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在金融市场上,信用担保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双方的借贷交易。金融机构在农户贷款抵押担保、保证担保和质押担保等信用担保方面,都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多种模式。但是,农户信用担保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如农户缺乏抵押资产,试办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违背有关法律规定,担保品的评估、管理与处置存在障碍,农户难觅担保人,等等。农户信用担保需要创新。本文认为,应继续推进土地使用权质押、抵押探索,挖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功能;应大力发展人的担保制度,如农户联保担保贷款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制度、农业龙头企业担保制度;政府应鼓励、支持信用担保公司扩大农户担保业务。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户信用担保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解决农村担保难问题。根据黄陵县农业发展实际探索发展农用生产设备、苹果生产、储存、加工、林权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存单等权力质押贷款。探索开发“信贷+保险”的金融服务新产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农业担保基金体系,为农户和涉农企业发展生产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对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的形成,既有商业银行及其客户自身的原因,还有法律规定不明晰,抵押权实现的程序繁杂,担保登记信息披露不规范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解决登记抵押登记部门整合的问题、抵押优先权的问题、抵押登记信息高效公示的问题等,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抵押担保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现阶段,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践中来看,仍存在着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需不匹配、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涉农贷款服务机构建设不完备以及涉农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等问题。应从积极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完善物权增信服务体系和强化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继续深化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缓解我国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要有效缓解我国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以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农经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为切入点,引导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健全完善正规金融的基础上,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建立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贷担保机制,解决农村融资中存在的信息问题和信任问题;充分发挥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管理农业风险和农产品市场风险;加强政府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加快涉农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目前渭南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少、缺乏资本金补偿机制;与担保中心合作的金融机构少、贷款风险大、收益少,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贷款申请条件高、办理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建议政府充实担保基金,确保政策连续性;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保护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保证政策顺畅执行;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加大额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推动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传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对传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搭便车”行为进行了全新分析。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对涉农收入分配关系影响的数学模型,说明了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缩小涉农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优化涉农分配关系视角下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重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地区"融资难"现象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台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的优惠措施,大力创新农村贷款担保及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信用模式,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指出,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金融需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要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健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要创新农地担保制度,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要放开民间借贷,加快农村征信工作进程,为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创新监管制度和模式,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差别监管。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是发展“三农”的一个关键问题。调查显示,近年来贵州省在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产品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总结了良好的经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窄、贷款风险高、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贷款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贵州省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仍需要在拓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外部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不断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信贷制度变迁的法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农户缺少合格抵押品,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贷款不畅。农村金融机构惜贷,农村资金"非农化"现象严重。唯有国家金融干预,实行利息贴补,变革农村信贷担保制度,大力发展小型金融贷款组织,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彻底改变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二元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存在被强化的倾向,制约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农地不应当成为农民生存的根本保障,但进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农民享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当前并不具备大范围剥离农村土地社保功能的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分批渐进剥离农地的社保功能,并率先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必须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力争早日剥离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天下宁",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至关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本质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有益经验,明确政府在供给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建构完善的供给保障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将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资金总量的供不应求。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不断吸收农业存款,并把农村资金进行非农化贷款,导致农村储蓄存款不断流出。对安徽农村信用社最近五年储蓄投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安徽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农民贷款供不应求。分析了农民贷款比例较低的原因,并提出更好地服务三农,满足农民贷款需求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千阳县是西部典型的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县,农村信贷的发展对其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调查研究表明,千阳县农村信贷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为农村信用社),供需存在规模失衡和结构失衡,而且农村资金外流严重。这在西部地区是普遍现象。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体系,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建立外部资金导入机制,促进资金回流;优化农村信贷资金分配结构,努力实现信贷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先天性缺陷,取消农业税,一方面使这一体制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也为体制的重构提供了契机。河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重构,核心是重新划分各级政府在不同种类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职责,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财力保证制度、激励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能够保障卫生服务提供公平,也体现了基层化原则,在卫生服务递送体系中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卫生服务递送体系是“高端集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补偿、人力资源建设、双向转诊等方面都存在制度缺陷;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缺乏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和纵向合作的制度,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也不合理。应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和全科医生制度,重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补偿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地征收制度改革大致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模式。公益性农地征收制度改革模式是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改革面临着公共利益界定、合理补偿标准与公正征地程序确立等众多难题。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是农民自发进行的制度创新,还有许多理论与法律障碍有待克服。两种农地征收制度改革模式的融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农村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决定了两种农地征收制度改革模式也只能走渐进式融合的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飞速增长,由于其政府背景的特殊性,银行面临贷款主体、贷款担保、贷款偿还、贷款管理等多种风险,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应严格按照监管要求,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