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剖析了债转股运作中企业、政府、银行三者利益冲突的表征——债转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运用经济学原理重点分析了债转股运作中三者利益冲突的成因;根据债转股问题产生的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均衡对策。  相似文献   

2.
金峰 《生产力研究》2002,(3):221-224
债转股是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举措 ,本文在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债转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债转股运作机制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任子欣 《经济前沿》2000,(10):45-47
1999年,是国家开发行银行开始涉足债转股运作的一年。从实际的运作效果来看,大家对于债转股的意义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对面临的障碍和难点也缺乏深入的分析,比如怎样化解面临的障碍、债转股目标企业的搜寻、怎样建立债转股的股权退出机制并最终取得债转股的成功。本文仅就以上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双刃的债转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资本市场》1999,(10):17-21
<正> 随着华融、长城、东方等三家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宣告成立,国企债转股工作也进入了操作阶段。这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今年4月成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构成了国企债转股运作和投资的主体。对于债转股这一解决国企脱困的撒手锏之一,本文拟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作一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将债转股的运作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债转股作为我国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有效形式,正在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债转股中的核心问题在于财务运作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6.
李群  李秀林 《现代财经》2000,20(7):19-22
债转股是国家为解决银行巨额不良债权和企业沉重债务负担而推出的一项政策,它是继“拨改贷”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为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模式,但是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本文就债转股运作中财政面临的四大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是指基金管理人、托管人(或其关联人事)的个人利益与基金利益之间的冲突,是基金管理中非常重要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关联交易利益冲突、基金管理费利益冲突和个人交易利益冲突三种形式。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对基金运作中的利益冲突实施法律规制,但略显粗糙且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8.
李倩  王学君  谢秋玲 《经济师》2010,(4):157-158
文章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涉及会计事项的各类交易中的利益冲突与"博弈论"转换机理的分析,逻辑推导出公允价值会计对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三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缓和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的节约和企业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论文探讨了国企过度债务产生的原因,指出债务重组是盘活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良方.通过分析债务重组的不同模式,指出债转股的优势.进一步时债转股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探究,明确了债转股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债转股应注意的问题,并从法制建设层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2013,(2):106-107
<正>在以往内控和内审工作中,我们看到企业日常运作里利益冲突情况均普遍存在、形式多样,并非仅仅出现在采购领域,大到集团的关联交易管理、投资并购活动,小到具体的采购和销售等业务开展,相关案例都屡见不鲜。这是我们在开展日常内控工作时重点关注的一类风险。很多管理者及内控内审从业人员对此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利益冲突对企业究竟伤害几何?"如何防范利益不当输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的运作及其法律问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债转股的实施,首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保障其良性发展,本文拟在总结其他国家债转股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评价我国债转股的运作及其有关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界定砂良资产和对象企业;规范银行行为(包括资产管理公司行为);坚决抵制地方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与"债转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转股政策的目标应以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微观运行机制为中心,而不能简单地定位于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上.目前在实务中存在着债转股简单化的倾向,有可能使债务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产生一系列不规范行为,从而达不到债转股的目标.对此,可借鉴可转换债券和信托的一些做法,在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建立财产信托关系,在资产管理公司和债务企业之间先"债转债"后"债转股",从而有可能解决单纯债转股产生的诸多问题,顺利实现债转股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婷  王瑜 《发展研究》2005,(2):23-24
债转股即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投资,使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变为股权即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债转股仅指银行债权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持有的股权。债转股是由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作为国企改革摆脱债务困扰的一种探索方式,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债转股的运作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商品经济社会人们所从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都是在债权和物权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徐天祥  罗丹  陈洁 《经济师》2002,(1):44-45
债转股能否成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方案 ,关键在于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运行机制是否完善。文章对债转股的运行机制作了分析 ,并根据我国的国情 ,分析了我国债转股运行机制的特珠性。同时 ,还针对我国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债转股机制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姜涛  姚佐文 《技术经济》2007,26(8):125-128
从股东、管理层和债券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出发,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系统分析了可转换债券是如何调和股东和管理层以及股东和债券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改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曹慧  周兴荣 《经济论坛》2002,(17):18-19
“债转股”方案运作的机理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形成新的股权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待企业经营好转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兼并、合并、股份回购等方式收回投资。上述环节环环相扣,即资产收购、资产管理、资产处置三个方面同时展开。实施“债转股”后将形成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三赢”的格局,对于我国目前的国企改革来说可谓是一剂良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债转股”的有效性 我国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普遍表现为高负债率。对七个城市的国有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债务中,有20%是不良债务,即使按照这个比较保守的比  相似文献   

17.
一、债转股的理论内涵债转股,它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与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通过实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和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两种形式。从我国目前的操作现状来看,主要还是封闭型。封闭型债转股,是指债转股企业的不良资产仅限于在债转股企业、商业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者之间进行封闭性循环,而不允许出售或者转让给第三者。它存…  相似文献   

18.
为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并化解金融风险,我国从1999年实施了债转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债转股达到预期目的,是关系债转股的成与败及债转股的三方当事者的利害得失甚至生死存亡的问题。本文试分析债转股存在的问题及三方当事者应如何改革、创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方式,使债转股真正完成它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田振宇  丁燕 《经济师》2000,(7):23-24
:债转股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债转股后的资产报酬率、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股东行为与核心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当成是一个基本的命题 ,相应地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也就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本文的分析则表明 ,股权高度分散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而“所有权与控制权部分分离”更可能是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主要特征 ;与之相对应 ,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应该是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是控股股东与其最终委托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