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来就推出股指期货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应该尽早设计和推出股指期货,然而,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条件尚不成熟,贸然推出恐怕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2.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合约.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变革.本文先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原因,然后讲解了股指期货推出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金融创新产品股指期货规避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股指期货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还是在期货交易所上市,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惯例.本文根据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发展状况,从股指期货全球的发展趋势、风险控制、运行成本、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分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地点的选择问题,认为我国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要优于期货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  相似文献   

4.
酝酿巳久的股指期货今年正式启动,作为我国新推出的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势必对我国股市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分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根本动因.在探讨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可能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维护金融市场合理有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发我国股指期货势在必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市场指数为买卖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通过对股票价格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自从1982年堪萨斯交易所正式推出股指期货后,便深受广大投资者的欢迎,于是各大交易所纷纷仿效,陆续推出了各地的股指期货.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基本上具备了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市场对此也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我国开发股指期货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海外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已有数种中国股指期货产品进入了实践,而且新的中国股指期货产品还在不断开发中.海外中国股指期货产品的推出虽然仍有待于市场的检验,但客观上将成为世界投资者考察中国股价的重要指标和参与中国股市的重要途径,并可能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截止目前,H股股指期货比其他海外中国股指期货更为成功,其推出前的一些市场条件值得我们在推出国内股指期货时检视.  相似文献   

7.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是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股权分置股改革已基本完成,股市机制不断健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股票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文在介绍股指期货基本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及稳步推出股指期货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丽 《中国外资》2012,(14):139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合约。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变革。本文先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原因,然后讲解了股指期货推出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金融创新产品股指期货规避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指期货在十几年研究准备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成功上市,这对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影响深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股指期货发展的必要性,论述股指期货在我国推出后的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推出后,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和沪深300现货指数都出现较大波动,随之股指期货套利成为投资者获利或者是规避风险的投资方法之一.而期现套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推进期货市场"走出去"及国际化战略须以跨境期货交易法律机制构建为前提。文章通过厘定跨境期货交易内涵边界及监管正当性,省思主要法律困境及应对思路,提出应致力于跨境期货交易立法监管理念创新,确立跨境交易监管认同机制,提升跨境期货衍生品交易经纪能力,适度扩大衍生品跨境投资参与主体范围,逐步取消QDII投资品种限制,并从跨境期货交易运行保障、立法监管、风险控制以及解纷机制等方面建构系统法律保护体系,切实保障跨境交易整体性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2.
恒生指数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鹏  杨招军 《投资研究》2012,(4):123-133
本文利用OLS、ECM、ECM-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生指数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率进行了估算,并在风险最小化框架下对它们的套期保值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哪种股指期货,不考虑期现货间存在的协整关系会使估算的最优套期保值率偏高,影响套期保值效果;其次是虽然在样本内外,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比恒生指数期货的好,但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的稳定性比恒生指数差。此时,ECM-GARCH和OLS模型分别为样本内外投资者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的最佳选择;对于恒生指数股指期货,最优模型是ECM。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期货市场在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基础上演绎出丰富的功能类型。在发达国家,期货投资基金规模庞大,具有成熟的交易策略和交易技术,已经成为期货市场所有功能有效发挥的中坚力量。中国要全面提升期货市场功能,确保价格安全和产业安全,应加快探索期货投资基金的具体模式、市场结构和法律框架,将期货投资产业链中的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确立不同品种期货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为此,政府应主动打破路径依赖,实现以投资者结构多样化为基础的期货市场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4.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在为市场提供套保工具和流动性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本文运用同一指数的股指期权与股指期货组成多种动态套期保值组合,分析股指期货的风险对冲策略。结果表明所构造的组合都能为股指期货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不论多头股指期货还是空头股指期货,保护性策略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大陆与台湾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日内15分钟交易数据,对大陆与台湾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比较,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间存在双向价格引导关系,但在信息传导效率上,期货领先现货,对台湾市场而言,仅存在期货对现货的单向引导关系;期货市场在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中占主导地位,但台指期货的主导作用要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文章从投资者结构、合约设计、交易制度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两岸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差异,并提出改善大陆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是连接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纽带,为证券市场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通过对股指期货犯罪行为的分析,笔者认为,操纵股指期货的行为必须纳入刑法规制范畴,同时还应当警惕并防范股指期货挂牌交易后因设计缺陷所产生的"新型老鼠仓"行为。并且单独罪名无法有效防止犯罪行为发生,应当建立综合性证券、期货犯罪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探索对基层证券期货机构实施委托监管是一项金融监管工作创新,对深入推进银证监管合作,发挥金融监管合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证券期货监管合作中委托监管的法律支撑点、委托监管的可能内容、人民银行接受委托监管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许荣  刘成立 《金融研究》2019,464(2):154-168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期间,对股指期货严格限制交易政策这一独特事件前后的高频数据,研究限制交易政策对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价格引导关系的影响。利用I-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限制交易政策实施前,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影响更强,尤其表现在价格急剧下跌时期;限制交易政策显著增加了期货市场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削弱了其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影响,并且改变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助跌强于助涨”的影响模式,增强了股指期货在价格上涨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一方面直接量化了期货交易成本变动对其价格发现功能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从价格引导关系的视角提供了股市危机时期股指期货限制交易政策监管效果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9.
张孝岩  沈中华 《投资研究》2011,(10):112-122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总体上不存在到期日效应;在中长期,股指期货推出则确实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在减小。另外,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起到引导作用,其冲击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本文政策含义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指期货开始平稳有效运行,对现货市场起到重要引导和价格发现的作用,但由于股指期货的高投机性,加强对其监管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define and analyze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for the CSI 300 index futures in the Chinese futures market. Our sentiment‐styled index for the CSI 300 index futures from April 16, 2010 to April 30, 2019 is constructed by the first and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rather than only by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used in the Baker and Wurgler (Journal of Finance 61(4): 1645–1680, 2006) method.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explains 78.38% of the sample variance.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s adapted to study the dynamics of cointegration of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and the logarithmic futures price. We use the GARCH‐DCC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and the Chinese futures market. We show that this investor sentiment‐styled index does have the price discovery from the Granger causality and common factor weights and the hedging function from the Baba–Engle–Kraft–Kroner model empirically; furthermore, we use the curvature term of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to determine the multiple unit roots. More empirical results for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sentiment‐styled index of the CSI 300 index futures, and the return of the CSI 300 index futures market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