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结合美国和日本1985年以后汇率干预的历史,分析为何两国不通过国内制度来解决根本的经济问题,而却偏好使用汇率政策?这种汇率干预政策形成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什么?能否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本文在对美国和日本汇率干预政策的分析基础上探讨我国的汇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激烈竞争的环境当中,由于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使人民币呈现出逐渐升值的趋势,但汇率长期上下波动,会对我国各企业以及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规避汇率风险,已经成为了我国众多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主要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汇率之争已经成为中美贸易问题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指责中国进行"货币操纵"以获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并认为这个问题应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框架内解决。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分工,无论从"行为论"还是"结果论"看,中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的义务并不冲突。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认定中国的汇率政策构成"汇率补贴"的多种货币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在通过多边规则无法达到目的的情况下,美国进一步加强单边行动,继续通过国内立法向中国施压,并将该问题提交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但这种做法的前景并不明朗。解决中美汇率之争的最佳办法是:通过已建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双边机制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在经济及货币领域内帮助中国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汇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汇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4.
张云  蔡晔 《特区经济》2006,(6):178-179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逐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放松资本流动管制,我国货币政策在汇率保持稳定的要求下面临较多问题,文章以解决货币政策面临问题为目的,提出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完善储备结构和保值方法,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改革结售汇制度,健全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政策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房红 《特区经济》2012,(9):66-68
利用"汇改"后的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中美贸易顺差和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月度数据,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存在中美贸易顺差到人民币汇率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使人民币汇率上升,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购买力平价悖论"、"汇率不相关悖论"以及"汇率不完全转移"现象所代表的汇率调整无效力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应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对这一问题的发生机制与实践影响进行了理论与经验的解释,这些研究重塑与发展了现代汇率理论。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价这些汇率理论的变迁原因与发展特征,即在阐明传统汇率理论的现实挑战——西方经济在微观-产业层次与宏观-国际层次上遭遇的汇率调整无效力的典型事实的基础上,论述与评价经济学家运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在解决汇率调整无效力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的标志性的方法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已初步完成汇率并轨,开始实行有管制的经常项目浮动汇率制并明确提出五年内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民币汇率频整和上下波动将难以避免,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外汇业务中随时可能因汇率意想不到的波动而造成损失,这就是外汇风险。同时,我国当前宏观管理中存在很多有待改革、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我国当前汇率的浮动范围  相似文献   

8.
《山东建设》2005,(17):29-30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中国汇率问题的出路是汇率机制改革,而非简单的升值。如果不能把握这个核心,而被是否升值或升值多少的伪命题所左右和干扰,汇率问题的解决就会走上歧途。文章援引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认为,升不升值,是汇率改革的结果。用这种本末倒置的思路解决汇率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中国汇率问题的出路是汇率机制的改革,而不是简单化的升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过程中,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加大,外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已成为外贸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外贸企业应当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汇率风险的类型及特点,确定风险防范的原则,寻求防范外汇风险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德甫  杨文宇  莫娟 《特区经济》2007,226(11):74-76
本文表达了如下想法:①名义汇率围绕真实汇率上下波动的调整,会促使一国国际收支恶化或者改善;②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并不一定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和解决中美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为失衡问题主要是美国的国内因素以及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与中国商品进口所引起的;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适度控制名义汇率,使其低于真实汇率,才能支持劳动力优势,保持国际收支顺差;④国际收支长期盈余,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estimate the de facto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currency basket, the floating band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2005. We find the following stylized facts: the value of the RAIB became stable after the reform;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remained high in the basket, while other currencies rem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floating band gradually increased to lO percent during 2005-2008, and then greatly narrowed from the late summer of 2008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 yearly resetting interval. We find that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creased from 2005 to 2008. A possible reason i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in the basket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share of the US dollar in total transactions on 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for China to adopt a dollar peg exchange r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2.
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是考察汇率形成机制是否灵活与合理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近似熵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汇改使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下降,而人民币对美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加。同时,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强度越大,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就越低。经验表明,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的实施是提高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然后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现状,认为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压力,并从经济基本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外部因素等四方面对分析升值压力成因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得出人民币升值压力分近期升值压力和长期升值趋势的结论;进而提出纾缓人民币近期升值压力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改革才刚刚开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积极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何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方案,继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构建两个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TARCH模型和篮子货币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得出了人民币汇率交易价格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和人民币汇率依旧是钉住美元进行调节的两个结论。据此,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应该是减少对外汇市场交易的干预和参照篮子货币调节汇率。  相似文献   

17.
刘强 《特区经济》2009,242(3):75-76
本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因素,认为短期影响因素是进出口额与外商直接投资。根据模型结论,本文认为继续深化汇率体制改革,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和扩大波动区间,利用汇率自身与对进出口额的杠杆作用,直接和间接地将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经济效应可以从宏观、微观和金融市场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从宏观层面看,汇率改革能够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对减少贸易失衡和调整国际收支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由于持续的升值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入,影响经济金融稳定。从微观层面看.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等行业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冲击,非贸易品部门则受益于人民币升值,FDI 投资区位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有利于我国转变过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从市场层面看,更大的汇率弹性使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外汇风险上升,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和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19.
论外贸企业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东 《特区经济》2008,(2):220-221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更加具有弹性,汇率浮动范围日益扩大,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与日俱增。本文探讨了外贸企业应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风险,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选择合适措施,化解汇率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GARCH族模型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的日收益率均具有典型的金融时间序列尖峰厚尾的统计特征,且除人民币/日元汇率外,对其它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存在波动聚集效应。文章认为,由于我国外汇市场仍然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群体行为性而表现出波动的聚集效应,中央银行应采取灵活干预的策略,把握汇率制度改革的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