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碑林区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干部选任中实行“四德”考察新模式,即在坚持常规考察程序的基础上,对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情况进行专项考察,为真正选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干部的考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称为“审查”,建国之后是“考察”和“鉴定”(有时也叫“考核”).直到1983年才统一为“考核”。干部考核是指考核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其业绩所进行的考察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古语说“忠孝难两全”。可是,在富平县,“忠臣出于孝子”作为一种导向,被纳入了干部考察的内容:富平县委组织部最近下发文件,对拟提拔或重用的干部是否守“孝道”的考察,将直接影响他们最终是否能获得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年。福建省漳平市对村(居)干部任期考察存在着对“德”的考察难等问题进行反复研讨,立足实际提出“逆向测评、个别谈话、综合评价、反向公示”的逆向考察新办法,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推动村级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目前,该市1324名村(居)干部逆向考察工作全部完成,搜集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632个,其中调查核实51个,查处35个,政策解释546个,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5.
渭城区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在全区架起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高压线”、“防火墙”,有效地解决了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不清、事实不符等问题,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科学确定记实内容。将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及责任人全部列为记实内容。重点对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四个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记实。  相似文献   

6.
明平英 《当代陕西》2008,(12):33-33
干部选拔任用环节是整个干部工作的核心,也是群众意见最大,出问题最多的环节。对这一环节的有效监督,能够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提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我们以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为出发点,在干部考察、决定、任前等环节监督机制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宁波经济》2005,(10):39-40
准确客观地反映和评价考察对象的不足是干部考察工作的关键。把握干部的不足要有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要把“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足”严格区别开来,要抓住要害分清主次,同时要使用具体准确而非模棱两可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们陈仓区针对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选人视野不够开阔、干部晋升机遇不均、群众参与面较窄、部分人才被埋没等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干部初始提名方式、推荐考察方法和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2005年8月以来,采用“三推一考察”的办法,先后7次在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干部考察中,“德”最为重要,但也最难测评。当务之急是设计科学有效的考“德”机制,将有“德”干部选拔出来,把失“德”干部关在门外。  相似文献   

10.
政绩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笔者曾多次参与干部考察,发现目前许多政绩材料都是由考察对象自己撰写的,并未经过组织或群众把关。这就导致有的考察对象在撰写政绩材料时增加“水分”,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有的甚至捏造事实,把别人干的事往自己身上揽,也给组织部门识人、用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  相似文献   

12.
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程序。在考察工作实践中,由于受干部考察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部个性特征描述失真失实特别是“千人一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存在。积极探索干部考察个性特征描述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对策,对准确考察干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薛波 《当代陕西》2006,(9):50-50
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它对于选准用好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要由考察人员通过考察,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比较,做出评判,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察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及主观上的努力。而从目前干部考察工作实践看,组织(人事)部门的考察人员人数偏少,遇有突击考察或考察任务繁重时,只能从其他部门抽调人手参与考察。而抽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有的没有从事过考察工作,从而会出现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使考察工作走马观花;一些考察人员政治素质不足,工作中不坚持原则,工作不深入,责任心不强,使考察工作失实;一些考察人员业务能力较弱,对干部考察的程序、方法,要求不够熟悉,不能有效地组织考察工作正常进行;有的考察人员缺乏辨证思维,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不能正确把握德才标准。这样考察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因此,笔者认为,应制定严格的干部考察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干部考察人员队伍,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坚买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杨琳 《当代陕西》2009,(5):16-18
中央近期提出,要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为此,将着力完善初始提名机制,规范提名主体、提名形式、提名程序、提名责任,把住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完善干部考察机制,增慢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完善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机制,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完善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作用的机制,认真研究解决领导班子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限合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杰 《当代陕西》2011,(10):31-31
干部的业绩,是干部德才的综合反映,更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的业绩分为立竿见影的‘(显绩”和润物无声的“潜绩”两种。“显绩”见效决、好量化、看得见,如GOP、架桥铺路等;“潜绩”则难度大、周期长、打基础,如教育培训、民生环保等。“显绩”重当前,是基础,“潜绩”利长远,是结果。衡量干部的业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  相似文献   

16.
严锡利 《宁波通讯》2012,(10):62-62
一要耐心。考察干部要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实现考察结果从平面向立体转变,这就要求考察者要有耐心。既要耐心了解干部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外在表现,又要耐心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改变以往只看到考察对象“一副面孔”的情况;既要耐心考察干部的工作圈、工作服务圈、业务联系圈,了解干部8小时以内的“为官”工作,又要耐心考察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干部任用决策部门按照德才兼备标准确实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由于现行干部任用机制弊端影响,德才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正发挥导向的作用。一些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还或多或少地存在。诸如任命制或变相任命制在某种程度上仍贯穿在干部选拔机制中,领导推荐、组织部门考察、党委任命的三段式在本质上还没有摆脱由领导层,而不是群众来决定自己的利益由谁代表的状况;在干部考察中仍然存在着考察方式拘泥于“印证”式,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变成干部任用中的“过场戏”的神秘化倾向,缺乏透明度;党管干部的原则被有些人理解为由  相似文献   

18.
在7月的烈日下,忠县科委办公室主任杨华家里来了几位特殊客人——县委组织部的家访组。他们此行是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对干部的家访。在忠县,家访不再是老师对学生的“专利”,组织部门也承担了对干部进行家访的职责。去年以来,忠县积极探索实施领导干部“家访”制度,对领导干部和拟提拔重用的县管干部考察人选实施家访全覆盖,促进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据说中组部有一写作班子(或许是几个能干的写手?),专就干部任用考察等问题,写一些有针对性因而有说服力的短小文章,以“仲祖文”为笔名,发表于《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干部”是一个外来词语,其涵义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氘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就规定了干部就是要从事党的事业,就是要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干部的第一个字是“干”,干部不干事,就不配叫干部,不配当干部;干部不想干事、不肯干事、不会干事,就不是好干部,甚至不能当干部。干事是干部应尽的本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