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四川省地方中小金融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西南金融》2009,(8):28-29
地方金融是地方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资金渠道.发展和完善地方金融,使之规范经营,健康、快速发展,既能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加强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因此,加快地方金融业的发展,是政府重要的任务和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融资提供了新的方式,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先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应做好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方金融的发展,依法确定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责,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地方金融发展的现状,应以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金融稳定为平衡点,立法明确规定中央金融管理机关和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责,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程磊 《云南金融》2012,(6Z):72-7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日趋明显,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为安徽金融业整体发展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地方金融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形成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运行中,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要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建立健康稳定的地方金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金融体系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的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磊 《时代金融》2012,(17):72-7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日趋明显,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为安徽金融业整体发展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地方金融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形成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运行中,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要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建立健康稳定的地方金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金融体系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安徽省地方金融体系的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进行金融分权时,给予了地方政府金融发展权,使得地方金融快速发展,但未给予其金融监管分权.地方金融发展权与金融监管权的错位使得地方金融发展乱象丛生,风险聚集.通过整理2008年以来各地方发布的关于地方金融发展、监管与风险处置的政策文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地方金融发展和监管目标具有一致性,发布的文件类别主要为普惠金融、融资租赁和担保公司方面的;而市级政府金融发展和监管目标则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核心兼具一定的差异性.地方金融发展与地方金融监管具有连续性,政策发布高峰期集中于2015-2017年,地方金融风险整治重点从2011年的地方性交易所转向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综述: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一直对地方金融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垂直金融管理体制的演进,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受到了诸多制约,影响力明显下降。但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增强地方金融服务供给和保障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意识并没有减弱,通过某种合理的方式加强地方金融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在"一行三会"的中央垂直管理体系外,地方金融管理的逐步发展成型并强化,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和维护区域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特征,而在目前各地方的经济竞争中,地方金融竞争逐渐成为重要内容。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业整体的发展与金融效率提升。对此,地方财税政策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从政策目标、原则和重点等方面加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金融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发展金融经济符合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地方管理部门通过建立金融管理体制加快了地方的金融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各部门针对体制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了体制的优越性,以点带面,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种通过融资手段进行资金筹措的发生,能够有效解决地方经济建设的财政问题,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存在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化发展展开论述和分析,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对策,希望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改善服务形式,促进了西部地区贸易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西部地区内贸和消费十年成就出发,分析金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对未来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西部内贸发展和扩大消费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金融研究》2019,466(4):56-74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瓶颈”始终是有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从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结构入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采用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财政融资、内源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等五种融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发展与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相关,与其他融资方式的相关性不显著的结论,并解析其原因,以期对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又充满了各种挑战。浙江民营企业为实现二次飞跃,必须避生产要素不足之短,扬体制、机制、资本、市场等方面优势之长,从体制、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路径、经营方式、市场形态等方面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的现状:品牌期刊的冲击;各自为政,刊物内容封闭;发行量小,读者群缺失.针对现状指出未来高校学报改革的应对措施及发展方向:时刻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作者队伍的建立;特色专栏的创建;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经济发展途径 ,筛选出经济中的优势行业给予重点支持 ,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应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 ,针对湖北省情况 ,对国民经济 4 0个 1级行业进行排序 ,取得符合实际的结果 ,筛选出消费优势部门及生产优势部门。  相似文献   

17.
Colin Hicks   《Futures》2007,39(10):1223-1233
Regardless of frontier, the creative community has begun to benefit financially from the democratisation of creativ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pened up via the Internet, a place where planetary plurality and diversity is implicit. Artists are major ambassadors for their cultures operating in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that recognises the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 without threat to indigenous expression.

The cultural ecology may have changed but the response of government has been obstructive. Until the second Iraq war cultural diplomacy seemed to have replaced gunboat diplomacy and there was a growing movement to foster cultural relations in an environment being characterised as mutual. In parallel, at national level, governments were seeking to recognise the strong economic valu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ector in the new globalised technology. This has now all been thrown into reverse gear by the practice of public diplomacy, a policy of unreformed imperialist hubris that seeks to influence policy in other nations by using domestic producers of intellectual, scientific, creative or economic content to promote selected values and so dominat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genda.

What if one were to integrate into the activities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the dynamic ways of working and thinking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 more beneficial model emerges if creators are given centre-stage and the values of the creative community applied to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A series of insights borne of many years work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ould lead to a new set of strategies that would call the bluff of those currently seeking to promote the advantages of liberal democracy. For these strategies demonstrably uphold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s to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to enrich their local economies. This does require the managers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to live more dangerously than at present and it is to them that this paper i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的新动能。基于2015―2018年腾讯研究院编制的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匹配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但在本文考察期内,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主要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非农行业和大中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管理效率效应四个间接途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本文结论为推进"新基建"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对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是提升地区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通过对两种竞争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具有相当大的兼容度和互补性,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最大化地获得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的效果,提高地域专业化和集聚水平,分享全球分工优势.  相似文献   

20.
曹春方  马新啸 《金融研究》2022,508(10):135-152
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是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如何实现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完善和人才市场化配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高铁开通为冲击,研究不同规模城市中新兴产业公司雇员流动的虹吸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之后,新兴产业公司的雇员流动因城市大小出现分化,新兴产业公司在大城市更容易获得雇员,而在小城市则更难,表明新兴产业的雇员流动在高铁开通后存在城市群内更为市场化配置的虹吸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小城市的雇员流出源自高铁开通后更容易获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和缓解其高房价压力,但并不受大城市高工资影响;虹吸效应存在空间限制,主要存在于距离大城市2小时高铁圈的小城市内。本文表明以高铁连通为典型的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对不同规模城市的新兴产业成长具有差异化影响,这不仅对产业分工和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作出补充,也对因地制宜推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