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周晓军 《新远见》2011,(6):74-80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经验证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温家宝总理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四川省审计厅为确保“十大惠民行动”即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四川”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农村交通建设、饮水安全、农民工培训、农村安居、扶贫解困和生态环境“十大行动”决策落到实处,使惠民资金真正用在惠民项目上,专门制定了《四川十大惠民行动审计监督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明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从“一个防止”到“两个防止”;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明年将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人民生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将成为明年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明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资金将继续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杜青双 《活力》2011,(11):141-141
“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性质和地位的本质要求。服务保障民生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只有站在关注民生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深入分析研究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执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检察工作的人民性。 一、影响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的瓶颈与制约因素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检察机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在“服务保障民生”上仍然受到制约。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十七大报告折射民生亮点.破解民生之道,其处处体现着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民生?民生就是人民、百姓的生计,也就是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更要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命质量,民生的内涵也就更为丰富。我们今天讲“以民主促民生”,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民主不只是“目的”,更是“手段”,就是要借助民主的力量、民主的智慧解决民生的难题,最终达到让老百姓享有民主,享受民生。  相似文献   

7.
一、深刻认识加强对民生资金审计意义 (一)搞好民生资金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关注民生、为民谋利”,涉及面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既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矢志不渝的追求.又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深切关怀和厚重温暖。为此,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全力做好审计服务.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是“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抓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颖江 《活力》2011,(3):119-119
近年来.“民生新闻”一词在新闻界十分盛行.各级各类媒体都在创办相应栏目,大力报道民生新闻,大有“无民生新闻不火”之势。  相似文献   

9.
2月11日.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顺天寨村“民生工程评议理事会”的村民代表.对今年拟实施的村级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行投票。今年春节期间,顺天寨村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设立了由常住村民代表、外出务工人员代表、流动党员代表共同组成的“村级民生工程评议理事会”,在广泛调查和搜集全体村民意见基础上.投票决定每年具体需要办理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并对已实施的民生工程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未达90%.市镇相关部门则不予验收。  相似文献   

10.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健宏 《活力》2012,(8):157-157
“民生”,是个涵盖性很强、内容很广泛的词语.“民生问题”也自然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语。随之而产生的“民生新闻”是特定的时代产物.诞生的背景是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它的出发点是为民众服务,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闻实践的深入.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2.
曲淑波 《活力》2012,(15):39-39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主题。改善民生,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的重要职能。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机遇,才能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7日,“新浪-奥康2006网络盛典”颁奖典礼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民生人寿以网友票选第一名当选“年度最具发展潜力保险公司”,并同时被授予“年度城市生活贡献奖”。民生人寿副总裁张良华代表民生人寿出席了颁奖晚会并上台领奖。  相似文献   

14.
荣超 《乡镇论坛》2009,(5):24-24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这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民生工程。笔者认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商霖 《河北企业》2009,(9):56-57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为公共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公共支出更加注重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黄玉坤 《活力》2011,(12):31-31
随着依兰县招商引资和各项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县属企业转制后走向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有4户全国百强企业先后落户依兰,依兰的经济社会步人较快发展时期。新一任县委正确分析、准确判断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自我加压,确定了“实现依兰经济社会第二次跨跃,冲刺全省十强县”的工作目标。县四个班子领导在团结带领全县干部职工群众推进这一宏伟目标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民利、民本.深入实施“民生民利要素升级战略”,把突出解决好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保障问题作为本届县委、县政府执政和行政的核心理念,在2011年“两节”期间.县四个班子领导深入到部分年事已高和身体多病的40、50职工家中,为他们送去生产致富项目信息和党政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周芳 《活力》2010,(21):136-136
民生,指人民的生计.那么民生新闻就应该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新闻。实际上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下的一种演绎,是当下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先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列为重点建设的问题.这不仅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民生”这一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民生新闻由于其选题、表现形式、主持风格等方面的贴近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关注.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旋律下.税制结构体系的优化与调整.需多角度全面思考.新一轮税制改革总体思路,也需要从战略高度从长计议。本文尝试从民生为首、统筹规划、环境友好等十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我国税制结构优化所需处理好的“新十大关系”.从各个视角对“十二五”期间税制结构调整与优化进行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9.
周淑兰 《活力》2011,(2):103-103
广播民生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表现形式。广播要想在新闻大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追求个性化、异质化,也即个性化生存途径。这就像电视追求“好看”一样,广播要追求的是“好听”.这就必须将新闻做精做巧。针对新的竞争态势,打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口号。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立足于“民生、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20.
《上海房地》2010,(1):16-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住房——这一关系民生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备方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而在关于住房的问题中,谈论最多的又莫过于”买房”。随着福利分房政策淡出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主导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买房”。为此,政府也制定了种种政策为“买房”提供便利和优惠。然而,这种几乎“一刀切”的政策,使需要住房的人们有的不得不沦为一代房奴,被沉重的房贷压得透不过气来:有的只能委身成为”群租”一族,蜗居在几平方米陋室的同时.还得承受着高额的房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