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基本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因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未来中国继续以这种模式来发展经济,必然会给资源环境进一步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事业保持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首先是在国外出现,经历了近十多年的发展。在 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所谓"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经济"而言的.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指出,"牧童经济"是一种资源高消耗、废物高排放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他形象地比喻说,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它就像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大量地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弃置到空气、水系、土壤、植被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或"垃圾箱"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于90年代。目前,以德、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也提出建立"两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政策。武汉作为"两型社会"的重点建设示范城市,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两型社会"的突破口。本文对武汉市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武汉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的由来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中国在90年代末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思想,并于21世纪最初几年取得深入发展。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我国国家、区域和  相似文献   

7.
田斐 《现代商业》2014,(15):236-237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到2003年进入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推进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研究属于初级阶段,实务方面更是鲜有,因此,建立一套公认的、可以真正指导实践的理论方法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引起人类深刻的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引发资源危机的同时催生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以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而言的,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一种反馈流通的经济方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标,相同背景下也诞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在整个闭环物流的各个环节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有机结合的循环物流系统。从其本质上来看,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共生型物流与资源节约型物流的统一。本文从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关系入手,分析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探索出循环经济下物流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能源的紧缺,引起了环境、生态的危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中的一对矛盾,导致了对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战略性反问.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其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所谓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今“循环经济”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将是中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保安 《中国市场》2009,(13):92-95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中国对发展循环经济相对是滞后的,这与我国环境与资源恶化及短缺状况极不相称。但党和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面对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应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循环经济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框架下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解决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将循环经济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循环经济的理念由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随即引发了运用经济学手段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国际化热潮。一般认为,循环经济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俗称,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资源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经济,是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也招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后果,由于不可逆性。许多资源在人类时间尺度上不能再生。且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无法继续支持不断扩张的世界经济规模,这就迫使人类寻求新的文明和新的发展方式,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发展循环经济成重要问题。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是走在前面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到了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共识,源头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战略取向,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了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俗称,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资源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经济,是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也招致了资源桔竭、环境恶化的后果,由于不可逆性,许多资源在人类时间尺度上不能再生,且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无法继续支持不断扩张的世界经济规模,这就迫使人类寻求新的文明和新的发展方式,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发展循环经济成重要问题。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是走在前面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到了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共识,源头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战略取向,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了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济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能源的紧缺,引起了环境、生态的危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中的一对矛盾,导致了对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战略性反问。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其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潮流,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方式和现实选择,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低碳化  相似文献   

18.
一、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发展1.循环经济的由来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Boulding)1962年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当时,环保运动在全球刚刚兴起,鲍尔丁敏锐地觉察到必须从经济过程来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能合理开发资源、善待环境,地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最终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世界所倡导的经济发展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融入循环经济思想,以此为指导,实行生态化的绿色管理。企业的绿色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企业全新的发展观和效率观,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贯穿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要求企业在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生态、体现绿色。  相似文献   

20.
李欣  贺秀勤 《商》2013,(24):132-132
环境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新兴分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主要内容是从会计的角度研究经济建设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从而使我国环境会计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