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的行业分类不可避免地诱发了电力商品的套利行为和电价管理人员的寻租行为,加大了电力价格监管的难度。为此,本文拟从经济学的理论角度.分析和探讨现行销售电价行业分类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章志坚 《价格月刊》2007,(12):33-34
我国虽对销售电价进行了多年改革,但现行销售电价仍存在分类过于繁杂、结构不合理、分级电价未能全面实施、科学的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等弊端。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有关问题的通知》,是《电价改革方案》和《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再一次深化,将进一步调整电价的分类结构和规范各类销售电价的适用范围。此次改革,将给电力用户和电网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可为今后电价定价方式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电力定价中的价格歧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 《中国物价》2004,(9):21-23
中国电力价格体系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价格体系之一。从电力生产和销售流程来说,电价有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之分。一般人最关心的是流程末端的销售电价。销售电价大致分为居民生活用电、非居民和普通工业用电、大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农业排灌用电等几大类,每个地区又有带有地方特色的更细分类,如化肥用电、蔗糖用电、  相似文献   

5.
《四川物价》2007,(1):43-43
按照国家现行销售电价分类原则,对基建工地的施工用电,以及四川电网销售给发电厂的生产用电均应执行非工业、普通工业电价。为了解决四川电网现行目录电价中,非、普工业用电没有110千伏和220千伏电度电价标准的问题,依据我省现有电价分类中大工业用电和非普工业用电的作价原则,按照相邻电压等级的电度电价相差1.5分/千瓦时的标准确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价规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的、具有成本加成特点的规制定价模式。然而,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的电价规制机制仍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急需进一步改革。本文在对我国现行电价规制机制存在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电价规制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6,(8)
数字■国家发改委6月30日开始实施电价调整方案。全国上网电价平均上调11.74元/千千瓦时,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4.94元/千千瓦时,相当于销售电价每度上调2.494分钱。此上涨幅度主要指企业用电。■国家统计局公布,目前80%以上的新增利润集中在石油、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5大行业,其他30多个行业只分享了不到20%的利润。5大资源型行业创造了80%的利润,这说明能源价格的上涨已让其他行业的企业处于微利的边缘。■商务部称,目前我国共有典当企业2052户,分支机构81个,行业注册资本总额17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1.8万人,2006年全行业年典当总额预计达800…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价改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虹 《财贸经济》2005,(3):84-87
本文首先对中国现行电价体系、电价结构和电价水平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电价形成机制不科学、电价管理不规范、销售电价结构和水平不合理以及输配电价过低等现行电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三方面,对电价制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阶梯电价制度的政策目标在于体现用电公平负担原则,减少不同类型电力用户间的交叉补贴和引导居民合理节约用电。本文以江苏省某市居民用电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ELES模型,对实施阶梯电价后居民用电情况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阶梯电价政策对居民用电量的影响较小,大多数居民用户的电费负担变化很小,少数高用电量户的电费支出有明显增加。供电企业售电收入在售电量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平均销售电价的提高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相对较小;总体而言,阶梯电价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MA模型的中长期电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中长期电价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我国来说,其不仅可以为电力市场参与者进行年度合同谈判、制定中长期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为政府定价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我国1978年至2007年的全国平均销售电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RMA模型的电价预测方法,结果表明ARMA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我国的销售电价,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销售侧分时电价政策已推行十年,在电力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28个省市的分时电价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从用户执行范围、时段划分、电价水平、电价比率四个关键问题来总结我国分时电价政策的实施经验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分时电价政策以及实现精细化需求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对电力供应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新能源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在竞争性电力市场环境下,采用特殊的价格政策和机制,可以起到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发展和带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我国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电价机制,分析了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和国际经验提出了完善新能源电价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电价改革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在稳步推进电力体制及电力市场改革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分环节的(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电价体系和相应的电价形成机制。同时,建立规范、透明和高效的电价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中国电价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喜梅 《中国物价》2005,(11):5-8,13
由于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与电价改革问题息息相关,所以本文基于对中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对电价改革中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和辅助服务电价等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既是我国的“管理年”,又是“反垄断年”。在日渐强烈的反垄断呼声中,对电价的垄断问题的反映可谓名列前茅,被国家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电力的垄断地位,严重制约着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和形成,阻碍着电价行为的规范,影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电价改革的一大难点。要实现电力价格形成市场化、价格行为规范化,价格管理法制化的电价改革目标,必须深化改革,打破电力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以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因此,研究垄断对电价市场形成机制的制约性,分析电价改革的必然性,探讨电价改革目标的合理性,对于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建立电力有限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电力事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当前电力价格政策(一)电网销售电价电网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四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张忠东 《中国物价》2006,(8):16-17,39
长期以来,实现“一网一价”是我国销售电价的一项基本政策,其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存在不能提供合理的价格信号、带来用户交叉补贴以及不适应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环境等问题。本文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我国销售电价的改革,应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现阶段暂维持”一网一价”的现状;过渡时期在省级电网内采用分区邮票法;远期目标是不同配电公司的销售电价不同,并对输电电价采用反映投资成本的定价法或反映成本的网络定价法。  相似文献   

18.
成浩 《中国科技财富》2008,(10):165-165
近年来,国家连续局部调整电力价格,执行以多种电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电价改革,增加电力投资,避免电力行业亏损。这些问题削弱了电价的作用,损害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效益。因此,现行电价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合理的电价机制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现行电价政策、制定电价的方法等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暴露出了诸多弊端,本文主要分析了上网电价改革的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价管理是电力市场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行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对电力产品特性的分析,通过梳理现行的电价管理机制,分析了各定价制度的特点,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建立合理完善的电价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