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商科办学传统,近年来围绕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致力推动基于"大商科"视野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于2001公开发行。"现代商贸流通研究"栏目是在原"现代流通业研究"栏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发展而来,是学报重点栏目。现代商贸流通业,是指采用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商贸流通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后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2008年中国东中西部各省份有关居民消费增长水平和流通业发展的数据,采用PanelData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以此检验结果为基础的PanelData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流通业发展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但流通业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流通业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程度仅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为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应明确流通产业地位,更新流通发展观念,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通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地位由末端到先导,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业态不断创新,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成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流通业发展历程,转型与创新贯穿流通业各个层面,政策转型推动流通业实现多种业态并存的产业体系;积极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国外流通企业经营模式和先进技术,推进中国流通业迅速与国际接轨;结合中国国情,重构流通方式、创新流通业态和发展方式,使流通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领跑全球。在回顾流通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各阶段流通政策和流通产业特征,全方位总结发展成效和经验,并对流通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以期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与现代流通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产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流通”、“物流”的基本概念问题却没有深入的研究,也造成了对“流通”、“物流”、“现代流通”。“现代物流”等关键词使用的混乱。现代物流业与现代流通业定位的模糊。本文从“流通”与“物流”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现代流通与现代物流业的核心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对于协调区域发展及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7%,但诸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在阻碍城镇化发展。对于流通业来讲,由于流通业缺乏产业定位、库存占比较大、自有品牌建设力度不强等原因导致流通业供应链没有充分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流通业发展有效融合,通过不断优化流通业供应链,降低流通企业成本,提高流通业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率,以此不断满足城镇化发展中体现出的差异化及多元化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转变传统市场 提升五金机电市场现代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五金机电市场是零售兼批发集贸式的传统交易模式.它与新型业态的现代流通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为此.使现有的五金机电市场从传统向现代、从无序性向规范化、从低效率向高效率、从集贸式向规模化转变.优化服务业结构。开创生产性服务业新局面,是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必须转变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以繁荣粮食经济、维护粮食安全。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制约。顺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政府部门应围绕产业目标定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粮食流通产业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8.
直辖以来,流通产业在GDP、经济增长、社会就业、消费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对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作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另一方面,重庆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在总量规模、劳动力吸纳能力、现代化程度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此外,重庆流通业发展还处在较低阶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流通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通方式是指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现代流通方式是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要求及流通发展要求的各种流通方式所形成的体系。流通的发展主要通过流通方式的变革体现出来,并在近一个世纪里由传统的流通方式演化为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发挥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先导作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流通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在北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后期,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仍会大有作为,在增强城市经济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聚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北京流通产业,以研究剖析解构北京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关系论证与实证研究得出了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并基于北京自身发展实际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机遇期,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由末端产业成为先导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重视流通,搞活流通,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的互动关系,流通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适应并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因而厘清流通业扩张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效应对于促进工业与流通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流通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流通产业边际费用最小化作为研究的两条主线,以宏观的流通技术、生产技术、市场化程度和微观的企业因素为研究视角,对在工业化进程中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洪涛 《全国商情》2012,(20):7-12
论文论述了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转折时期,前30年完成了"一改"、"两统"、"三保证",后30年实现了"三突破"、"十转变"、"三创新"、"全面放开",63年来我国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我国当前流通业存在7个方面问题及其障碍,论文用微笑曲线论述了现代流通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导读     
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的互动关系,流通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适应并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中流通业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以流通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流通产业边际费用最  相似文献   

15.
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由末端产业成为先导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重视流通,搞活流通,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商品流通产业正在逐步走向产业化,正在向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全面延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当前,流通产业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今后我国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是:走向大流通、大市场和大贸易,并且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大流通体系、市场化的大流通环境和国际化的大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通规模伴随国民经济自然成长、就业机会继续增加的基础上,流通产业需要从“小散差乱”的数量扩张阶段转向“三个提高”的新阶段,其战略思路和政策选择是: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以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整合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的商品流程为核心,以“两个统筹兼顾”为重点,高度重视和发挥现代流通业的重要作用,为农产品,工业投资品和工业消费品低成本,竞争性,高效率也自由流动,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提升流通产业在加快经济节奏,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深层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对长沙商贸流通业的升级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应营造竞争有序的商贸流通环境,促进商贸流通业良性循环;培养现代商贸流通人才,促进商贸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由此厘清某些模糊认识、走出发展误区十分必要。一是服务业集聚区的区位选择不能与制造业雷同,二是服务业中"现代"与"传统"主要因生产或服务方式不同而区分,生产服务业迅猛发展并不意味消费服务业或商贸流通业的衰落;三是不能用一国或大经济区域服务业发展的标准来看待一个较小区域的服务业,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并非越高越好;四是是以专业镇为标志的珠三角产业集群模式,决定其产业转移和服务业发展要防止"产业空心化"问题;五是发展珠三角服务业不必过度强求"粤港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比较 ,重新界定了流通产业的概念和主体。通过对我国流通领域改革的分析 ,指出了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及特征。分析了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预测了中国流通产业发展趋向 ,并对我国流通业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