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在实现双碳达标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绿色制度的保障,从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出发,从生产生活中产品过度包装现象着手,挖掘我国现行法律在规范绿色包装方面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监管有待提高、企业清洁生产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公民环保意识亟待加强等方面问题的原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从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监管职责、加强企业清洁生产责任、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四个路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辽宁省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方案,并将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文选取辽宁省鞍山市等6个存在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石油、煤炭的能源结构作为投入指标,人均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同时将“三废”等重要污染物产生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用DEA模型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划在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2050年后世界局域能源网络的发展场景和布局骨干情况,在关于高比例的清洁能源,研究了江苏某园区局域能源的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清洁能源的比例,给出了一系列的实现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江苏某园区基于局域能源的碳中和实现途径探索与发展情况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的提出及推进对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国家及地区在实现碳达峰时的阶段特征、“双碳”目标实现路径、量化分析影响典型国家和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因素,剖析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在经济、产业、能源、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障“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关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分解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探求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平稳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面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挑战,本文研究了新能源发电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电力工程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提...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是中国向世界的承诺。碳达峰和碳中和,实际上是降碳增汇。为实现“双碳”目标,政府、市场、企业、商会和文化,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文章分析了由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机制、市场调节引导机制、企业管理协调机制、商会协调监督机制、文化影响引领机制组成的五位一体降碳增汇联动机制,探讨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及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和市场体系的作用、市场与企业的边界、政府与商会的互补、政府与企业的分工合作、政府如何运用文化的力量、企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政府、市场、企业、商会和文化共同作用,形成引导力、激励力、协调力,最后形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合力。实现“双碳”目标,是多个主体、多重机制、多种力量的联合作用,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多元化、机制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省级碳达峰路径对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甘肃省碳排放驱动机制,结合情景设置对甘肃省碳达峰路径进行模拟,并对甘肃省发展的低碳韧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呈正相关。从情景模拟来看,基准情景下,甘肃省将在2033年达到峰值,低碳韧性较差;高排放情景下,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后续碳中和难度较大,不具备低碳韧性;低排放情景下,2030年将达到峰值,并为实现碳中和打下良好基础,具备低碳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合理控制城镇化水平、转变经济増长方式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碳赤字、碳减排和碳移除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碳中和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会助力本地碳中和的实现,还会对相邻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强化其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并加强绿色监管,着力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绿色资源错配等问题,尤其应重视和避免“漂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资源型城市因其碳排放数量多、强度大,未来面临更大的降碳压力。本文通过回顾中央及地方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政策实践,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资源型城市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的减污降碳效果。分析表明,2013至2019年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综合效率并未达到DEA有效。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叠加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低碳转型财政政策可持续性不强、财力不足、发展动力不够等现实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强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财政政策集成。  相似文献   

10.
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计划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影响碳排放总量的主要领域,在这期间不仅要满足社会用电的基本工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减碳减排和全面发展清洁能源发电的转型工作。文章对河北省电力行业2010—2020年低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计算了河北省电力行业碳排放情况,并运用双对数模型和岭回归方法确定目前影响河北省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设定3种情景对河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河北省电力行业在2035年以前难以完成碳达峰目标;低碳情景和零碳情景下,分别在2030年、2025年可以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我国地广物博,储备的能源丰富,但现阶段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工业行业的飞速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的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提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  相似文献   

12.
客观认识数字经济碳足迹问题的重要性是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相较于以往的纵向研究,文章横向分析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内在机理,发现要实现数字碳中和,现阶段还存在着国家对数字碳中和的强制性管控有待加强、企业数字碳信息披露不主动不充分、消费者对数字碳中和的引领度居于被动地位等问题,这可能会引起碳高峰锁定甚至掣肘“30·60”双碳愿景如期实现的负外部影响。因此,国家应制定强制性低碳监管制度和安全港机制,企业应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碳信息捕捉与披露的积极性与科学性,消费者应主动引领社会走向数字碳中和,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提出,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有了新的要求.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双碳"目标驱动下"外部环境—供应链成员间—供应链企业内部"三位一体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模型,指出"双碳"目标通过影响供应链外部环境压力、供应链成员间协作和供应链企业内部治理产生三种驱动力量,分别形成政策倡导与信息...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宏观调控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生态税收观”,通过自身体系的不断绿化,更好发挥其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导向、促进与支持作用。在总结梳理国内国际税收体系绿色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反思现存问题和改进方向,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我国税收体系绿色化逻辑框架,并提出未来的若干优化路径,以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贡献税收力量。  相似文献   

1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经济以数字和信息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全面的促进作用。基于“减排”和“增效”视角,使用量化的城市层面2011—2018年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如下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助力碳排放量降低和碳生产率提升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推动碳排放量降低和碳生产率提升。据此,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化的数字经济模式和释放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建筑业角度探索“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实现建筑业减排目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改进BP神经网络结合情景分析法,对2000—2019年河北省11个地市建筑业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碳达峰情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距离生产前沿面存在26%的发展潜力,说明当前河北省建筑业的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2)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空间分布格局由“西部高、东部低”向“中部高、南北低”转变;3)在基准情景下,河北省建筑业未能实现碳达峰;低碳情景下可以在2030年实现达峰目标;而强化情景下,则能够促使达峰时间提前到2027年。同时提出“以政策调控为主导、以市场合作为辅助、以技术升级为根本”的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杜春泽 《西部金融》2022,(9):51-53+58
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习总书记提出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为我国碳减排明确了时间表。而要完成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气候投融资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气候投融资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提升气候投融资资金供给等途径推动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对气候风险加以度量和管理,碳核算作为金融机构全面了解自身环境影响、度量转型风险的重要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国际上主要的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碳核算的进展及存在的局限性。鉴于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不完善、覆盖范围不全面、数据质量不高、碳核算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快出台我国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循序渐进扩大核算范围,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碳核算激励机制,完善碳核算成果运用机制,夯实金融机构碳核算数据基础,建立数据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经济转型的重要税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并相当完善,而中国的碳税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立法空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为中国当下碳减排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因此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税制度势在必行。鉴于发达国家碳税制度的构建已经相当完善,分析与评价国外碳税制度的实践,在综合考虑中国国情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启中国碳税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建议从确定立法模式、明确碳税要素、构建征管体制以及设置配套制度等角度构建中国的碳税法律。  相似文献   

20.
为判断中国碳排放总量能否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首先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中国1999—2019年碳排放量的因素,然后运用模型回归结果,模拟预测10种发展情景下中国2020—2040年的碳排放量,以考察各种情况下的碳达峰年份。研究发现: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之后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人口规模;基准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而能源强度、第二产业比重、煤炭消费比重的缓慢下降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均会使碳达峰年份向后推移。为尽早实现碳达峰目标,建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