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1):96-97
记得很多年前,大约有15年了,我看了一个《读者文摘》的精华本,上面有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它用一种朴实的笔调写了一个人们从未谋面的看灯人的故事:每当夜幕低垂,这个人飞速地将小镇街头的灯点燃,又飞也似地消失在空气里。也许由于这个看灯人的神秘,让人隐隐地在朴实的记述中感到魔幻与空灵。那位作者对看灯人由衷的赞美一直留在  相似文献   

2.
敏锐的人一眼便能从某人的表情中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这个人是在“玩”工作(这里所说的“玩”,不是指“玩世不恭”)还是工作在“玩”他。其实很简单,你看这个人脸上是不是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了娱乐感,答案就有了。“玩”工作,是一种境界;被工作玩,是一种无奈。真的很害怕下属告诉我:其实我工作得好辛苦,文章好难写。试想一个找不到工作和生活乐趣的人如  相似文献   

3.
时顺华 《中关村》2011,(6):120-121
(一)经好友胡振兴先生介绍,结识了戴静波先生,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因久慕宜兴紫砂,而于去年客居宜兴与紫砂结缘,专事创作。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不故作斯文。到他的创作室一看,增加了一个印象,他勤奋。如果只吹牛,不勤于笔耕,不会让你看到这么多的作品。细品他的书法和篆刻以及在紫砂陶上的创作,又再帮他加了一个印象分——有灵气。最近他把一些作品结集,付梓前送我一阅,叫我提点意见,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4.
柳传志 《中关村》2012,(10):78-78
知人善任是优秀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我看人不靠感觉,靠业绩。把事情交给一个人,首先看他能不能做好,其次看他能不能说出来是怎么做好的。把事情做好的次数多了,我才开始注意他。如果这个人只是把一件事做好一两次,领导者就对他有很好的印象,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  相似文献   

5.
倪道明笑得很开心,笑容里甚至有点孩子的狡黠。作为一名顶级的医药专家,他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了三十几年——并且几乎一直就扎根在一个单位里。作为一位企业家,他却只有五年的“工龄”——然而五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足够让他傲立于中国最有成就的企业家行列之中。倪道明笑得很谦逊,似乎一直就那样谦和地微笑着。然而他却有着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足以骄傲的资本——因为他可以很坦然地说:我的事业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为着提高中国国民体质而努力奋斗着。只有很少的人才可以对大家也对自己坦然地说出上面的话。  相似文献   

6.
程桔华 《中关村》2006,(9):78-80
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种速度只能出现在《西游记》的神话故事里;一个简单的转身就迎来一次深层的蜕变,那些身怀绝技的人物,往往能够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化险为夷……神话故事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人憧憬、遐想。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也凝聚着千姿百态的魅力,让人憧憬、遐想。神州数码软件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收入增长超过了20倍,年平均增长达到120%,而速写这个商业神话的主要执笔者华祉年,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他那沉稳的性格更多诠释出的是一个系统男人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需要汽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顾武  曾颖 《中关村》2004,(12):36-36
中国的汽车文化其实是个意外的文化,过去20年前中国人开始有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的梦想的时候,首先是"居者有其屋",所以很多电影里表现没有房子的痛苦。住房是很重要的。那时候大家没有想到汽车是自己可以消费的东西,不是日常生活的文化,所以那时候讲到美国是一个汽车的国家,大家都觉得非常难以理解,在中国的情况下没有这个梦想,就是说汽车不是大家梦想的东西,在梦想里也没有。中国20年前,很多电影里讲的都是要有住房,几家人挤在一起,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汽车。中国第一波的革命是"居者有其屋",这个在近10年来有了非常大的体现。但是,现在大家有…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给雷军发电子邮件,因为要用他的一篇文章,等了十多天也没有回音,就在我决心断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他的回复来了:OK!两个英文字母搞定了我十多天的牵肠挂肚。第二次给雷军发电子邮件,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做个访问,这一次在24小时内收到了他的回复:***********,一串数字,原来是个手机号码。第一次给雷军打电话,是中午两点多,他在外地陪人吃饭。约了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再打,他又在陪人吃饭……抓起话筒,雷军张口就是真忙,真忙,最近真的是很忙。快放下话筒时,他忽然冒出一句,我看过你不少文章,在“斗牛士”上。雷军就是这样。忙里有闲,闲里有忙,一切与工作在关,与软件有关,与金山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占远 《中关村》2006,(9):108-109
当下一股文化回归的热潮风声鹊起,诸如文化立国,建文化大省,扬文化产业等口号不绝于耳。文化被赋予了许许多多若虚若见的东西。当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文化的脱节引发的问题凸现出来,人们自然产生了一种文化回归的意识,而回归到中国主体的文化体系中又见仁见智,因而,就这个问题笔者近日找到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听听他对回归传统文化主体的观点和自己的追求。要有自己的文化落座之后,他显然很快就寻找到了谈话的头绪,因为涉及文化的问题的确很空泛,但吴院长出口的第一句就是有关文化的自主性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思考了很久…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一本叫做《格调》的书让全世界追求生活品位的人们对品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从未发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生活是他们全然不知的。就在这本书里,世界上最贵族却又最低调的日常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去阿拉斯加钓鲑鱼,去非洲草原打猎,开湾流的私人飞机去滑雪……最重要的就是他们买的衣服不是 LV,不是 YSL,是没有牌子的衣服,因为它们是订制的。  相似文献   

