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教育课程的双元育人模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辅导员自身素养,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增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能力,充分发挥辅导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思思 《理论观察》2022,(5):159-161
课程思政是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由高校教育部门、教师群体为主导,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学科课程等的融合教学,形成学科理论知识、德育教育的协同效应。特别是新时代高校借助于课程育人,要从思政育人情境创设、教学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等流程入手,进行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道德素养的培养。本文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浮现出来的高校教育人员、教育传授观念、授课方式引导、实践活动等的不完善问题,提出“专业课程+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策略,旨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平台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全媒体平台赋能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全员育人的协同性不够、全程育人的连续性不强、全方位育人的互动性不足等现实困境,提出通过“全员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与全媒体平台“三全育人”互融互通,构建全媒体平台赋能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向,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发展和大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各项育人工作要有机融合、相互协同、形成合力,最终达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实践育人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有必要延伸路径、扩大效应,为实践育人带来新指引.总结以往模式方法与工作经验,文章从目标任务、指导原则、组织架构、具体内容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书院制的起源和发展,分析现在书院制下各个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困难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学生的思想领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育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理论内化和实践外化的重要环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困惑和不足,文章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新格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夯实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多重思路几个方面探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7.
资助育人和心理育人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高校心理育人融入资助育人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向,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外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着资助程序有待完善、育人内涵凸显不足、综合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心理帮扶有待深化等现实困境。应积极探索高校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有机融合的路径,构建精准化资助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完善学生成长发展机制、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精神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理工科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载体平台和育人素材,为理工科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突破口、拓展了新路径。文章提出,挖掘科学家精神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元素库,以“价值引领、学业指导、科研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理工科高校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9.
高等医学院校是向社会输送医学人才的主要基地,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学历水平稳步提升。研究生是医疗人才的重要来源,提升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当前,医学院校呈现研究生学业压力大思政活动参与度低、导师学术水平高但思政水平提升空间大的特点。学校亟须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B中医药大学S学院依托中医药特色,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双螺旋计划”特色思政品牌活动,以沙龙与实践、导师与朋辈互动为路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了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政活动参与度与思政教育水平,以期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增强工程创新人才的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通识教育课程提升人文素养和复合能力、专业教育课程滋养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实践教育课程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人格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将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融入高校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破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要素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打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盲区和断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董平  王伟琦 《理论观察》2022,(11):58-6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传递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具有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职能,在促进学生接受、认同、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影响着能否顺利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着主导、主渠道的作用。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感、思政教学方式、思政宣传载体、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全方位提出高校思政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吕帅 《理论观察》2022,(2):37-40
新时代高校构建“党史育人”模式有利于巩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成果,有利于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利于增进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高校构建“党史育人”模式,就要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把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党史教育融入服务保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构建“党史育人”模式,还要建立健全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和服务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政工作途径打造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展思政工作途径,创新思政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骨干作用,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拓展立德树人新领域。深入研究网络文化育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实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准。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展思政工作途径,创新思政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骨干作用,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管理、基层党建和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3个层面均有重要价值。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应推进建立课程融入机制,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构建多元融通体系,发掘伟大建党精神育人价值;构筑协同联动模式,形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的力量聚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叙述了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双主体"模式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可行性,探索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路径:创新教育理念,把双主体思政工作落在实处;优化交流机制,保障学生思政工作交流互通;完善理论与实践体系,保障理论指导与实践认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博物馆在把馆藏内容展示给大众时就体现着独特的隐性思政育人功能,在文物见证、历史传承中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着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在情景感悟和纪律规范下使参观者于耳濡目染中提升道德境界,提高个人素养。这其中所发挥的教育作用相比于学校、社会直接开展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客观真实性、时代性、广泛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愈加凸显和博物馆影响力日益提升的新时代,博物馆、学校和社会要同向发力,不断提升博物馆隐性思政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对思政工作“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新要求,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思政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文章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挑战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