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战略规划。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20年中国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农村在人口、产业、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羁绊问题。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和使命的一致性,沿着“逻辑关系——道路羁绊——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提出农村“人+产业+文化”的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模式,以聚焦以人为本的“人”为研究核心,通过实施“吸引人才”与“盘活人口”;“因人施策”与“因地制宜”;“特色兴农”与“绿色兴农”;“传承文化”与“弘扬文化”等这些具体路径,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财经创新人才。高等财经教育作为以经济与管理类学科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财经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培养高等财经创新人才视角探析了21世纪高等财经教育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4.
财经素养是解决财经问题,维系个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融入财经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财经素养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旅游从业人员自身各种素质的提升,其中财经素养就是旅游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该研究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从优化课程定位、优化课程设计、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融入财经素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发展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内生动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基层政权、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至今,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认知有待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增强、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联领域改革的协调性有待提高、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匹配度有待提高、对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建设的支撑力度有待加大等。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普及常态化的农村现代化培训;加快综合性政策出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相关改革的协同效应;因地制宜探索内外联动发展新模式;构建共同富裕原则下治理新格局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优化其发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最终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而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要“三位一体”构建乡村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通过多元化、特色化、绿色化、共享化、数字化和优质化推进乡村产业自身现代化;以要素配置市场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在一些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存在目标认识单一、目标设置短视、项目选择低质化和同质化等问题,产业振兴的软硬环境也有待完善。应正确把握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取向,目标设置要多元化并兼顾长短期,项目选择要因地制宜并坚持生态优先和利农惠农优先,通过基础设施提质、创业支持、服务优化等积极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振兴环境。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持续发力,全新的资源利用模式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乡村高质量振兴的新动能和重要引擎。本文从数字经济与乡村高质量振兴的耦合关系入手,分析了数字经济驱动乡村高质量振兴面临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数字人才资源紧缺、数字乡村产业整体规划缺乏、数字乡村流量变现认知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最后基于党建链、基建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一体”的架构,提出数字经济驱动乡村高质量振兴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如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培养财经类人才也迎来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我国人才市场需求财经类人才的具体状况,并且分析在培养财经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经济运行良好,村民在丰富的物质条件基础上也在呼唤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意在探讨艺术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强心剂”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乡村资源的独特文化属性,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文化赋能。  相似文献   

10.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当前是贫困地区从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阶段。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着历史承接的关系。贫困地区由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的转变过程中可能面临经济自主能力不强、产业薄弱、人口结构倒挂严重、发展模式不易转变、群众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现实困难,同时,经济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阻碍依然存在。论文从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从“精准扶贫”向“精准振兴”的模式转型、从帮扶困难群体向壮大乡村市场主体和职业农民政策的转变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正视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现实困境,尊重个体迁移流动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政策之一。相关部门应通过优化资源供给,强化农民的社会劳动及农业劳动价值,优化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经济体系,拓展乡村振兴专员岗位,提升政府人员薪资待遇等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振兴战略实施和全域旅游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从体制保障、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虽已脱贫摘帽,根据实际情况仍属欠发达地区。文章以民盟湖南省委会乡村振兴“百村千户”实地调研为依据,针对脱贫摘帽后的欠发达地区存在的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以产业带动就业留住人才、联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为乡村产业振兴招募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2l世纪的财经人才必须具备定量建模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数学建模,分析了数学建模教育在培养现代高级财经人才的作用和必要性。开设数学建模选修和实验课,是财经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的适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财经人才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财经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长期以来学校偏重于让学生学会某些专业方面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精有余,而博不足”,“技术有余而价值不足”等弊端。培养财经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应加强财经专业人才的人格教育,在财经专业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使得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经济陷入低谷.我国目前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工、大学生回村就业创业.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撑,只有人才振兴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我国部分地区目前还存在技术...  相似文献   

17.
财经人才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财经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长期以来学校偏重于让学生学会某些专业方面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精有余,而博不足”,“技术有余而价值不足”等弊端。培养财经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应加强财经专业人才的人格教育,在财经专业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表明国家对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巨大决心。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之美誉,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四川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确立、品牌塑造、品牌拓展与延伸等一些列管理手段,进而达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积极效应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需之策。从协同创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经验分析表明,艺术引领乡村振兴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协同创新、文旅融合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协同创新、文化创意协同创新、社区共治协同创新等六种模式,并从环境、主体、内容、过程四个维度提出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涉农职业院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农业农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的育人使命,其人才培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大涉农职业院校的建设力度是科技兴农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涉农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鄙农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抵触、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难题,提出主动适应乡村振兴对涉农人才的需求,通过厚植思想根基、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理实教学并重等破解之法,以提高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