成“坳胡婆”。“坳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是一个冷僻的词,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广州话的“土语”,其实,它来源于古汉语,还有一个典故,《南史·列传》第三十云:  相似文献   

8.
一替     
广州话中的“一替”,常用作人的量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代”、“一批”等。例如:“旧社会个一替人多数都迷信。”这“一替”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代”、“一辈”。又如:“巡逻队久时久换一替人。”这“一替”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批”。广州话的这种用法,在古汉语较常见。《宋史·兵志》:“诏河北西路义勇保甲,分三十六番,随便近村分于巡检县尉下,上番半月一替,……”唐贯休《寄大愿和尚》诗:“终须一替辟蛇人”。《永乐大典·戏文·张协状元》:“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替新人(?)旧人。”这几例中的“一替”,与今广州话的“一替”用法相同。  相似文献   

9.
畀、俾     
广州话的“畀”与“俾”常常混淆,不能不辨。“畀”的意思:给,给与,付与。例如:畀—本书我,畀钱你。“俾”的意思:使,被,让等等。例如俾佢入嚟。讲出嚟,俾大家知道,意思  相似文献   

10.
打倒褪     
后退、倒退、退缩,广州话称“倒褪”或“打倒褪”。据《韵会》“褪”字:“吐困切,吞云声。”“倒褪”和“打倒褪”这两个词来源于元曲及清代小说。《西厢记》二木一折[那咤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三战吕布》—[天下乐]:“但赢的我这马蹄儿倒褪可  相似文献   

11.
粤语钩沉     
广州话表达某事某物合意、理想,用一个“(耳制)”字,如“(耳制)得过”(合算)、“(耳制)唔过”(不合算)、“唔(耳制)”(不愿意)等。“制”一词在广州方言区广为使用,但它的写法却鲜为人知。其实“(耳制)”不  相似文献   

12.
    
物件质量差、次、劣,广州话称为“苴”,引伸为人的能力、本领低。例如,“佢个人大字都唔识多个,真苴皮”。广州话的“苴”,是古汉语的词汇。《集韵·马韵》:“苴,侧下切,土苴和粪草也,一曰糟粕,或作笮。”又,“展  相似文献   

13.
水脚     
“水脚”一词,是广州方言词,它的意思是:路费、运费等。例如:“去海南岛要几多水脚?”指要多少路费。“行李都要收水肢钱。”指运费。“水脚”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宋史·食货志》:“取木炭铜铅本钱及官吏缺额,衣粮水脚之  相似文献   

14.
洞、壅     
一直以来,广州人把“冷”称为“冻”。就现代汉语说来,大致不错。鉴于广州话原是中古语发展来的,它自然保留了中古语言的某些特点。因此,广州话表达“冷”的概念,应是“(冫同)”而不是“冻”。《说文》:“冻,冰也。”《广韵》保留了这个释义,显然,在中古(《广韵》是中古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竹篙     
“竹竿”,广州话叫“竹篙”。“篙”,原指船篙。《广韵·豪韵》:“篙,进船竿,古劳切”。“篙”,《集韵·豪韵》也作“(木篙)”。《方言》:“所以刺船谓之(木篙)”。“居劳切”。音义与广州话俱合。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韦皋《云溪友议》:“泊舟江瀨,俾篙工促行。”《太平广记·郑德璘》:德璘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篙工”即撑船工人。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黄帽传呼睡  相似文献   

16.
铢.铢钝     
资质笨拙,思想行动不灵敏的人,广州话口语常用“铢”或“铢钝”作形容词。“铢”音“市朱切”,一般市民多记音臆写作“薯”,俗衍成口语,如“乜你咁薯■?”又再变为“好似大番薯咁”,“番薯”便俗变成为“蠢钝”、“笨拙”的代  相似文献   

17.
“归”     
广州话中的“去归”、“翻归”(有时“翻”“去”二字连用作“翻去归”)的“归”,表示“回家”、“返家”的意思,这个“归”字,保存了很古的意义。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归”字条解释说:“归,女嫁也。从止,从妇省,声。”《诗经·周南·桃天》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句,这里的“归”,意思也是指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又是以男家作为自己的家的。  相似文献   

18.
§0 “咁”是广州话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实际上“咁”在广州话中有两种读音,例如:(1)落咁大雨下这么大雨。(2)你咁做唔啱 你这样做不对。例(1)中的“咁”读[k■m■](可以记作“咁_1”),例(2)中的“咁”读[k■m 1](可以记作“咁_1”),它们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咁_1读阴去中平调,咁_2读阴上中升调。此外,咁_1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普通话所说的“脖子”,广州话叫做“颈”。这个“颈”字是广州话保留古汉语影响的一个例子。据《说文解字》:“颈,头茎也。从页,(?)声。”《广韵》说:“颈在前,项在后。”《广韵》的解释,即前人所说的“析言”(分析地说),如果笼统地说(前人叫“浑言”),颈和项都是指脖子。所以《左传·囊公十八年》原注说:“颈之与项,亦一物也。”“颈”,可以用于人,指人的脖子,如《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又如《荀子·强国》:“譬之是犹欲寿而(歹勾)(刎)颈  相似文献   

20.
    
广州话里的“争”,是“差”、“欠”之意,如“争一分钟落课”(差一分钟下课),又如“我争你一毫纸”(我欠你一角钱)。“争”的这种用法,始见于中古。杜荀鹤《自遣》诗:“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晏几道《蝶恋花》词:“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宋以后,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