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展览和研讨活动,尽管之前我与解安宁先生有过一些交往,但今天我还是第一次系统地看到这么多他的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谈谈我观解先生画的两点感受。第一点,给我印象比较强烈的是,解安宁先生在画里边有他自己关于北方山水的自觉的审美追求,这些具有个性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他绘画的题材、表现手法、技法上,而且笔墨表达也比较适度、统一、和谐。他的画主要是以线立骨,在笔墨上比较苍茫、厚重,意境上也很好地传达了他所成长的黄河两岸的山水风貌,可以看出他在取法上也是力图融合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包括焦墨、青绿山水等这些手法和元素,还有中国传统水墨的一些水云法,我觉得这个绘画路子也比较宽,有可伸展的空间。可  相似文献   

2.
徐明 《东北之窗》2013,(23):44-45
唯有牡丹真国色,张景发最爱画写意牡丹。有人劝他别画,因为画牡丹的人太多。张景发说:"多,才需要突破,我画的是我自己的牡丹。牡丹是有生命有品格有气节的,我要画出牡丹的雅,画出它的高洁俊逸,而不是追求那种表面上的热闹俗艳或富贵气。"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看到宋圆圆的画是在我的老师陆越子的画室,以前,我也看过不少陆老师研究生的画.但看到宋圆圆的画时不自觉的使我眼前一亮。一股生气、清新、轻松之气扑面而来,让我不敢小看。  相似文献   

4.
我与水彩画     
李慧静 《魅力中国》2013,(19):115-115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也许我命中注定应该和美术。因为我的邻居就有一位美术老师,虽然他不是正规美术院校毕业,但那时他画的一幅简单的荷花图却让我赞叹不已,我对绘画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的童年几乎是和画画一块成长的,那时我特别着迷,在书上,本子上,纸片上,都是画的画,甚至连我好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是我的画作。  相似文献   

5.
难舍小人书     
阎峰樵画小人书的大连人 我收藏不少画大连的小人书,也藏有许多大连人画的连环画。  相似文献   

6.
刘宝纯 《走向世界》2009,(22):82-84
我看了刘宗汉的画很高兴,也很感动,从来没见他这么多画,很整体,也很有新意,下了很大工夫,积十年心血,出了一大批好作品,应该给他在学术上定位. 我认为他是山东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新山水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延续、传承和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山东是不多的,在全国也是立得住的.新山水画是指上世纪50年代,一批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加上时代生活的意境和笔墨,形成的一个新画派,但初期还很幼稚.而刘宗汉的画从构图、造型,到语言,到主题、意境,都是新的,是极富时代感的.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看到宋圆圆的画是在我的老师陆越子的画室,以前,我也看过不少陆老师研究生的画,但看到宋圆圆的画时不自觉的使我眼前一亮,一股生气、清新、轻松之气扑面而来,让我不敢小看.  相似文献   

8.
孙墨龙 《走向世界》2011,(34):72-73
李承志,因为艺术的缘分我们熟悉多年了,应该说我也一直在关注他的艺术活动和作品。看到他的画,我不能自己地想了很多问题:什么是艺术?人为什么画画?什么是高境界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深层内涵是什么一我的回答很简单:画以载道,画以寄情,就是以求道之心灵创作载道之画。  相似文献   

9.
冯民生 《新西部(上)》2014,(10):F0003-F0004
作为安宁的朋友,和安宁认识很长时间了,我只是从我本人的角度谈点感受。我觉得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很多,大家都在为市场跑动,安宁有这么多画出来,这点非常难能可贵,我都没有想到,我看他平时较忙的,既有行政职务,又有艺术活动,能画出这么多画,我觉得实属不易。看了展览后,我的感受是刚才赵老师发言中所说的,前几幅画(我跟我的同学宋晓明也说了)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10.
张一心 《魅力中国》2011,(20):304-304,295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问到中国画怎样用墨的问题,这也正是中国画学习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现将我在中国画的实践和教学中关于墨法的使用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13,(17):13
画座山,画条河,画个飞船儿载我游。画了长江画长城,画了南海画漠河。锦绣河山画不尽,你我都在画里头!  相似文献   

12.
花了2005年整年的时间,在王康先生陪都文化公司临时搭建的大画室里,我画完了《浩气长流》中《血肉长城》部分。资料和构思草图半年,落墨上正稿半年,因为每个人物都要画真人大小,216位阵亡将领,精打细算尽量紧凑,也还是画到了160米长、2.1米高。我没有助手,一个人单枪匹马,使出浑身解数,把吃奶  相似文献   

13.
晨羲 《当代陕西》2001,(11):46-47
记得十多年前,吴堡县派我到西安请名人为柳青图书馆题字作画,贾平凹和修军都给写了条幅.路遥题字后,建议我去找一个叫石瑞芳的青年书法家,说她字写得挺好,画也画得好.  相似文献   

14.
看生活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3,(26):16-17
<正>餐巾纸画NinaLevy是一名画家,也是一位酷酷的母亲。这种酷是说,她会在儿子们的餐巾上画精美的画,然后跟午餐包在一起,每天中午带来惊喜。她的博客Daily Napkins(link)上,有全套的餐巾画——6年来一共2000多幅。创意人字拖  相似文献   

15.
陶鹰 《上海改革》1993,(10):41-42
建筑大师贝聿铭为北京设计建造了香山饭店,请华裔法藉画家赵无极画两幅抽象画装饰饭店大厅,饭店的某位经理看了赵无极的画,说“你这个画,我也能画得出来。”贝聿铭听了气得说不出话,请赵无极先生还是把画拿回去吧。这位饭店的经理根本不懂什么叫艺术,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然而,意境不仅仅表现在诗词上,其也是评价山水画好坏的重要标准.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就是意境上的创新.本文针对画的意境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吴高岚画的基本上都是女人,极少有例外,而这种“例外”往往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当然,她偶尔也画一些花,但这花你把它们当作女人看大概更有意思,我想,也许这也更合吴高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楼顶 《珠江经济》2003,(6):89-89
“非典”蔓延前期,北京环保组织“绿网(www.green-web.org)在志新小区开展了一次环保宣传活动。其中一幅画对我印象很深,画面上是结婚的场景,然而不同的是从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到衣冠楚楚的新戚朋友,都戴着黑色的防毒面具,面具遮盖了人的表情,也就无从知道画中的人是感到幸福或者懊恼了。  相似文献   

19.
八大山人是生活中奇人,也是艺术中狂人.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之中,他留下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到诗、书、画等方面,其中当以八大山人的画最为人称道.其实那落笔于画上的诗歌也是文学史中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李玉秋 《东北之窗》2014,(17):104-104
正父亲是老家农村画匠,给农村成亲小青年画炕柜。父亲尽管不能和现在的画家相提并论,可大家认准父亲画的山水不一样,每一幅都是独特的风景。父亲画的风景是在他心里的,父亲没有见过大海和海鸥,父亲画的山水里却有海鸥,父亲说这就是山水意境。有了"山水意境",父亲心里的山水似乎永远也画不完。我从小就喜欢看父亲画画,那时就坚信父亲画的山水在某一处一定存在,并怀想能有一天走出老家那一方平原,去寻找父亲画了一辈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