11.
IT加咖啡     
十多年前我就爱喝咖啡,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说是小资。但事实证明,这一爱好对我帮助很大。朋友中,我最先用电脑写作,最先上网,最先有自己的E-mail和QQ。意思总结出来就是,爱喝咖啡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之所以想到上边的话题,是因为前不久,我碰上一个老朋友,他现住是能决策一方的官员,在请我喝酒的时候,向我谈起了他正在搞的一个项目:信息产业园区。他跟我说的原话还不是这样,而是“硅谷”。我当时听他谈完,只问了一句:你喝咖啡吗?他愣了一下,你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2.
王选不走     
魏新 《中关村》2006,(3):25-25
王选老师真的走了吗?所有人都告诉我:王选走了!我也亲自目送他离去。但我无论如何无法让自己相信:王选老师真的走了!就在头一天晚上,元宵节之夜,我赶到医院看他,他平静地看着我,似有很多话要对我说。病中的他依然时刻关心和牵挂着方正的发展。没有王选老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就没有方正;没有王选老师将这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之一转化为生产力,中国传媒业和印刷业就不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革命。没有王选老师的持续技术创新,我们这个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伟大民族,就不可能在印刷术上再次领先于世界。纵横千年,当代王选与古代毕昇,将同…  相似文献   

13.
何处是故乡     
刘占远 《中关村》2016,(4):118-119
故乡啊!在这里我给你祷告!让消失的乡音回到耳畔,让掌控生息命脉的谋划着善念:留住这残缺的祖堂!一日见荒疏的故土,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那不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吗?可掐指算起已经三十年。于是,又想起了村口那棵曾经直冲云霄的老榆树、老榆树下的水井、石槽和矮墙。这是我人生经历过的那个故乡的特征,相信在祖国大地上老祖宗留下来的故乡——一个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在三年前。我记得凤凰卫视电影台在做预告片的时候,连续用了好几个镜头,每一个镜头中都有一片海。那片海,蓝得就像今天的天空,安静得让人眩晕。 影片中,男孩拿着冲浪板一次又一次的冲向大海。梳着干净马尾辫的女孩,一动不动的注视着他。整个画面都  相似文献   

15.
与寿国梁约了采访,是在中关村留学人员发展大厦里。一见到发展大厦,就喜欢上了它与众不同的朴实风格。想着寿国梁该是怎样一个奇俊人物,待见面时,发现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竟和他所在的发展大厦如此的逼近——朴实、自然、平静得近乎老实,周身仿佛没有一点天才、鬼才的光芒闪耀。只有透过他那双深邃的眼睛,翻看他侵淫日本 IT 界18年的履历,数着他那100多项发明创造,你仿佛才能从他波澜不惊的外表下,体会到他心中滔滔的洪流、“诡异”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周婷婷 《中关村》2003,(1):109-109
2003年伊始,大家小聚,以确定彼此还活着,顺便交流点信息。别人说我们是一群潜伏着的冷静动物:在校园里虽然敏感,却不张扬;伺机出动,捕捉鲜活的镜头放大到画纸,然后兄弟姐妹们欣喜交流;时常对着一张张经典作品评头论足;这就是我们——一帮画漫画的人。大家都挺乖,没有人另类、颓废,但对漫画却都有非一般的狂热。我们眼里世上只有两类人——看漫画的和不看的;而看漫画的也只有两类人——画漫画的和不画的。假如有一天,你看到食堂里有个只啃馒头就土豆丝,眼睛却盯着手里漫画月刊的家伙,他一定是我们一伙的。至少现在为止,我们的涂抹还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只是单纯的喜欢,因此才研究,从而产生看法。在大部分人眼里,排除国际通行的时政讽刺,漫画始终是个低龄化的东西,60、70年代出生的人就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8,(4):13-13
审计署长李金华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自比为“国家的看门狗”,在老百姓中有极好的口碑。他替纳税人看着管理国家的部委怎么花钱,他和他的战友们恪尽职守,帮助咱们老百姓看好共用的“钱袋子”。审计署长这个部级“大官”,名声好听,其实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李金华在位10年,铁面无私,敢讲真话,享誉“真言勇士”的雅号,自有其因。他在离任感言中动情地说,“我在工厂的时候,全厂职工拼死拼活,干一年,最多有二三百万元的利润。1985年,我到了审计机关,一看,有些部门一出问题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心里很不平衡。当时,我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经常想,如果鲁迅还活着,在这个环境里,他会怎么样呢?——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一定不学画,我要学政治,把国家民族治理好,这比画画更重要。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在最后的岁月里对《南方周末》记者如是说。年轻  相似文献   

19.
明子  CFP 《中关村》2007,(1):42-46
企业家是人,是人就有人格。人格是否完善?是作为人的企业家的必修课。在分裂的、障碍的和冲动的人格作用下,企业家有病,而且病得不轻。任志强,一个在北京地产业排名第三的商人,是一门敢于向政府叫板为地产商代言的“大炮”;从人们对传统的包工头儿和“圈地主”的理解望过去,任志强则是个有思想,懂学术的集经济学人和操盘手于一身的怪才。当他将一个最敏感的“贫富论”在这个世界上两极分化已经很严重的国度里一次次引爆了媒体和调度了公众的时候,有人怀疑他的动机,有人贬低他的道德,有人痛斥他的张狂,有人却欣赏他的直率。任志强,是一个口无…  相似文献   

20.
吴炜 《中关村》2014,(8):58-61
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机构,正大踏步向前,去建设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美丽新世界,只为我们每个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诗意地栖居"。一棵树苗,若能有一个好的基因,栽种在肥沃的土壤里,配以适当的阳光、空气和水,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人,若也有类似的诸多优良条件,加上时势推动,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而人作为万物之灵,他的可能性只会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