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非机动车、步行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行为方式,由于它的随意性较大加之交通管理重视不够或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相对薄弱,成为交通违法的"高发地"。行人交通违法的心理分析侥幸心理: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为了缩短行走距离,随意抄近路穿行,侥幸的认为自己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即使刻意违法,机动车驾驶人也会"鸣笛"示意,不会真正的撞上来,这是我国大多数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交通违法的普遍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对机动车“双超”治 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有 了明显改观,交通事故略有下降,机 动车驾驶人的遵法行驶率有了提高。 但是,在城市市区,行人和非机动车 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根本 治理,违法率较高。行人闯红灯、过 马路不走斑马线、翻越隔离栅栏的现 象比比皆是。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  相似文献   

3.
正答:根据公安部《非现场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操作规程(试行)》第五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对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且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处理地)处理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发生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理地协助发生地查验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和机动车驾驶证以及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信息,代为履行处罚告知程序,  相似文献   

4.
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是维护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的一项有效措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计记分制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在一个记分周期  相似文献   

5.
值日警官     
申请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异地处理有什么规定和要求?答:根据公安部《非现场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操作规程(试行)》第五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对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且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处理地)处理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发生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理地协助发生地查验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和机动车驾驶证以及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信息,代为履行处罚告知程序.  相似文献   

6.
秩序     
问:申请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异地处理有什么规定和要求? 答:根据公安部《非现场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操作规程(试行)》第五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对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且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处理地)处理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发生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理地协助发生地查验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和机动车驾驶证以及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信息,代为履行处罚告知程序,代为送达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管理》2010,(1):11-12
驾驶人的身体条件状况是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因驾驶人身体状况不适应而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驾驶人身体条件发生变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很难及时掌握,只有建立驾驶人身体条件自主申报制度,强化机动车驾驶人的义务和责任,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因驾驶人身体状况不适应而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正斑马线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重要交通设施,同时也是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主要冲突位置,尤其是在夜间,斑马线路段交通事故风险更大。通过对广东省珠海市近三年夜间斑马线路段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有现场照明不足、大货车转弯有盲区、行人随意穿行、驾驶人疏忽大意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通过科技设施手段提高斑马线路段交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持续增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机动车驾驶许可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较去年年底增长3.18%。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呈现同步增长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3.71亿人,较去年底增加1381万人,增长4.22%。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井喷式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由此可见,记分是一项驾驶证管理制度。根据道交法第二十四条"实行累积记分制度"的立法本意,记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分值累积对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驾驶证件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准予驾驶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法定许可证件,分为机动车驾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其中,机动车驾驶证由证芯、专用塑封套和证夹组成。  相似文献   

12.
车管     
<正>答:根据公安部令第123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非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驾驶人办理期满换证、转入换证业务时,应当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未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本记分周期结束后三十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审验。问:持有小型汽车、摩托车等非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驾驶人,是否需要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审验?  相似文献   

13.
驾驶人的身体条件状况是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因驾驶人身体状况不适应而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驾驶人身体条件发生变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很难及时掌握,只有建立驾驶人身体条件自主申报制度,强化机动车驾驶人的义务和责任,才能有效预防和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该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  相似文献   

15.
非机动车对主干道路交通的干扰是造成中小城市交通秩序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就非机动车横穿机动车道时与机动车流相互冲突的现状,提出点想法与同行商榷。 现行非机动车交通 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有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通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实行分道行驶、非机动车专用路三种。非机动车流量不大,或路幅宽度不够的城区街道以及一般公路,一般实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交通。非机动车专用道路消除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但投资和占地面积大,难以普遍采用。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普遍实行的非…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全国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正在开展交通秩序大整顿活动,对机动车超载、酒后开车、疲劳驾驶和非机动车、行人的违章进行大力整顿,我们老百姓非常赞成。我们非常愿意看到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但是,在整顿交通秩序活动中,交警只注重整顿严重违章,而忽视了一般违章。如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我今年50多岁了,非常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时从不乱穿,很自觉地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可是,有些驾驶员开车太野,不管人行横道里有没有行人,他们都是快速通过,使人行横道里的行人…  相似文献   

17.
事故     
<正>问:我是基层办案民警,近期在我队辖区,一名行人被一辆绿色大货车撞倒后,又被一辆白色轿车碾压后死亡,两车逃逸。经努力,案件侦破,肇事驾驶人抓获。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死者身上留有遗书,并结合现场附近监控等一系列证据,证明死者是为自杀而故意碰撞行驶中的绿色大货车。请问该起事故如何认定责任、如何处罚肇事驾驶人?答:此案按照两起事故认定较妥。第一起事故是死者为自杀而故意碰撞行驶中的绿色大货车。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近年来,大中型客车、重中型货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等重点车辆引起的交通事故频发,这些车辆的驾驶人普遍是基层交通管理部门准入监管、日常管理和再教育的重点对象。国外许多国家交通管理部门也普遍把大型客车、货车、校车、旅游车辆的驾驶人等作为重点管理对象,一般对于营运车辆驾驶人还要求考取营运驾驶执照/职业驾驶执照。本文通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中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历来是困扰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其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混合行驶、相互干扰是问题的焦点。"平面交叉口机非时空分离法"是指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路口内用实体隔离进行空间分离,同时,机动车按平交口信号控制,而非机动车按环交...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动车的逐渐普及和驾驶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已然步入汽车社会。个人间或个人与单位间的借车情况也变得愈加普遍,所引发的非机动车所有人(也可称车主、实际管理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