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5,(12):I0001-I0001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博物馆因保护和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姆渡遗址而建。河姆渡遗址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向世人展示了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中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2.
渊源河姆渡     
《宁波通讯》2009,(8):F0002-F0002,1
2009年5月,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在余姚隆重举办。这是一次载入河姆渡文化史册的盛会,是一届有特色、有影响、有水平、有实效的盛会。  相似文献   

3.
吾乡海国,因海而生,望海而兴,港是宁波生命所系。七千年,宁波在面向大海阔步前行中,文明不断飞跃突进。河姆渡与海洋文明初光大约距今5000年,因长江携带的泥沙抬高了杭州湾南岸,导致北入海湾的姚江洪水肆泛。在大舜的带领下,人们终于让河流改道东行,故而今日姚江又称舜江。姚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河姆渡文明由此融入中华人文初成的时代。河姆渡有四个层积。最早层积距今七千年,遗存最为丰富,像陶舟、独木舟等让我们推想河姆渡人很早就发展了海洋知识、治水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河姆渡时期,到春秋战国,浙东大地呈现着强悍粗野、勇于征战的生命情态。地域初民像传说中的凤鸟一样,“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天然秦代阒然而止。楚威王败越后,浙东人口的构成发生了剧变。越人失败后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外迁;而后秦又实行民族同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余姚南依四明山,北濒杭州湾,姚江自西向东流来,横穿平原腹地,确是一方风水宝地。自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建县以来,物华天宝,人丈荟萃,历来是浙东名邑。1973年姚江之滨的河姆渡遗址发掘之后,更以其七千年的烊煌史实而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音乐与舞蹈,就像没有太阳。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日常生活包含着怎样的音乐与舞蹈?是不是如余姚人朱德孚所创作的音乐剧《河姆遐想》里所表现的原始情境与风貌?在古老的河流、湖泊边,远古的先民在劳作之余,以骨笛为主乐器,配以低沉婉转的陶埙声和原始的木鼓声,抒写情感,娱乐众神。或许河姆渡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场有关出行的演进。从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木浆舟船”,到唐代明州港成为我国对外开埠的四大港口之一;从不断延展的城市框架,到今天飞架天堑的路桥建设,宁波人的出行方式一直随着时代的渐进,进行着跨越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是同时代遗址的考古史上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3,(23):54-55
从河姆渡遗址发据出本土没有的玉石,我们猜想宁波人的商业天性是不是在七千前已经显现?河姆渡第二期即舜禹时代,商业已然兴盛,《中国商业史》称舜为“商业家之鼻祖”。另有学者从崇尚玄鸟的文化脉络推断,认为商族起源于契族,契族就是商业交换约定的最早运用群体(故后人称约定为“契约”)。而契族属夷越族群,与河姆渡文化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余姚悉心呵护河姆渡遗址"金名片"。近几年,余姚保护与传播河姆渡文化更是积极作为,通过多样载体、多种途径,全力擦亮河姆渡文化标识,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5月,河姆渡遗址入选浙江省政府发布的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名单;同年9月,"河姆渡文化祖源"余姚井头山遗址获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目前,余姚正全力将河姆渡遗址创建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我受宁波大学委派到余姚市河姆渡镇江中村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派出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镇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帮助协作下,竭诚服务于江中村及河姆渡镇的工作。1、扎实工作,协助村、镇谋发展。根据所驻村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进一步理顺了换届后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关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帮助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问津     
从宁波南站出发,坐宁波至余姚的中巴车,到河姆渡村下车,再向北步行六、七分钟,有一个小小的渡口——传说是为了方便人们寻访夏黄公之墓而兴修的义渡,如今却是大名鼎鼎河姆渡的渡口了。摆渡的是一个年轻人。过姚江时,我们简单谈了谈。回来时,他一见我,  相似文献   

