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国内价值链处于重新构建阶段,近期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在国内价值链重构中的位置,对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在新形势下河南需要选择适合省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由产业间升级模式向产业内升级模式转变,由"俘获式"向"自主式"产业升级模式转变,在未来的区域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不稳定、产品出口受限等问题的影响,过去依靠中低端制造业推动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维持,亟须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珠三角产业升级为研究对象,提出“双循环”背景下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路径优化选择,为珠三角地区打破低端锁定的不利局面,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生态经济效率视角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对珠三角9个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3个发展集团,分析了均衡和非均衡两类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文章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导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旭东  李淑艳  曾艳英  宋雷 《物流技术》2014,(15):457-459,476
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下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国际货运实务》为例,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阐述了课改实施方案,包括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调整、工作过程系统化新课程的设计、实训场所和平台改造、教学方法应用、课程考核与教学评价改进等措施。方案实施成效表明,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符合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转型和业务升级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珠三角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然后通过企业实证调查,分析了珠三角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下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核心业务领域和主要工作岗位,以及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证书等方面的要求,最后得出调查结果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多重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获取低端制造优势的传统做法已难以为继。为了充分把握珠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系组成10余人调研团队,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产业发展需结合自身结构优势和资源禀赋,抓住战略机遇,打造非对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和形态的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作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支撑,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相关产业实现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人力资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相关产业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的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人力资源供给相关问题,需要精准地识别,并寻求有效的破局之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保定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发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大多数产业集群未来发展面临产业提升、研发投入不足、外部环境变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依托于矿产开发发展而来的城市和地区必将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满足和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而各有差异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在产业的升级和换代中却面临不同的严峻问题,找到适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路径将对地区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文章针对特定区域,以兰坪为例,从经济结构特征和转型的必要性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了兰坪产业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特征、路径与实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区位、资源等相对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经济增长不断受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长三角地区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1.
《南方企业家》(下称《南》):在科技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怎样帮制造企业升级转型?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宋兆麟(下称宋):我们主要是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主要在科技、环保,信息技术,企业管理4个范畴帮制造业升级转型。制造业在过去三十年主要是密集劳动力生产.珠三角有5万多家组装类企业。现在珠三角面临升级转型,要腾笼换鸟,所以我们要做自己的技术研发,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依托于矿产开发发展而来的城市和地区必将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满足和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而各有差异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在产业的升级和换代中却面临不同的严峻问题.找到适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路径将对地区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文章针对特定区域,以兰坪为例,从经济结构特征和转型的必要性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了兰坪产业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型、消费升级、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都为东莞房地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东莞"腾笼换鸟"效果初显。5月11日,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在深圳、东莞、惠州拉开大幕。与会代表考察了东莞轨道交通R2线西平站、高盛科技园、东莞电子科技大学、松山湖创新科技园、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深入了解东莞产业转型情况。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政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与政府愿望相差甚远。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对现有制造业就地进行产业升级而不是急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将制造业从产业链底端向高端升级的同时,充分利用香港等地将生产性服务业向珠三角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发展开辟道路,同时为珠三角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压力,首先总结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及机理,最后就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严莉  王学力 《企业导报》2010,(3):121-122
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压力,首先总结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及机理,最后就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后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要符合区域禀赋结构与比较优势,又要契合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东亚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后发地区的中原经济区,工业发展面临着"赶"与"转"的双重任务,需要从产业、企业和空间的异质性视角,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区域工业转型升级的演进方向,并走出一条从产业链上游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由加工制造向服务增值揭开,由空间分散形态向集中形态转变、由牺牲资源环境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升级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余乐 《中国就业》2011,(3):51-5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工业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政府和企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民营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转型升级的抉择。人力资源是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诸因素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民营工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下简称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则更加有赖于人力资源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能力明显优于广东省内珠三角外围地区的结论。通过计算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地区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随行业和地区不同出现差异化的特征,但并不存在区域产业"过度集聚"的情况。政府政策的实施不是拥塞效应的被动结果而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综合以上分析提出政府政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圳是我国最早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加工贸易迅猛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转型升级水平,深圳的加工贸易都是走在前面的。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在深圳加工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较大,且转型升级程度较高。因此,通过分析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升级路径,对深圳加工贸易实现进一步的快速转型升级和其他地区有效推进转型升级进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