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确定性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2008-2019年中国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网络,从微观层面实证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其不仅会加剧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性,而且会加重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证券、房地产和金融控股四类部门风险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较快上升时期,银行、证券和房地产部门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入效应,而金融控股部门则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出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收益水平较低的个体机构以及在经济环境不景气和政策环境不稳定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都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债券违约是风险集聚的结果,也是金融风险市场化传导的重要信号,忽视债券违约后的信用风险地域传导效应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以2018—2021年沪深交易所企业债与公司债季度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区域传导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具有显著的区域传导效应,即违约事件会提高省内其他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2)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区域传导效应具有债券个体异质性,债券违约后,省内产业债相对于城投债受到更大的影响,从债券所属政府层级来看,同省的省级及以上信用债利差反而下降,地市级、县级及以下的信用债利差上升;中西部省份的债券违约对同省其他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相对东部省份更大,低市场化指数省份的债券违约传染效应更大;(3)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区域传导中存在两种中介作用,一种是债券违约降低地方财政担保水平,从而影响其他债券的信用风险,另一部分来自债券违约降低当地城商行投债水平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坚定打破“刚性兑付”,促进信用债的市场化发展,与此同时在省级政府层面,需要关注地市、区县一级的债券信用风险,并在基层建立完善的债券信用风险动态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7—2019年沪深2 046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二值混合模型,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加剧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对其债务违约风险产生作用。异质性因素考察结果发现,外部融资能力能够显著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规模越小的企业其债务违约风险越容易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庆考 《全国商情》2009,(22):72-73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信用风险整体上升,卖方回款风险增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困境雪上加霜。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制订完善的应收账款政策、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加强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利用应收账款融资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18年中国12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结果 表明:首先,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对银行业风险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银行业景气指数上升会减弱两者之间的影响;其次,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国有银行风险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非国有银行风险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应当具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功能。在不完全债务合约情形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以通过加强债权人的谈判地位、约束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将中国重启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8年1月—2019年11月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法、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效应分析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分析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发行,能够显著降低民营企业标的债券的信用利差和发行利率,且股东议价能力越强、清算成本越大,其融资成本下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短期融资市场存在由所有制差异引发的结构分化现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重启发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民营企业同国有控股企业之间的债券融资成本“剪刀差”,实现了对优质民营企业的定向支持。因此,应进一步发掘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结构化定向调节潜力,并加强对创设发行机构的监管约束,在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同时避免风险聚集。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价格离散度、换手率和零交易天数比率三种债券流动性测度方法,分析流动性风险对应收账款资产支持债券定价的影响,发现控制信用风险和其他特征控制变量后,价格离散度和零交易天数比率对应收账款资产支持债券信用价差有显著正影响,换手率对应收账款资产支持债券信用价差有显著负影响。将应收账款资产支持债券发行规模作为流动性替代变量,实证发现债券发行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信用价差越小。投资者评估应收账款资产支持债券价值应考虑债券流动性、债券发行规模,市场要完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机制,扩大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品披露范围,丰富投资者类型,改进结算系统,引进做市商制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是信用债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和风险承担者,“刚性兑付”的打破和不断聚积的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债券发行中,企业到期债务的最终偿还不由商业银行承担实质性的偿付责任或担保责任,银行主要负责债券承销、资金托管等义务,但不断攀升的债券违约风险对银行的传导效应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首先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14年中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数据,将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并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则不确定。上述发现在替换计量回归方法以及划分子样本估计等情形下均是稳健的。本文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另一方面,则为思考如何应对内部的不确定性风险以确保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面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并购定价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具有明确政策信息导向的产业政策又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8年间的并购交易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及产业政策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主并企业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当目标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被强化,即主并企业支付的并购溢价会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在跨行业并购中更为显著,在关联并购与非关联并购中均显著且没有明显差异.此外,考虑并购绩效的研究表明,主并企业对目标企业支付的高溢价总体上是值得的,特别是当目标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时候,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并购溢价对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结论 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并为理解政策变化对并购定价决策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及第三方ESG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抵御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国有企业履行ESG责任对企业风险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东部地区的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更能抑制市场风险;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更能抑制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是企业树立良好声誉,提高环境绩效,降低资本成本、融资约束以促进低碳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以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样本,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气候风险披露指数,衡量企业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水平,探究企业气候风险信息披露与机构持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水平与机构持股比例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相关关系在不同行业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存在显著差异,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更能被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所吸引。该研究结论为企业完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应对气候风险、实现低碳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0-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同群企业特质股票收益率作为工具变量,并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企业风险承担决策中的同群效应。结果表明:企业风险承担决策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同群公司风险承担水平会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该影响力度比企业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力度要大;信息机制和管理者声誉机制是形成企业风险承担同群效应的两种主要机制;企业风险承担同群效应影响路径具有单向性,主要表现为同群中"优秀"公司对"差"公司的影响,反之则不成立;企业风险承担同群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在成长性较好、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企业风险承担同群效应更加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防范和化解企业金融风险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成熟的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投资者的投资依据之一,理论上对债券发行利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介绍国内外学者研究债券信用评级的成果,分析计量模型的选取和检验,依此说明模型的适用性;利用计量模型开展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债券信用评级与发行利率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和权衡理论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模型,然后使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是,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向企业发放长期贷款、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实证研究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长期债务占比先上升后下降。考虑到测量误差、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长期债务占比的影响由正转负的临界值在小企业、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较小;在大企业、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高度关联性,使得房地产业风险极易通过信贷渠道传染到银行业,进而可能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DCC-GARCH-CoVaR模型测度中国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并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房地产业风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过程。研究发现:由于银行持有较高比例的房地产信贷敞口,无论是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减弱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关键在于化解房地产业自身风险问题,尤其是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降低房地产业和银行业风险共生性、提高房地产企业风险抵抗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使用负债资金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风险。广义而言,财务风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由于使用负债资金而造成的企业失去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二是指由于使用负债资金而带来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可变性。本文拟就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作一浅略探讨。一、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1.负债风险。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须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等。负债需要按契约规定支付利息、归还本金,这就产生了财务风险。尤其是经济不景气时,过高的负债比率会使企业承受很大的财务风险,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18中国年银行业数据,系统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有效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冲击,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及提升经营绩效而实现.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形下,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优化效应在较长一个时期内都稳定存在.这为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及科学制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策略提供了有益启示.因此,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银行应基于功能需求的视角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同时也要强化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防止出现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财税[2018]70号为契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6—2020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可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其对于商业信用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低、融资能力较差、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内部风险较高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留抵退税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需求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引力模型识别省级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空间网络关系,运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债务置换期内债券风险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并实证检验债券风险空间的收敛性.研究发现: (1)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呈现出较为典型的“无标度网络”结构形态,网络传染机制存在“小世界现象”;(2)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存在较强的空间网络连通性、关联性和通达性,且逐年动态强化;(3)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呈现出显著的凝聚子群结构特性,不同子群之间的联动效应存在差异;(4)不同省份的债券风险在空间网络中传染的“权力”地位高低有较大差异,且相互之间的风险传染能力较稳定;(5)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且不同情形下的收敛速度不同,显示出债务置换政策效应较明显.因此,应从强化债券风险跨省份协同管理、防范区域之间债券风险传染、加强对不同区域的债券风险传染预警、推动不同省份的债券风险分类管理和进一步促进债券风险缓释等方面防范债券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