13.
方其军 《宁波通讯》2013,(10):88-91
河姆渡这片姚江畔的古老土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城邦24公里,东距宁波市25公里。姚江,连接河姆渡遗址、余姚以及宁波的城邦。从行政概念上讲,河姆渡遗址在余姚市河姆渡镇。如果是有心人,进入河姆渡镇的界域,那来自遗址的一声声召唤似乎愈加强烈。真的,那种精神的吸引非常真实。曾经一位骑自行车前往"朝圣"的人写道:"我静静听着车轮碾路面的声音,渐渐地似乎脱离于现世的时空,心境平和。忽然,心儿好像被什么箍紧,就像树枝被小鸟的爪子抓紧。"如此盛大的远古文明实证现场,被发现出于偶然。1973年夏天,余姚县罗江公社(现余姚市河姆渡镇)在姚江边上的渡头村兴建水利,以抵御洪涝灾害,挖土时意外出现大量陶片和  相似文献   

14.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2,(16):52-53
站在福泉山顶,想像一个航拍,碧绿绵延的茶园、奇幽奇绿的山褶皱里淙淙地向着大海欢腾的山溪、如悬镜一般无边无际的海面、如翠黛一般的岛屿,乃至扩充到整个山海相望的宁波区域,视界应当是极其峻峭、雄放又艳丽、脱俗。如果此时海日东升,绚丽的阳光把色彩与热量遍撒人间,层山、云雾、大海、朝霞一一苏醒,这是一幅何等壮观的景象!面对圣美的自然,人怎能没有皈依之感?怎能不满怀感恩之情?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沿着万千,  相似文献   

15.
龚成 《宁波通讯》2010,(6):36-37
带着探秘访古的游兴,披着晨曦,我们一步跨入"河姆渡号轮"游轮,从古渡姚江大闸边始发,去畅游母亲河三十余华里中一个个古渡口独特魅力的历史胜迹。这是一艘穿行于长长姚江间的豪华型轮船,它虽比不上气势非凡的“泰坦尼克号”油轮,倒也十分壮观。全船装饰华丽,平台上彩旗招展,客舱内挂以许多宣传姚江与古渡的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龚成 《宁波通讯》2010,(7):46-47
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有芦苇草席残片。二千年前的汉代,在北方留下了大量的宁波产草席碎片。世界草席的发源地,正是阿拉宁波。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11,(7):35-35
“姚江奉化江两岸粮经畜牧产业区块”主要位于姚江、奉化江流域两岸。包括余姚市马渚、牟山、文亭、陆埠、河姆渡、三七市、阳明街道等镇,鄞州区集仕港、古林、横街、鄞江、洞桥、云龙、姜山、高桥等镇部分,奉化市锦屏、岳林、江口、西坞等乡镇街道。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08,(9):I0008-I0008
余姚市陆埠地处四明山北麓,姚江南岸,与七千年文化的河姆渡遗址隔江相望,是四明山革命老区之一,也是余姚东南重镇。 特色农业方兴未艾 陆埠境内农业资源丰富,山区、半山区和平原水网地相得益彰,南部丘陵山地;盛产毛竹、竹笋、茶叶,中部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北部沿江低洼田,以发展稻田养虾和茭白、田藕种植为主。  相似文献   

19.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3,(11):49-50
北纬三十度雨水充沛,热量丰富,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这条纬线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河姆渡就在这条纬线上。历史上,这一带一直是最适合稻米生长的土地。漫延七千年的米食,形成了独特的米香文化。宁波人制作  相似文献   

20.
以展示城市美丽景观为手段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其实质不仅是地理风貌的记录与传播,而且是人文价值与城市品牌意义的表征再造。从制作手法上看,《香约宁波》内容扎实,节奏明快,主题鲜明,手法先进。其中“书香”以7个镜头8秒时长展现了河姆渡遗址和天一阁藏书楼的深厚文化底蕴;“渔香”以7个镜头7秒时长展现了石浦渔港、中国渔村、东钱湖景区的原生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