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软件外包近年来已为我国软件企业所关注,并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呈膨胀式增长,据麦肯锡预测,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软件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化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需求,以软件外包作为突破口是实现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有上千人的软件工厂。每年软件出口几乎是中国的100倍,而中国软件业起步并不晚,也有过一些优秀的软件,为什么却形不成规模?中国软件产业化一直是业内谈论和呼吁的热点。最近一年来,当话题重被提起之时,北大青鸟集团、银河网络教育中心等一些企业开始积极地、全方位地引进国外的IT教育,尝试大规模地培养软件工程师,目的是从基础教育人手,造就中国的软件产业大军。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中国的软件产业如何得到风险投资,将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重视的问题。中国软件产业在资本市场日益凸现。6月13日,由中国风险投资和亚太私募股权投资核心期刊《投资与合作》杂志社主办的2008中国软件产业投资论坛在北京国寿会议中心举行。软件产业一直是中国高成长企业  相似文献   

4.
软件外包近年来已为我国软件企业所关注,并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呈膨胀式增长,据麦肯锡预测,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软件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化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需求,以软件外包作为突破口是实现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18号文件")。"18号文件"规定,我国政府将在投融资、税收和出口、产业技术、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软件采购、软件认定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中国市场的软件企业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对一个行业发文,很不多见,这一政策将载入中国产业政策历史史册,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董树荣 《浙商》2005,(11):44-45
软件业浙军异军突起。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浙江软件产业的总软件销售收入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广东;在嵌入式软件方面,全国排名第一,超过了北京和上海。浙江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软件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已步入全国同行业前列。  相似文献   

7.
国家版权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信息产业部于8月29日发布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号召政府机关带头使用国产正版软件,表明政府在打击盗版、支持国产正版软件的坚定立场。这对软件企业来讲、恰如久旱遇甘露。软件企业闻之兴奋不已。可恨的盗版据今年年初一组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市场销售总额预计达315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34%,软件市场占IT市场的比重将由11.3%提高到12.1%。尽管有着如此骄人的增长,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国软件产业仍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一项调查显示,业内有近30%的人士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盗版。可以说盗版一日不绝,中国软件产业就永无翻身之日。而另一组数据则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盗版最为严重的两个国家之一,国内软件盗版使用率高达91%,而其中通用软件的正版使用率仅为5%,盗版已成为威胁中国软件产业生存的一大毒瘤。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问题,是近两年软件界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自去年以来,以金蝶为代表的软件厂商纷纷开始宣布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部署,力图借助已经在国内市场赢得的领导地位,拓展国际市场,为企业本身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关于“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的争议层出不穷。然而软件产业是否真的需要国际化?究竟怎样才能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银行最新的中国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高附加值出口在未来3-5年间将以30%—40%的年增长率强劲发展。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较快。如电信设备、软件服务、造船、高端机械、高科技电子零部件、汽车配件和汽车,自2005年来增幅达到30%-150%。二是中国高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很低。汽车行业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1%,软件为0.4%,集成电路和造船业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整体市场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反映出了用户需求的转变以及所带来的软件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转变的核心便是"IT从关注业务处理到关注企业管理"2007年,中国软件产品市场规模达到738.84亿元,同比增长17.9%,与2006年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可以说目前的中国软件市场正处于平稳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从软件贸易大国到软件贸易强国是软件产业转型升级所要达到的目标。软件贸易强国的主要标志表现为:软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较大,掌控出口软件的知识产权和国际议价能力,出口软件中以知识产权为主,出口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软件品牌或软件服务的国际知名度高。中国当下适应国际化市场发展能力较弱,但竞争力逐渐提高;输出软件产品增长,但缺少高端软件;适应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弱,处于国际软件产业价值链低端,但基础正在逐渐增强。目前软件产品安全问题给国内软件企业提供了契机,国内广阔市场为软件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了可能性。国内软件企业可以通过软件产品开发逐渐完成进口软件产品的替代,进而完成软件出口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王愈 《新财富》2005,(6):26-28
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至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市场规模每年都以超过25%的速度发展(图1),2003年在全球软件产业市场7950亿美元的总规模中占据2.47%的份额(图2)。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离岸加工软件出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软件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决定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政府将软件产业置于战略产业的高度,给予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软件产品出口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软件产品出口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2000年出口4亿美元,2001年出口7.2亿美元,2002年出口15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尽管受SARS疫情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达到8亿美元。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相对于世界软件市场的整体规模,我国的软件产品出口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2002年的500亿美元世界软…  相似文献   

14.
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英晟  马玉杰 《北方经贸》2001,(10):104-106
通过对印度软件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政府政策、软件园区建设、行业协会、人才、语言、产品质量)与教训(出口结构、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对我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软件出口的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鼓励和支持软件发展的产业政策,这些政策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与印度等国家的软件发展环境相比,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软件出口战略重点分析,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这对发展我国软件出口及促进我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业》2005,(4):10-10
前不久,2005年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年会上,浪潮荣获2004—2005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年度成功企业、2004-2005年中国ERP软件市场国内成长最快企业两大奖项,成为本次年会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学术)》2007,(5):33-35
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软件的价值及其所具有的巨大辐射性和带动性作用将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软件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将成为必然。未来五年,中国软件市场将保持15.7%的年均复合增长。预计到2011年该市场将形成超过1300亿元的市场规模。研发、生产、营销等软件产业链环节的全面创新,将共谱推动未来软件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社会环境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制约国内软件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软件盗版、产业投入不足,软件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等。其中,认为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软件盗版的受访者的比例最高,占了26%。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软件人才培养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美 《市场周刊》2004,(9):124-125
现代经济从桌种意叉上讲就是软件经济,甚至是软件人才经济。软件产业是产业中的产业,软件人才是人才中的人才,拥有强大的软件产业和软件人才,就拥有强大的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在软件人才,软件人才的根本在教育,软件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新思路。我国是软件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的国家,同时,也是软件人才奇缺的国家。发挥软件产业后发优势。振兴我国软件产业,在软件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坚持从娃娃抓起,从高端抓起,从社会抓起.从市场抓起和从产业抓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0岁末,由上海市外经贸委组织的软件考察团一行15人专程赴爱尔兰和印度学习考察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经验,以及探索加强双方合作,扩大上海软件出口的可能性。通过学习考察,深悉两国软件产业实属全球同业的佼佼者,他们积累的经验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与出口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