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试图在新型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问题.文中提出了产品内分工的概念,指出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情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应对策略,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3.
陈利香  李鑫  沈玲 《经济师》2012,7(2):231+248
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后,分析山西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山西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山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4.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FDI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传统意义上的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产品内部,产品内分工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作为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竞争力比较强的依然是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所以,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探讨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工贸易升级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制造业产品内分工的加工贸易与生产者服务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关联,指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加工贸易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并针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障碍,从产业融合、区域市场协调、生产者服务业的开放以及人才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产品内分工理论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产品内分工的两种类型.回顾了加工贸易的发展沿革,在产品内分工理论框架下对加工贸易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加工贸易是一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重要途径、一国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现状和产业升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指通过空间分散化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安排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所形成的跨国性生产链条或体系.我国是融入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后来者,但却成功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融入该分工体系并迅速成为贸易大国的事实.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现产业升级,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是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严峻任务.因此,本文拟从产品内国际分工角度对我国目前的贸易和生产状况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增艳 《经济问题》2008,(11):119-122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看清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解决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加工贸易给我国带来了外汇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我们认为,面对加工贸易所引发的种种矛盾,解决途径是尽快走出微笑曲线的下方,根本的对策在于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看清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解决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查日升 《经济师》2010,(2):72-73
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发挥了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并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而不断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遇到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层次低、国内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资源环境日益得到重视的挑战。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利益格局难破、转型升级成本高企和基层干部群对转型升级存在诸多误区等障碍。后危机时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推进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加工贸易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升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在微观层面上讨论了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机制问题。首先。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从产业、产品、价值链环节、生产过程、企业角色等五个方面界定了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然后,从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扩散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了加工贸易的升级机制与过程;最后,就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加工贸易升级的基本战略取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志芳 《当代经济》2016,(8):126-128
本文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的方向、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渠道以及产业升级度量等方面对产品内国际分工背景下的产业升级问题进行阐述,并利用2002-2012年中国出口数据对我国15个行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出口复杂度稳中有升,增长平稳.  相似文献   

15.
在跨国公司与FDI主导的全球产业内分工格局下,我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加工贸易的模式遭受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壁垒与摩擦升温等多重限制,加工贸易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中的一个链条,面临进一步的转型升级。那么,中国将定位成什么样的“世界工厂”?通往“世界工厂”的路径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我国的外贸战略,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虽然其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增值率逐渐提高,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不利地位,我方获利较少。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必然性,认为加工贸易结构僵化是阻碍其升级换代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出口产品结构比较优势静态化;区域结构过于集中;经营主体结构过分单一;模式结构相对滞后。文章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已经从来料加工为主转向以进料加工为主,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仍然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本土化程度不高,区域分布也不合理,而且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属于"两高一资",必须要加快转型升级.只有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才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加工贸易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然而,加工贸易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在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影响,针对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从发展高新技术贸易、延长产品生产加工链条、促进中西部加工贸易和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逸晨 《时代经贸》2012,(18):103-103,105
中国外贸顺差中加工贸易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它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但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水平,带来的贸易利得与加工贸易的规模相比微乎其微,附加值低、产业联动效应小等问题日益显现。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后危机时代,中国加工贸易要更注重提高技术、营销和服务环节,想产业上下游延伸,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产品内分工、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内分工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文献,分析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产品内分工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产品内分工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