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建设如何以人为本?人追求什么?城市建设追求什么?人与城市是什么关系?城市建设如何使人生活的更幸福?对这些问题每个城市建设者都应当好好思考。经济学假定:“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必要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般人只看到黄金、钻石是稀缺资源,石油、天然气是稀缺资源,却没有看到人是稀缺资源。其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报道》2012,(3):12-17
很多特定时期都涌现出了不同的典型形象,但雷锋却穿越了半个世纪。他的伟大源自平凡。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雷锋”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内地有32万人的平均净资产高达500万美元。这些富人的孩子的成长状况如何呢? 正在上海实习的浙江某大学大二学生小王,对身边同学们“有钱”的程度颇感惊讶。  相似文献   

4.
程成 《魅力中国》2010,(10):27-27
时下,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领导干部抱怨本单位人才太少,庸才太多,工作安排下去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让这些领导干部满腹牢骚。是不是领导身边真的没有人才?人才到底在哪里?我看并非不是没有人才,人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一些领导干部不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未能做到“知人善任”罢了。那么,领导干部要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  相似文献   

5.
关注黄金还是托了“中国大妈”的福。金子把“大妈”捧红的同时还把一部分“大妈”套住了。就连我这只“金融菜鸟”都知道,对于投资者来讲,被“套”是一件足以令人捶胸顿足的事,于是乎,各种关于“大妈”盲目投资的负面报道随之而来。但是,“大妈”真的盲目么?真的悲剧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通过走访和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了身边的20个人,做了一份简单的调查表:  相似文献   

6.
以身边的典型感染身边人,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人。近年来,河南省荥阳市把挖掘、宣传身边先进典型作为传递正能量的主渠道,先后组织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荥阳十大人物”、“荥阳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和“职业道德双十佳”等系列评选宣传活动,营造了人人向善、人人学善的浓厚氛围,奏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的乐章。  相似文献   

7.
“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北极绒保暖内衣,地球人都知道”、“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经常看电视的人可能对这些广告都耳熟能详。但是,你或许不知道这些创意都来自于同一个策划人——叶茂中。作为中国策划界的“鬼才”,叶茂中参与过大红鹰、海王金樽、海王银得菲、圣象地板、孔府家酒、北极绒保暖内衣等不计其数的中国知名品牌的创意,经他的手捧红了一家又一家企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品牌如何能从默默无闻,到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8.
李墨言 《中国西部》2009,(7):118-11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一本教会你如何创造财富的创富之书,又是否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呢?这会是一个秘密吗?“秘密”、“吸引力”、“力量”……这些本都是充满诱惑的词,又怎会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些都是不能说的“秘密”,只能靠你自己去领悟。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4,(38):145-145
N多的爱情电影来到我们身边,你是否被影片优美的画面和故事所打动,影片是否引起你对自己初恋的回一亿?初恋,是一个连想一想都让人陶醉、让人痴迷、让人幸福而美好的字眼。因为每一个初恋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初恋时光是为真爱而燃烧的爱情符号。女神们都说:“姐享受的不是面膜,是初恋时光。”男神们也谈:“恋爱不送礼,送礼只送初恋时光。”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与一企业界朋友聊天,谈到“身边人”话题,朋友颇多感慨,认为现在的企业家虽然多了“用人权”,但反而不知道怎么用人,甚至不敢用人了。他还举例说,不少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出事”、“犯事”,根源之一就出在“身边人”身上,自己信任并重用的“身边人”最终却把自己推向了失败、破产,甚至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11.
李仁卿 《黑河学刊》2014,(1):14-15,166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因而,社会教育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理解“人”。有什么样的人学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教育思想。那么,究竟是什么“人”?马克思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了一以贯之的认识。他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唯心到唯物、从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因而,他的社会教育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他对“人”的不同理解,他的社会教育思想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浙江工商》2006,(2):24-26
2004年下半年以来到现在,在企业家中间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大慨就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创业”。那么,到底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和谐创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正确理解这两个问题.对每个企业未来的走向、决策和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毛一族     
虽然周围还有很多人从衣着、言谈、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甚至长相上都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虽然在这个大都市里还有许多更落后的民工们像一股股灰尘被真的假的执法人员扫来扫去,但这些都挡不住时尚从天而降。时尚是什么?最从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行动指令。时尚要求的只有服从。如果你问一个很“时尚”的人“这是干嘛?”他会回答:“这是时尚”,如果你再问:“干嘛这样?”他回样回答:“因为这是时尚。”时间就是一个大的“集体无意识”,活得太清醒的人是无法时尚的,这种人被称为特立独行这种人往往以酒鬼或疯子了…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5,(18):45-46
【法国《世界报》4月3日】按照法国国防部长身边人员的说法,布什总统和国务卿赖斯改变了以前的态度,可能已经决定“原谅法国人、不理睬德国人、惩罚俄罗斯人”。虽然有些迹象使人相信这种说法,可是现在断言欧美关系的“春天”能否持续下去还为时过早。美国人和欧洲人都想重建伙伴关系,却苦于没有方法:如何让布什欧洲之行表现出的和解愿望变成具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朱砂 《宁波通讯》2012,(21):72-72
上班时侃侃而谈,下班后沉默寡言,无心关注生活的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亲人或者朋友吗?近日,一项针对“下班沉默症”的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感到自己不同程度上有这样的状况。是什么造成了都市人在办公室和家中截然不同的状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高强 《东北之窗》2012,(18):52-53
新闻就在你我身边,好的新闻,不但需要记者善于发现,也需要多去思考。 当记者转眼间快7年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说实在话,平时工作其实很被动,基本都是靠文字记者带,主动性不够。有时候就会问自己,新闻在哪里?如何去找新闻?通过《152天,一个人的供暖泵站》这篇报道,我深刻感悟,其实,新闻就在你我身边,好的新闻,不但需要记者善于发现,也需要多去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人流传“集体经济”是过渡形式,联社是“守夜人”的论调,工商部门不准再登记“集体”企业,改革中有不少国有中小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被“一卖了之”,或名义上改制为“民营”,有的实际上变为私营。难道集体企业真是过时了吗?集体经济真的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了吗?我们这些长期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人也一度陷入迷茫。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冷静观察和分析身边发生的变化,我们不能不大声疾呼:要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力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方言 《走向世界》2012,(10):28-32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个流传于大半个中国的民谚,让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无数人的魂牵梦绕之地。那么多的人都来自一个大槐树下,这个说法未免过于神话。洪洞到底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共同认可的祖地?  相似文献   

19.
Shirley 《浙江经济》2011,(21):57-57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这正是给我们所处时代的赠言。在全球创意涌动的今天,每个人都会有种感觉,身边充斥着空想家、梦想家、幻想家,想法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就每天仰望着氢气球似的主意在天空中飘荡,没有任何下落的趋向,一旦落地,即球已破,事已毁。是想法不够好?还是主意不够妙?好象都不是。  相似文献   

20.
你姓什么?第五。早就听说在中华大姓氏里有“第五”这个少见的姓氏,但没想到有一个村子90%以上的人都是这个姓,而且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