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我国农民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本文用马克思的观点解读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地租及各种地租存在的原因、条件都成立,农村集体组织可以拿到绝对地租及级差地租I,农民应该拿到级差地租II,但在农地流转、征地补偿中,级差地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的实现问题,所以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我国农民收益的分配问题,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地租杠杆对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有着直接调节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调整改革政策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部分,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基于此,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地租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完善中国农地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我国若干农业问题认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即农业资本)的投入,土地税费政策的制度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联产承包制度释放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但却难以适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人头在数量和质量上平均分配土地不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和追加生产投资,同时刺激了农村人口增长。实行土地承包时,在数量上按人头平均分配,目的是为了避免占用土地数量不同而造成承包户收益差别。在质量上平均分配,是为了避免由于使用不同等级土地而造成承包户收益差别。笔者认为,只要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地租规律,实行土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土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地租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农业经济中的许多现象均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9.
10.
马克思企业制度演进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理论对诺思 制度理论的影响 尽管马克思创立理论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动机与诺思不同,但是马克思理论对诺思制度理论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诺恩曾经直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价格理论看我国价格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容,是指导我国价格改革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全面掌握马克思价格理论的基本点,用来评价我国建国以来价格改革,妥善促使我国价格双轨制向单轨转制化,真做到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福军 《经济学家》2008,(3):113-118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14.
马振 《经济师》2004,(5):263-263
由于我国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存在着诸如法律不完善 ,过分注重土地的所有权性质 ,具有过浓的行政管理色彩 ,管理与经营不分等弊端 ,所以对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进行完善十分必要。文章在此问题背景下提出对出让制度的多种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方政府国有土地差异化出让行为动机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之一是国有土地出让。在对我国市场化进程以来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影响地区竞争格局下地方政府行为动机的解释方面,现有的文献形成了两种互不相同的分析框架,即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财政激励框架和重视地区经济增长的晋升激励框架。在对上述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可检验的命题,从而为合理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国有土地出让行为的动机奠定了计量基础。依据该命题,采用System-GMM法对我国1999~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后显示,我国地方政府的基于不同土地类型所采取的差异化出让方式存在显著不同的激励。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末柏林墙倒塌起,很多资产阶级学者就不断宣称马克思已经过时了。可是资本主义国家近年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却再次把马克思带回历史舞台。人们仍然崇仰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1]。在马克思的商品与货币的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思想。到现在,这些思想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对于从本质上来认识金融风险和危机的生成机理,提出科学的防范对策,仍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银行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善于银行信用的主要理论,论述了银行信用的特征、性质、业务经营范围等问题,简要分析了该理论对我国现代银行制度建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表明,土地要素的市场化交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形成和城市化的推进,而且有效地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收支责任失衡,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运用使用附加人力资本和土地出让的四要素CES生产技术模型构造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面板趋同方程,考察了中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地租量的确定在文字叙述上有所差别。据此,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讨论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确定,得出结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这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次序的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