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西缘的鹤山市为例,对1999~20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7年各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年间,鹤山市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增长—稳定—增长"的动态演变规律,总体呈增长趋势;(2)2007各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划分3种类型区:桃园镇、古劳镇、址山镇、雅瑶镇、沙坪镇5镇属于Ⅰ区(信息熵高值区);共和镇、龙口镇、鹤城镇、宅梧镇、双合镇5镇属于Ⅱ区(信息熵中值区);云乡镇属于Ⅲ区(信息熵低值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信息熵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徐州市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信息熵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相对无序状态发展;均衡度逐年递增,优势度逐年递减,说明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平衡状态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重庆市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进行计算与分析.描述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熵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演变规律,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驱动力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随时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均衡、均质性逐渐增强.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总人口和人均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2002—2014年长株潭地区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1)从整体上看,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2002—2014年期间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从2002年的1350 3 Nat上升到了2014年的1362 3 Nat。(3)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4)运用灰色模型预测可知,到2026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出现上升趋势。[结论]当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长三角土地利用数据集以及苏州市统计年鉴中1995-2010年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面积,转移矩阵,信息熵三个方面研究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交通因素4个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个时期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城镇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平衡。影响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中社会经济因素具体有总人口数、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密度、GDP、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投资、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对长沙市1996-2006年11年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其信息熵、均衡度及优势度.同时对2006年长沙市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土地利用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熵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信息熵原理,采用1996-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及各地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也不断降低;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市(地区)土地类型比重差异较大,其利用土地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6—2008年天津市变更调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基础上构建产业用地分类,应用信息熵模型对天津市产业用地数量变化和信息熵变化进行分析,并具体研究各类产业用地变化对信息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产业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集中度下降。与信息熵值相关度较高的耕地和未利用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第二、三产业用地是使信息熵值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信息熵物理方法对扶余市2010-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信息熵值的大小反映了扶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信息熵值越小,那么土地利用结构越有序,反之,则土地利用结构趋于无序。通过结构的信息熵定量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扶余市最近五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2010年信息熵值最小,其后四年信息熵值逐渐增加,表现为土地利用结构无序化倾向,研究结果可为扶余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后期规划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0—2017年河北省易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北省易县是太行山片区的典型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征明显。研究该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对Landsat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获取易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信息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进行有效空间化,探索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变化规律。[结果]1990—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均明显减少,主要转移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净增14241.38hm^2;动态度持续增大,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日渐活跃,其中近7年的动态度达到2.50%;4个时间节点的信息熵值分别为1.309、1.330、1.349、1.353,呈不断升高趋势,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类型已经逐渐完善,区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向自然生态方向,平原地区城市化率最高,偏离自然生态方向较大;低山丘陵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趋向自然生态方向程度显著。[结论]通过分层次、多算法相结合,能够深入有效地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垦利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86-2003年期间有几次波动:1986-199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保持较高水平(0.6961),1990年之后逐渐收敛,1993年达到最小值(0.6862),之后逐步升高,至2002年达到最大(0.6965),之后略有下降并趋稳定.信息熵在空间的分布以东部沿海的红光办事处和市畜禽场的信息熵最小,而垦利县城及以西地区,包括垦利镇、高盖乡和胜坨乡的信息熵较大.根据同期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影响信息熵变化因素,并建立信息熵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熵的济南市城乡用地结构及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分布,需要了解其动态变化,信息熵的演变(1996-2003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演变规律,信息熵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反映区域土地的分布,因此利用信息熵对济南市城乡用地结构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城乡用地结构的有序性呈下降趋势,用地分布呈现由中部向外围有序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信息熵模型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持续增加,有序性降低,集中度增强;(2)张掖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差异明显,分为高值区、低值区;(3)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驱动因素进行测算,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这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水市1996-2005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信息熵原理,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了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政策制度方面的影响,再利用主成分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经济社会驱动力为:人口增长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投资规模、产业结构比例、农业用地和农业发展等等,其中前两者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动态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地覆被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垂直空间分布差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高,2000~2005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低于1987~2000年;2000~2005年时段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是1987~2000年时段的1.19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呈增加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数值较大,并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常德市的四个县市:桃源县、汉寿县、临澧县、津市市,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等五个方面对常德市2009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的城镇、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2 2009-2012年期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增长的趋势;3常德市2009-201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并且区域不平衡;4 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中相对变化最大的为临澧县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7.
以大连市普湾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7,2014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各年份间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类型变换图。然后运用IDRISI的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及预测,得到研究区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预测图及统计数据。结果表明:2000-2014年的14年期间研究区的建设用地明显增加,耕地和水体不断减少,林地后期出现减少趋势,未利用土地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而且到2021年建设用地和耕地、水体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宁夏固原市上黄村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研究黄土高原乡村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方法:RS/GIS技术与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近30年来上黄小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林草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坡耕地面积减少和果园面积逐年扩大;上黄村可划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旱作农业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三个功能区。研究结论: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结构优化调整与生态功能区划,对黄土高原半干旱生态严重退化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0~2009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7%;2000~2006年甘井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态势,6年间增加2 600.91万元,2006~2009年呈现减少态势,3年间减少679.36万元;除林地外,其他土地利用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20.
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甘州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州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都具有不均衡性,有序度低,结构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